王晶晶,蔡常春,張 晴,孫江陽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武漢中心醫(yī)院肝膽胰外科,湖北 武漢 430014)
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復雜,現代醫(yī)學認為由于胰液分泌受阻,膽汁逆流入胰管導致胰腺自身消化;胰腺內的炎癥細胞大量釋放進入血液系統(tǒng),進而導致機體免疫應答失去控制、大量液體潴留在第三間隙造成腸道功能障礙[1]。及時阻斷過度炎性反應、恢復腸道功能是重癥急性胰腺炎綜合治療的重點[2];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武漢中心醫(yī)院肝膽胰外科將大黃、芒硝聯合應用于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輔助治療,觀察其在恢復腸道功能、保護腸道黏膜屏障與阻斷過度炎性反應方面的作用。
1.1 一般資料 采用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方法,將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武漢中心醫(yī)院肝膽胰外科收治的82 例患者分為2 組,每組41 例。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組)男 24 例,女 17 例,平均年齡(36.3±8.5)歲;觀察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組)男 26 例,女 15 例,平均年齡(35.4±8.7)歲。全部病人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會胰腺外科學組2013年修訂的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診斷及分級標準[3],年齡≥18 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小于24 h;排除標準為妊娠、哺乳期患者,合并有心肺腦基礎疾病、腫瘤、創(chuàng)傷、手術以及免疫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對試驗性方劑過敏者。
2 組在年齡、性別、臨床表現、淀粉酶、脂肪酶等指標上無顯著差異(P>0.05)。本研究所有治療方案及風險均如實告知患者或委托人,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按照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外科學組制定的 《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 予禁食、胃腸減壓、液體復蘇、鎮(zhèn)痛、營養(yǎng)支持、預防感染、抑制胰酶分泌、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治療措施[3];休克患者予以抗休克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患者予以機械通氣治療;高血糖患者予以胰島素強化治療;結合病情,必要時給予血液凈化治療。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綜合治療基礎上增加中醫(yī)輔助治療。將生大黃10~15 g 水煎至100 mL,經胃管或直腸灌注,l~2 次/d,連用直至病人排氣排便;芒硝 1 000 g碾碎置布袋內覆蓋整個腹部,芒硝溶化或結塊后更換,l~2次/d,連用直至腹痛腹脹癥狀緩解。
1.3 觀察指標 2 組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通氣、通便時間,腹痛、腹脹緩解時間;2 組治療前、治療7 d 后血淀粉酶(AMY)、脂肪酶(LIP)、血漿炎性介質(TNF-α、IL-6、IL-8)變化;2 組治療前、治療 7 d 后改良的 CT 嚴重指數評分(MCTSI)、APACHEⅡ評分變化。
1.4 標本留取和檢測方法 在相同時間點取血3 mL,3 000 r/min 離心后,取上清液于-20 ℃冰箱中保存待檢。TNF-α、IL-6、IL-8 的檢測均采用 ELISA 法,試劑盒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科技開發(fā)中心放免研究所提供。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使用大黃、芒硝治療后,觀察組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通氣、通便時間,腹痛、腹脹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 組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n=41)
表1 2 組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n=41)
組別 腸鳴音恢復/d 首次通氣/d 首次通便/d 腹痛緩解/d 腹脹緩解/d觀察組 4.2±1.6 4.8±0.9 6.1±1.9 5.6±1.2 6.6±1.7對照組 5.7±1.4 6.2±1.1 7.3±1.4 7.4±1.9 8.1±2.1 t 4.517 7 6.307 3 3.255 7 5.128 8 3.554 9 P 0.000 0 0.000 0 0.001 7 0.000 0 0.000 6
2.2 治療前后檢測結果比較 使用大黃、芒硝治療7 d后,2 組 AMY、LIP 和血漿炎性介質(TNF-α、IL-6、IL-8)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在同一時間節(jié)點,觀察組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 組治療前后檢測結果比較(, n=41)
表2 2 組治療前后檢測結果比較(, n=41)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 AMY/(U·L-1)LIP/(U·L-1)TNF-α/(ng·L-1)IL-6/(ng·L-1)IL-8/(ng·L-1)觀察組 治療前 935.2±389.4 1 835.2±989.4 418.2±37.4 588.7±62.6 642.1±52.7治療 7 d 后 340.5±155.5?# 550.5±325.5?# 314.5±33.5?# 382.3±42.2?# 456.3±34.4?#對照組 治療前 931.7±364.2 1 911.7±864.2 422.7±40.2 573.5±52.4 652.2±58.8治療7 d 后 428.9±186.6? 784.2±346.2? 380.9±28.6? 450.8±36.7? 527.7±46.7?
2.3 臨床轉歸比較 使用大黃、芒硝治療7 d 后,2 組MCTSI、APACHEⅡ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在同一時間節(jié)點,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 組臨床轉歸比較(, n=41)
表3 2 組臨床轉歸比較(, n=41)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 MCTSI 評分 APACHEⅡ評分觀察組 治療前 6.78±1.86 15.20±5.35治療 7 d 后 2.57±0.86?# 9.80±2.46?#對照組 治療前 6.42±1.25 14.90±6.84治療7 d 后 4.46±0.74? 11.20±3.24?
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病情發(fā)展迅速、并發(fā)癥多、病死率高;由多種病因導致胰腺腺泡損傷,釋放多種激活的胰酶及炎癥細胞因子,形成全身性炎癥反應,引起一系列組織器官損害[4]。在重癥急性胰腺炎病程早期,患者可出現胃潴留、大便不通、腸麻痹等胃腸功能障礙的表現,隨著腸黏膜屏障功能受損,腸道免疫功能減弱,腸道細菌易位,后期極易合并腸源性感染[5]。隨著對重癥急性胰腺炎發(fā)病機制的深入研究,國內外學者越來越重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在阻斷全身炎癥反應綜合癥發(fā)生、恢復腸道功能和保護腸道黏膜屏障方面的應用價值[6]。
祖國醫(yī)學認為大黃具有利膽、松弛膽管括約肌、恢復腸道功能的作用[7];現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大黃內含番瀉苷A、大黃酸蒽酮苷和大黃酸蒽酮等多種成分。番瀉苷A 具有刺激腸蠕動、促進腸液分泌、增強腸張力、軟化大便,改善腸麻痹,促進排氣、排便的作用[8];通過松弛 Oddi 括約肌達到促進胰液及膽汁的排泄功能,可有效緩解患者腹痛、腹脹,縮短血清淀粉酶恢復時間[9]。大黃酸蒽酮苷和大黃酸蒽酮可在小腸吸收,經肝臟轉化作用于骨盆神經叢和黏膜神經叢,使腸蠕動增加,進而達到導瀉、減少腸道內細菌移位、下調炎癥相關因子表達的功效[10]。芒硝的主要成分為含水硫酸鈉天然礦物,具有消炎止痛、預防感染、吸收胰腺滲液、促進膿腫吸收的作用[11]。通過芒硝外敷可吸附腹部水分,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增加腹腔滲出液自胃腸道排出[12],同時可促進腸道正常蠕動,能夠消除腹脹,減輕腸道淤積,增加腸道黏膜的抵抗力,減少腸道細菌移位,保證膽汁、胰液的引流通暢,控制腸道、膽道炎癥及防止并發(fā)癥等[13]。
課題組發(fā)現,以中藥灌胃、灌腸、封包外敷多途徑聯合使用大黃、芒硝可有效促進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腸道蠕動、緩解腹部不適、抑制胰酶活性、清除炎性因子、減輕全身炎癥反應、改善患者預后。雖然 《中國藥典》 記載大黃的用量存在較大彈性空間,但在臨床實踐過程中,需警惕藥物過量導致腹瀉;課題組根據 《傷寒論》 及相關臨床研究,選擇較小劑量的生大黃,將煎煮時間控制在30 min來保證藥效,同時嚴格遵守得利止后服的原則,避免藥物不良反應[14]。芒硝外敷操作簡便易行,但芒硝在受熱后可溶解為液體,有可能污染被服,吸水變硬后可刺激患者皮膚,使用過程中需加強護理、減少患者不適[15]。
聯合使用大黃與芒硝的操作簡單易行,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早期胃腸道癥狀、降低機體炎性反應、改善預后,值得在臨床推廣[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