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恩義
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每占領一處,便扶植組建偽政權,借此恢復與維持占領區(qū)的治安。偽政權在淪陷各地創(chuàng)辦了一系列訓練機構,對偽職人員進行訓練,一方面為日本統(tǒng)治服務,另一方面借此維持淪陷區(qū)秩序正常運作,這是日本推行“以華制華”政策的一個體現(xiàn)。接受訓練的偽職人員主要有偽政權各級政府廳科公務人員,各廳科專業(yè)技術人員,警官、警察和警士,鄉(xiāng)鎮(zhèn)長及自治保甲人員等幾類,本文主要探討的對象為偽政權各廳科公務人員和專業(yè)技術人員。有關研究,在一些淪陷區(qū)論著中雖有涉及,但著墨不多,或簡單分析訓練的原因和內容①郭貴儒以河北省為例,指出縣政人員調訓的原因是“鑒于偽縣署各類職員能力及業(yè)務水平參差不齊,且有部分人員為原國民政府舊職員,偽華北臨時政府對此頗存憂慮,生恐影響行政效率的提高和日偽政令的推行?!痹谟柧殐热萆?,“尤以所謂‘精神講話’更顯重要?!眳⒁姽F儒《河北淪陷區(qū)偽政權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55—157頁。,或論及受訓人員的畢業(yè)去向②王士花指出,新民學院是專門負責培訓偽政權所需要的中下級官員的,“新民學院的畢業(yè)生大多在大城市的偽組織內任職,到農(nóng)村任偽縣知事的人數(shù)很少?!眳⒁娡跏炕ā度諅谓y(tǒng)治時期的華北農(nóng)村》,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20頁。。訓練機構的創(chuàng)設、演變和運作,訓練人員的構成及其對訓練的態(tài)度,偽職人員訓練與地方政權、社會秩序之間的關系,訓練的效果和實際作用,均是偽職人員訓練需要探討的問題。山東淪陷區(qū)各級政府廳科公務人員訓練問題,在個別著作中有簡要介紹③呂偉俊總體上概況了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的設立、結構、班額、目的,還簡要介紹了受訓人員的種類、數(shù)量,指出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是日偽政權培養(yǎng)為日服務的各種奴才的基地,為偽政權培育了一批支撐其政權的漢奸骨干。參見呂偉俊《民國山東史》,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5、752—753頁;呂偉俊、宋振春《山東淪陷區(qū)研究》,《抗日戰(zhàn)爭研究》1998第1期。,但未詳細展開。至于偽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建設班,目前還沒有見到相關研究。
基于以上考量,本文擬以山東行政人員訓練所建設班為個案進行考察,梳理建設班各班的招生與課程分配、經(jīng)費來源、學員構成、畢業(yè)去向等史實,探尋偽職人員訓練的效果及其與社會治安、日偽統(tǒng)治的關系。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29日,北平淪陷,30日,日軍占領天津,其后繼續(xù)在華北戰(zhàn)場展開大規(guī)模攻勢。10月初,日軍攻陷德縣(今德州市),打開山東北大門,11月中旬抵達黃河北岸,12月27日,攻克濟南,接著攻下泰安。1938年1月10日,日軍板垣師團從海上登陸,進占青島。自此,日軍不斷在山東地區(qū)推進,至徐州會戰(zhàn)結束,山東大部地區(qū)淪陷,日軍占領了山東主要城市、港口以及鐵路交通線。
淪陷初期,社會秩序混亂,“自七七事變爆發(fā),平津相繼失守后,山東以首當其沖,不數(shù)月間,沿交通線之各縣即先后淪入敵手,繼以十一月省會陷落及軍事主力的南移,局勢更愈趨惡化,全省軍事政治一時均失中心,各區(qū)縣間的連絡亦突告斷絕,縣城因而淪陷者更多。一般行政干部與工作人員,鑒于時局的惡化與嚴重,又加各種情況的不明,隨而逃散的逃散,潛伏的潛伏,因之不僅戰(zhàn)前的一切行政建設,都在敵騎下蕩然無存,即所有各級行政機構也隨炮火焚毀無余了,一時全省政治整個脫軌,社會紊亂不一而足,此即一般人們的普遍感覺?!雹倮罾^昶:《八年抗戰(zhàn)之山東》(一),《山東文獻》第1卷第4期,1976年3月20日,第63—64頁。山東各地淪陷后,“隨之遍地而起的一些社會渣滓,紛紛打出了時髦的這種軍、那種團,名曰抗日,實際到處打家劫舍,明火執(zhí)仗地肆意掠奪。這些敗軍和各種牌號的‘義勇軍’、‘救國軍’為非作歹,今天來一幫人催糧要伕,明天來一張條子要銀元,要白面,更有甚者,到處綁票架人,動輒拋出數(shù)千上萬銀元的價碼才能贖人,鬧得完全成了一個虎狼橫行的社會?!雹谥炀盼洌骸兑粋€充滿矛盾的歷史人物》,政協(xié)高唐縣文史委員會編:《高唐文史資料》第5輯,1990年,第33頁?!罢酂o主,秩序混亂。地方上的土匪、兵痞、流氓、鹽販、舊官佐,乘機而起,收槍聚眾,趁火打劫。”③蔣方塘、徐百勝、韓佃欽:《偽山東省保安十六旅的興亡》,政協(xié)廣饒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編輯組編:《廣饒文史資料選輯》第2輯,1982年,第55頁。再如青島,七七事變后,“同年12月18日沈鴻烈撤離青島,日寇尚未登陸,青島無人負責,成了真空地帶。有一部分市民乘機搶砸日本倉庫,市面非?;靵y?!雹芡趿x昌:《徐樹蓮與偽市北警察分局》,政協(xié)青島市市北區(qū)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市北文史資料》第1輯,1989年,第23頁。這些均是社會混亂的一些體現(xiàn),并非個案。
日軍為加強對占領區(qū)的統(tǒng)治,在占領區(qū)扶植偽政權。1937年12月14日,華北偽政權組織“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北京居仁堂舉行成立儀式。1940年,北平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改組為華北政務委員會,山東隸屬之。
山東省濟南、青島兩市分別于1938年1月1日、1月17日成立治安維持會。1938年3月5日,偽山東省公署成立,“初設總務、民政、財政、建設、教育五廳,嗣后奉令取消總務廳,設置秘書處,并添設警務廳”⑤《山東省公署二十七、二十八年工作報告》,民國時期文獻保護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民國文獻類編》政治卷187,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5年版,第109頁。,下轄魯東、魯西、魯南、魯北四道,馬良為偽省長。至1940年,隨著日偽統(tǒng)治范圍的擴大,偽山東省公署將4道改設為10道。
偽山東省公署1940年政府工作報告列出1938年至1940年偽政權“推進”縣份情況,1938年共推進44縣,其中一等縣12個、二等縣23個、三等縣9個;1939年共推進95縣,其中一等縣20個、二等縣44個、三等縣31個;1940年共推進103縣,其中一等縣21個、二等縣47個、三等縣35個。⑥《山東省公署二十九年工作報告》,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01—0200—001。有一點值得注意,偽山東省公署所謂“推進”縣份,是根據(jù)各縣呈報成立縣公署之日計算的,偽山東省公署將各縣分為一二三等,即是根據(jù)占領范圍大小來劃分,一等縣占領范圍較大,偽政權建設比較完善,二三等依次遞減。偽政權所謂“推進”的縣份其中很多僅是占領縣城或主要交通線,廣大的農(nóng)村仍被共產(chǎn)黨、國民黨或其他地方勢力據(jù)守。
日偽為鞏固統(tǒng)治,充實政權,在其占領區(qū)域內比較注重訓練偽職人員。1938年10月4日,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內政部總長王揖唐就任后,召集部員訓話,強調整頓吏治首要便是維持治安,“第二層工作就是訓練行政官佐,計劃以期慎選才能。”①《政府公報》(1939年1月)第五十號,(偽)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公報處編:《北平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公報》第三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年版,第168頁。
早在1938年7月26日,偽山東省公署省政會議第79次會議即通過《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組織細則》,“當經(jīng)設所考取學員,按縣知事、縣秘書、縣財政、建設科長,分班于二十八年一月開始授課?!雹凇渡綎|省公署二十七、二十八年工作報告》,民國時期文獻保護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民國文獻類編》政治卷187,第219頁。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于1938年10月正式成立,宗旨為“以東方固有道德為中心思想,養(yǎng)成新官吏,并辦理現(xiàn)任官吏之再教育。”③(偽)山東省公署:《山東省概況》(1940年12月),民國時期文獻保護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民國文獻類編》歷史地理卷951,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5年版,第310頁。所址位于濟南城內大布政司街北首,原為清山東布政使司衙門。山東行政人員訓練班“直屬省公署,省長、教育廳長分任正副所長,另由教育長負責處理所務,內分縣長、秘書、科長各班,并因事實需要,附辦各種講習班及訓練班。”④《濟南市觀光指南》,民國時期文獻保護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民國文獻類編》歷史地理卷951,第398—399頁。偽山東省公署宣稱,“山東自事變以后,舊日官吏相率逃亡,地方負責無人,縣政莫由假手,且新陳代謝時移勢殊,非有急切儲材之謀,無舉供求相應之效,于是設立行政人員訓練所,招考學員分班訓練,凡所教授科目均以切合縣政實用為前提,一洗從前考試制之但求資格,課吏館之徒飾虛名,是各學員今日得之于學科,明日即能驗諸于政事,矯空疏為實用,變高遠為近功,蓋以應時之需要耳?!雹萏蒲龆牛骸渡綎|省行政人員訓練所一覽》(1940年1月)“序”,山東省圖書館歷史文獻部藏。
偽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設有縣知事班、秘書班、教育科長班、財政科長班、建設科長班,并針對地方建設和時勢需求附設相關人員講習班,如土地陳報班、宣傳班、日文秘書班。本文論述的建設班主要包含建設人員講習班和建設科長班。建設人員講習班又含有不同的系,如工程系、合作系等,每個系都有其組織辦法、招生簡章、課程分配、經(jīng)費來源等一套系統(tǒng)的章程。在此以工程系為例說明其章程和經(jīng)費等情況。
偽山東省公署建設廳較為注重工程人才的訓練,據(jù)山東偽政權的工作報告稱,“查政治復興,建設伊始,各縣需用工程人員,刻不容緩,建設廳擬具議案,擬在行政人員訓練所附設建設人員講習班工程系一班,以應急需。”⑥《山東省公署二十七、二十八年工作報告》,民國時期文獻保護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民國文獻類編》政治卷187,第306頁。1939年5月,偽山東省公署建設廳廳長莊維屏向省公署提議在偽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附設建設人員講習班工程系,“擬于合作人員講習完竣后繼續(xù)招考工程一班,以應急需?!雹摺督ㄔO廳提議附設建設人員講習班工程系案》(1939年5月),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02—0019—012。
議案中包含暫行組織辦法、招考簡章、開辦經(jīng)常各費預算等。建設人員講習班工程系的宗旨為“造就本省縣地方工程專門人員,輔助推進地方建設行政之實施?!钡谝黄谡猩鸀?0人,訓練期限暫定為3個月。課程以專科修習為主,并附以必修科目。學員應用書籍、儀器用品、膳宿、服裝費均由訓練所供給,畢業(yè)后按成績排名分發(fā)各縣以工程人員任用,其月薪在50元以上。投考資格為“初中以上學校畢業(yè)或同等學校畢業(yè)”“曾在本省經(jīng)辦工程人員訓練班畢業(yè)”“曾在本省各縣充任工程師或工程技術員服務三年以上確有成績”,三者有其一即可。投考限制為“曾受懲戒處分者、思想不純正者、品行不端或有不良嗜好者”,以上三者不得報考。入所考試項目分為筆試、口試和體格檢驗,筆試科目有“國文、數(shù)學(算術、代數(shù)、幾何)、建設常識測驗(理化、史地)”。①《建設廳提議附設建設人員講習班工程系案》(1939年5月),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02—0019—012。
1939年5月23日,偽省政會議通過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附設建設講習班工程系簡章。建設人員講習班工程系教員除由行政人員訓練所配備部分外,還會聘請一些專業(yè)人才擔任,如1939年7月,山東省行政人員教練所即聘任何余干為建設人員講習班工程系公牘教授。②《行政人員訓練所對何余干的聘書》(1939年7月),山東省檔案館藏,J105—05—0320—002。還有部分教員為日本籍。
至于經(jīng)費問題,第一期工程系在創(chuàng)設之初,經(jīng)常費和臨時費預算總共為6629.6元,由“二十八年度省總預備費項下動支?!雹邸渡綎|省公署第五十一次省政會議記錄》(1939年7月14日),《山東省公報》第2期,1939年7月20日,第41頁。至1939年8月,“建設廳提議準行政人員訓練所函送,追加工程系經(jīng)常費預算書,計增四百二十七元二角?!雹堋渡綎|省公署第六十一次省政會議記錄》(1939年8月11日),《山東省公報》第9期,1939年8月31日,第49頁。
1939年7月18日,工程系開班授課。課程分配上,分為行政人員訓練所的必修科目:中國思想概要、日本情勢、日語、公牘、精神講話、軍事常識、軍事訓練等,工程系專科修習數(shù)學、平面測量學、橋梁學、河工學、建筑構造學、材料學、用器畫、施工學等課程,另外還有測量實習。課程每周44小時,每日平均7小時分配課程,星期日外加測量實習2小時。其中精神講話、軍事訓練和軍事常識均是每周2小時,日語每周3小時。專科各課程時間每周2—4小時不等。⑤參見《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第二期建設班工程系課程分配表》(1940年11月),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24—0012—002。在課程設置上,可看出偽政權的奴化教育色彩。精神講話“多由偽省屬高官負責講解,主要是本著‘革政先革心’的精神,對受訓人員進行精神灌輸,使之明白了日偽當局的大政方針和日偽精誠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⑥郭貴儒:《河北淪陷區(qū)偽政權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56—157頁。精神講話主要對學員進行“中日親善”“大東亞共榮圈”等思想的講解和灌輸。
第一期工程系后以“課程重要,學期迫促”,“提請延長兩個月,并添授鑿井課程,計準加經(jīng)臨各費,三千三百余元?!雹摺渡綎|省公署二十七、二十八年工作報告》,民國時期文獻保護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民國文獻類編》政治卷187,第196頁。工程系學員畢業(yè)后,分配至偽濟南市公署見習,期滿后派往各縣任用。
此后,偽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又辦了幾期工程系,除招考人數(shù)、講習期限等有所變動外,基本按第一期辦法執(zhí)行,各期的經(jīng)臨費則不盡相同。
1941年1月6日,偽山東省公署財政廳廳長李秉镕與建設廳廳長莊維屏一起向省政會議提案,“為訓練工程技術人員,擬于行政人員訓練所招考第二期工程系?!薄靶姓藛T訓練所函送第二期工程系招考簡章、課程標準及經(jīng)臨各費預算,經(jīng)本建設廳逐一詳核,復函送參事室審核準復,所有簡章等件尚無不合?!睌M議“行政人員訓練所招考第二期工程系學員五十人,原為造就工程人材,推進本省建設事業(yè)起見,所需經(jīng)臨各費共計二萬九千九百七十六元五角,此項經(jīng)費擬由建設廳臨時費三十年度工程人員訓練費項下分別動支,可否準予照辦,理合附具招考簡章、課程標準、預算等件,會銜提請?!?月17日,省政會議第206次會議暫時未通過該項提案。2月10日,提案經(jīng)過修正,李秉镕與莊維屏再次提交,“訓練期間原定于十二個月,所需經(jīng)臨各費原列三萬五千二百四十四元五角,擬將訓練期間改為十個月,經(jīng)臨各費減為二萬九千九百七十六元五角,此項經(jīng)費擬由建設廳臨時費三十年度工程人員訓練費項下分別動支,可否準予照辦,理合附具招考簡章、課程標準、預算等件,會銜提請公決。”2月12日,省政會議第211次會議最終通過此項提案。2月18日,偽山東省省長唐仰杜訓令偽省財政廳、建設廳與行政人員訓練所“遵照辦理,早日開班授課,益將招考及授課日期具報備查為要?!雹佟蛾P于第二期建設班所需經(jīng)費的來往文件》(1940年11月—1941年5月),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01—0232—002。
1942年4月28日,偽山東省第310次省政會議議決通過,行政人員訓練所招考第三期建設班工程系學員50人,共需經(jīng)臨各費34270元,由1942年建設廳臨時費工程人員訓練費下動支。第一期工程系經(jīng)常費和臨時費最初預算總共為6629.6元,第二期經(jīng)常費和臨時費預算總和為29976.5元。②《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附設建設班第二期工程系經(jīng)常費預算書》(1941),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24—0012—004;《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附設建設班第二期工程系臨時費預算書》(1941),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24—0012—005。
因第二、三期比第一期招考人數(shù)多,訓練期限長,經(jīng)臨各費自然多于第一期。第二、三期經(jīng)費遠多于第一期,并且第三期經(jīng)費也多于第二期,應與淪陷時期山東的經(jīng)濟發(fā)展與物價也有關聯(lián)。日偽在山東淪陷區(qū)實行經(jīng)濟統(tǒng)制政策,“但是由于日本對于占領區(qū)只能做到點和線的控制,統(tǒng)制政策受到解放區(qū)和占領區(qū)民眾的抵制,統(tǒng)制成效大打折扣;日本金融機構只能靠濫發(fā)聯(lián)銀券度日,運行效能日趨低落,結果引發(fā)日占區(qū)嚴重的通貨膨脹,最終導致金融統(tǒng)制體系瀕于崩潰。”日偽的“商業(yè)貿(mào)易統(tǒng)制導致原有正常的市場流通體系解體,同時也造成民用物資缺乏、物價上漲和市場混亂。”③莊維民、劉大可:《日本工商資本與近代山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517、625—626頁。1939年,濟南市商會在致北平市商會的公函中稱:“事變之后,所最感缺乏之日用品如糧食、雜貨、國藥、木材、油類、煤炭、綢布、茶葉等無一不感到缺乏……以上各貨斷絕來源……物價普遍上漲,如塊煤戰(zhàn)前每噸15.50元,戰(zhàn)后每噸為20.80元;末煤戰(zhàn)前每噸10元,戰(zhàn)后為14.90元(均為統(tǒng)制價格,黑市還高)?!雹苤袊裰鹘▏鴷鲜形瘑T會、濟南市工商業(yè)聯(lián)合會編:《濟南工商史料》第1輯,1987年,第124—125頁。物價上漲,行政人員訓練所在制定經(jīng)費預算時自會考慮在內,經(jīng)費支出也會根據(jù)市場物價變動而做出相應調整,如1940年1月偽秘書處、民政、財政、建設、教育、警務廳聯(lián)合提議“為行政人員訓練所等校學員生警膳費不敷應用,可否自本年一月份起一律增至十元”,偽省政會議討論后決定“學生膳費均按二十八年原額每月月增二元?!雹荨渡綎|省公署第一百一十四次省政會議記錄》(1940年1月30日),《山東省公報》第22期,1940年2月10日,第45—46頁。1942年9月,偽民政、財政、建設三廳長向山東省政會議提請增加行政人員訓練所等學員的膳費,“查現(xiàn)值物價高漲,學員膳費每月每名十五元不敷開支,尚屬實情,經(jīng)會同研討結果,擬自八月份起各該所學員膳費每名每月各增二元?!雹蕖稙樾姓藛T訓練所等學員膳費增加及開支等給省政會的呈》(1942年9月30日),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16—0024—003。11月,偽山東省公署訓令行政人員訓練所等,“查各教練所、各學校學員膳費,因糧價高漲,預算定額不敷開支,自三十一年十一月份起,各按實有學員每名每月增加七元。”⑦《山東省公署訓令》(1942年12月31日),《山東省公報》第127期,1943年1月10日,第19頁。至此,偽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的學員每月膳費已達24元,而1940年1月還不足10元,從中也可看出物價上漲的幅度。
建設人員講習班受訓的主體是學員,有必要對學員進行量化統(tǒng)計與分析。目前筆者搜集的有關建設人員講習班的學員信息,主要包含第一期和第二期建設人員講習班工程系畢業(yè)學員,其中第一期42人⑧《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附設建設人員講習班學員成績清冊》,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01—0231—002。,第二期48人⑨《關于第二期建設班所需經(jīng)費的來往文件》(1940年11月—1941年5月),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01—0232—002。,建設人員講習班合作系畢業(yè)學員共83人,其中第一期33人⑩《行政人員訓練所附設建設人員講習班學員一覽表》,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01—0231—005。,第二期50人①《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附設建設人員講習班學員成績清冊》,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01—0231—002。,1939年建設科長班學員30人②《行政人員花名冊》(1939年),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01—0231—001。。各班學員在年齡、籍貫、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有諸多相似之處。
學員自身的入所受訓動機有多種多樣。建設班學員畢業(yè)后在偽政權中從事的一般為較低級的建設相關職業(yè),最高為縣公署建設科長級別。對于此類學員而言,受訓更多的是為了生存。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教務處留有的1939年建設科長班花名冊,共包含30人,內容有姓名、學歷、經(jīng)歷、服務經(jīng)歷、計劃、論著、生活情形、建設人員之使命八項,都是學員對自己的描述,其中難免存在個人主觀色彩,但通過分析也可說明一些問題。在“生活情形”一目中,其中有29人對自己的生活情形進行了描述,每人所描述的關鍵詞句大致可分為三類:一為“家小康、少有負擔、賴房租與存款利息”,此類僅3人,比例為10.3%。;二為勉強維持,共有9人,占比31%。三為家庭和個人生活負擔較重,共17人,占比58.6%。③參見《行政人員花名冊》(1939年),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01—0231—001。其實,除了第一類的3人外,其他26人均對家庭和個人生計有不同程度的負擔。而這些人接受訓練、考試合格后即能被分配至偽政府對應廳科,得到一份俸給。比如,1939年8月17日,偽山東省建設廳給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的便函,稱“接準貴處大函,秘書處來函,以奉省長諭,為章丘、齊河等縣縣公署職員有應行更換添派等,著于行政人員訓練所畢業(yè)學員中派充等因,并附送各縣更換人員表一紙,過廳經(jīng)就建設科長畢業(yè)學員中選派閻作圣等十一員補充各該縣建設科長及技術員等缺額,并于更換人員表內分別注明?!雹堋蛾P于各縣建設科更換人員的便函、通知及名單》(1939年8月17日),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01—0232—007。此11人分配職位后,俸給大多在60—80元之間。此份俸給對于職員個人及其家庭是一份較高的收入。1939年8月2日,煙臺市的面粉價格各品牌大多為5.95元每袋。⑤《金融物價一覽》,《魯東日報》1939年8月2日,第4版。此班學員俸給以70元計,每月工資可買近12袋面粉。對他們中的多數(shù)人來說,進入偽政權是其謀求生計的一種手段,生存是他們?yōu)槿諅握碱I者服務的動機,這也恰巧說明了淪陷區(qū)民眾在選擇上的復雜性。
學員年齡結構上,第一期工程系年齡結構與招生簡章一致,都是20—30歲之間的年輕人;第二期工程系畢業(yè)學員1人為19歲,其余學員年齡在20—27歲之間;第一期合作系學員1人35歲,2人34歲,其余均是20—30歲之間;第二期合作系學員年齡有1人為42歲,1人為32歲,其余在20—30歲之間。
籍貫方面,第一期工程系受訓學員籍貫除1人外都是山東本地人,本地人比例達97.6%;第二期合作系學員除3人外也均是山東本地人,比例為94%;第一期合作系學員1人為河南光州,1人為河北霸縣,其余均為山東本地人,本地人比例為93.9;第二期工程系畢業(yè)學員江蘇英縣、江蘇靖江、河北南宮、河北河間、河北大城各1人,其余為山東本地人,本地人比例為89.6%。這些受訓的山東本地人又有一半左右來自濟南及其近郊縣。日偽以當?shù)厝耸刻畛鋫握?,以魯治魯,方便快捷,能夠較快地恢復社會秩序與生產(chǎn)建設,還可有效地籠絡部分人心,減輕當?shù)孛癖姷牡挚骨榫w。
在學歷方面,受訓學員大多接受過初級中學及以上教育,其中有部分學員還接受過南京國民政府相關訓練機構的培訓,尤其是1939年建設科長班中有20人接受過相關訓練,比例達66.7%。其他幾班沒有如此高的比例,但也有部分學員受過訓練。這說明,受訓人員的錄取與招考簡章所列投考資格一致,受訓人員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至于學員在受訓前個人經(jīng)歷,以上5班統(tǒng)計中列出個人經(jīng)歷的學員,第一期工程系18人,占42.9%;第二期工程系13人,占27.1%;第一期合作系27人,占81.8%;第二期合作系36人,占72%;1939年縣建設科長班只有1人未列出之前的經(jīng)歷。這些學員之中,除偽建設科長班,其之前的經(jīng)歷中從事過教員(包含教育主任、校長)的學員最多。第一期工程系為5人,占列出經(jīng)歷學員的27.8%;第二期工程系4人,占30.8%;第一期合作系2人,占7.4%;第二期合作系16人,占44.4%。第一期合作系創(chuàng)辦之時,合作指導員急缺,優(yōu)先錄用有過在合作或者建設方面經(jīng)歷的學員。教員投考偽建設人員講習班,只要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就容易考中。另外,學員畢業(yè)后進入政府部門,待遇要比教員好一些。
還有部分學員之前的經(jīng)歷是在政府部門任職,大多從事的是較底層的職業(yè),如辦事員、科員、合作指導員、打字員、站務員、助理員、技術員、雇員、管理員等,部分人擔任過建設廳下屬部門職員,具備一定建設領域的知識和實踐能力。如第一期合作系,有17人在建設廳下屬部門或者相關部分從事過工作,占列出經(jīng)歷學員總數(shù)的63%。偽建設科長則幾乎全部從事過建設相關職業(yè)。
學員在受訓過程中,還可以申請轉系。如1941年9月23日,第二期工程系學員劉廷珂和林式銘寫信給好友請求幫助轉系,“弟等在公路測量組以數(shù)學深奧,力極感不足,恐日久下沿未嘗不在及格之列,如果則挽不及矣,不如趁此時轉到合作組……望吾兄向科長轉遞一番,費神拳致,此衷是荷?!雹佟蛾P于提議行政訓練所招考第二期工程系經(jīng)臨各費案給山東政務會議的提案》,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22—0009—004。二人是否轉系成功不得而知,但也可一定程度上說明受訓學員對受訓重視,擔心不及格,因為畢業(yè)考試成績直接影響其畢業(yè)去向。
學員訓練期滿,需要參加考試,考試合格頒發(fā)畢業(yè)證書,然后參加實習,實習期滿合格分配至各地任用。各班考試時需請對應偽政府部門派員監(jiān)督,如“本所附設財政及建設人員講習班學員自入所授課以來將歷兩月,依照規(guī)定講習時間即屆滿期,亟應舉行考試以觀成績,茲擬于本月十五日至十八日舉行畢業(yè)考試,擬請貴廳派員監(jiān)試,以昭妥慎?!雹凇稙榕蓡T監(jiān)督考試給建設廳的便函》(1939年5月9日),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24—0012—003。
受訓學員的畢業(yè)去向問題,在此以建設人員講習班第二期合作系畢業(yè)學員任用辦法為例進行說明。畢業(yè)學員50名,按照成績分兩批任用。考試成績第一、第二名留偽建設廳任用,“第三名以下按考試名次前后分發(fā)各道縣充任合作辦事員?!背齼紳劳猓溆?道各派1名,月薪45元。模范縣除已有合作指導員的10縣,其余10縣各派1名,月薪40元。陽信、沾化2縣因之前呈請委派合作指導員,亦各派1名,月薪40元。其余由偽建設廳“介紹于棉產(chǎn)改進會任用,或分派禹城、平原、曲阜、泗水、鄒縣、高密、昌樂等七縣,月薪同前?!雹邸督ㄔO講習班第二期合作系畢業(yè)學員任用辦法》,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01—0231—003。從任用辦法中可看出,畢業(yè)考試成績在受訓偽職人員就業(yè)分配上起到關鍵作用,而且學員的畢業(yè)去向以日偽政權統(tǒng)治較好的模范地區(qū)優(yōu)先。
受訓學員除根據(jù)偽山東省公署命令及畢業(yè)考試成績分配外,另外還有一些是各縣公署因職員缺乏而呈請上級公署派遣職員。如1940年11月7日,臨邑縣知事張光沐給建設廳廳長莊維屏的函,稱:“敝縣地方僻陋風氣晚開,對于諸般建設較之先進各縣實有望塵莫及之感,而建設技術人材缺乏實為重大,原因益為圖謀建設之進展,特遣敝縣建設科長……面晗訓示,并照鈞座代為物色宿于學識經(jīng)驗之建設技術人員,介紹來縣,以便采用,實為盼。”12月30日,莊維屏給偽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便函稱“據(jù)臨邑縣知事張光沐呈請妥派該縣建設科技術員以利建設等情,前來相應函請貴所遴選建設科長班畢業(yè)學員,開單見士以便委派為荷?!雹堋蛾P于臨邑選派技術員給行政人員訓練所及臨邑知事給廳長的便函》(1940年12月30日),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01—0232—008。再如,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案準鄆城公署公函,以本所第二期合作系畢業(yè)學員孟廣智業(yè)經(jīng)該縣派充合作指導員,請免分發(fā)他縣服務,等由準此。查該學員孟廣智系經(jīng)貴廳派為滋陽縣合作辦事員,準函前因?!雹荨蛾P于學員孟廣智人事安排的來往便函》(1940年12月26日),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01—0231—007。孟廣智在受訓前即曾任鄆城縣公署教育科視學員⑥《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附設建設人員講習班學員成績清冊》,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01—0231—002。,受訓畢業(yè)后又被鄆城縣公署呈請派回。
接受訓練的偽職人員成為各級偽政權機構人員構成的重要來源。筆者對能搜集到的1939年山東淪陷區(qū)17個縣的建設人員履歷表進行了統(tǒng)計,可看出接受偽政權訓練的建設人員所占的比重。
1939年各縣公署建設科受訓人員比例表 (單位:人)
上表受訓的23位建設人員擔任的職務主要有合作指導員、技術員、辦事員、電話事務所主任及管理員,只有1人擔任科長。
所統(tǒng)計的17縣中,濟陽、齊河、長清3縣在1939年即被劃為偽山東省公署首批5個模范縣②《山東省公署二十七、二十八年工作報告》,民國時期文獻保護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民國文獻類編》政治卷187,第193頁。。1940年,偽山東省公署又增加15個模范縣,共20個。統(tǒng)計的17縣中,至1940年有16縣屬于模范縣③16縣分別為泰安、淄川、嶧縣、長山、長清、滋陽、濟陽、德縣、博山、濟寧、滕縣、益都、齊河、濰縣、臨清、福山,參見《山東省公署二十九年工作報告》,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01—0200—001。。通過統(tǒng)計,可以看出接受偽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訓練的建設人員數(shù)量在各縣建設人員總數(shù)中所占的比例,除淄川縣外,比例均在30%以下,比例并不算高。根據(jù)受訓偽職人員畢業(yè)分配辦法以模范縣或統(tǒng)治較好縣份優(yōu)先的原則,偽山東省公署模范縣的比例如此,其他縣份比例更小。但這也不能簡單地說明偽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在為偽政權提供、訓練偽職人員方面無足輕重。此次所列履歷表是各縣1939年呈報,這就需要分析一下1939年偽山東政權概況和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的基本情況。
1939年,偽山東省公署雖宣稱已占領90余縣,但其自己承認的一等縣也才20個,偽政權的施政范圍局限于主要城鎮(zhèn)與交通線兩側,很多縣份只是象征性地成立縣公署或維持會,偽山東省公署不能對所有推進縣份實行有效控制。而偽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于1938年10月正式成立,至1939年底不過一年有余時間,時間短,共計畢業(yè)學員有縣知事班、秘書班、財政科長和建設科長班270余人,①《山東省公署二十七、二十八年工作報告》,民國時期文獻保護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民國文獻類編》政治卷187,第219頁。建設人員講習班畢業(yè)合作系和工程系各1期,共90人左右。在此種情況下,所統(tǒng)計的17縣建設人員中接受訓練的人員總體上還有16.9%的比例。在一定時間段內,尤其是經(jīng)過五次“治安強化運動”,日軍占領范圍擴大、偽政權統(tǒng)治效力增強。另外,隨著偽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訓練學員數(shù)量的增加,受訓偽職人員在整個偽山東政權人員構成中的比例會相應增加。
偽山東省政權也注重從行政人員訓練所內選拔偽職人員,充實各級政權,“查各縣知事之任用,固應以新民學院與縣知事訓練班畢業(yè)者,有優(yōu)先任用之優(yōu)先權,然以有學識無經(jīng)驗為憾事。”查各縣佐治人員“如有缺額,當以政訓所畢業(yè)學員擇優(yōu)補用或呈報省道兩署,俾便選派,以利公務?!雹凇短┌驳滥昕罚?941年7月),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編:《民國珍稀短刊斷刊:山東卷》20,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2006年版,第9525、9534頁。1944年,偽山東省政府稱山東省地方行政人員訓練所“畢業(yè)學員已達三千七百八十二人,舉凡縣長、秘書及民、財、建、教、宣各項佐治人員歷經(jīng)分期訓練,為求治標之應用,固足以應付,欲謀推進政治則似應有百年之大計,是政治人才必須予以相當時間之正式培育,始克臻于器成。”③《偽山東、河北等省地方行政人員訓練所辦事細則、訓練計劃等規(guī)則及經(jīng)臨費用概算書并有關文書》,華北政務委員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二〇〇五—2807。偽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對于充實偽政權,促使其人員結構合理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對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教務處留有的1939年建設人員花名冊中“建設人員之使命”④《行政人員花名冊》(1939年),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01—0231—001。一項進行分析,這些偽職人員中的大多數(shù)至少在表面上是表示要認真工作的。30人中有29人對其自身的建設使命進行了描述,大致分為幾類:一是有具體建設措施的,如提倡合作及鑿井以復興農(nóng)村之舊生活,赴各縣服務之際對于道路橋梁電話等建設事業(yè)厲加整頓等;二是沒有具體措施,希望按照政府方針、上峰命令或者當?shù)厍樾?,并憑借所學努力去推進建設事業(yè)、恢復秩序、改善民生的;三是目標遠大,希望建設“新山東、新中國、東亞新秩序的”。其中不乏泛泛之談的,但學員至少在表面上迎合了偽政權的需求。
偽職人員的訓練是山東淪陷區(qū)日偽政權加強統(tǒng)治、鞏固治安的一種措施,與日偽實行的其他統(tǒng)治策略一起發(fā)生作用,在一定時期內使日偽的統(tǒng)治得以加強。以偽建設廳為例,1938年和1939年山東省偽政權的報告中稱“遴派專門人材,充任各縣公署建設科長、技術員、合作指導員,切實負責推行。截止二十八年年終,綜覆一切工作,如修筑公路橋梁、疏河修堤、堵筑決口、架設電話、飛機場、兵營,修建省公署、圖書館等建設事項,又如農(nóng)林、蠶棉、畜產(chǎn)及合作事業(yè)之指導改進,分配貸款貨馬,發(fā)展工商礦及勞工事業(yè),整理湖田,提倡鑿井等實業(yè)事項,俱隨地方治安而孟晉,至于未來之施政計劃,已經(jīng)擬定對各縣之建設工作,亦擬具指導要綱,通行遵照,總期已辦者益求進展,未辦者設法推進,雖以治安及財政關系,未能悉合預期之目的,但以職責所在,無時不努力邁進也。”⑤《山東省公署二十七、二十八年工作報告》,民國時期文獻保護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民國文獻類編》政治卷187,第271頁。“二十九年建設大事:完成衛(wèi)運河護岸工程,挑挖長清縣三大河工程,修筑顏、孟廟工程,修筑國道1177公里、省道1425公里、縣道6508公里……設置無線電臺23處,修筑大小橋梁70座。設立濟南、濟寧兩蓄養(yǎng)試驗場,增設畜產(chǎn)管理分局4處,試驗農(nóng)場一處,棉花檢驗分局兩處?!雹佟渡綎|省公署二十九年工作報告》,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01—0200—001。“三十年全年省政,較之二十七、八、九三年,顯有進步者,如收復縣份之達一百零二,保甲制度之完成,行政人員之訓練,道市縣佐治人員之甄核,地方自治之推進,正雜稅捐之增收,會計制度之確立,水田水利之開發(fā),電話公路之擴充,公司學校之加贈,警察編制之充實,統(tǒng)制經(jīng)濟之厲行,有象可證,有數(shù)可紀,由計劃而成事實,由草創(chuàng)而求精密?!雹凇渡綎|省公署三十年工作報告》,山東省檔案館藏,J102—01—0201—001。偽山東省公署編印的政府工作報告,不免有夸大其詞或報喜不報憂之嫌,但也能部分說明了在一定時間內日偽在山東的統(tǒng)治得到了加強。當然偽政權做的一切,其本質上是為日本侵略服務的。偽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最終的結局也是隨著日本侵略的失敗而停辦。
山東地區(qū)淪陷后,各級偽政權相繼建立,偽山東省公署為了充實政權,鞏固統(tǒng)治,恢復社會秩序,創(chuàng)辦偽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專門負責訓練偽職人員。建設班是偽山東省行政人員訓練所眾多班額中的一類,各班有系統(tǒng)的組織辦法,招生簡章,課程分配、講授和考試方案,學員畢業(yè)任用辦法,有保障的經(jīng)費來源。所訓練的學員被分配至偽山東公署各級政權之中,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各級偽政權的人員結構,維持了偽政權的正常運轉。
行政人員訓練所是日本侵略中國、以華制華的工具,根本上是為日本維持占領區(qū)秩序服務的。偽山東省公署借助行政人員訓練所對偽職人員進行訓練,以達到日本和偽政權的目的,使學員能做到順應,認同日本和偽政權統(tǒng)治的合理性,為日偽服務。
以建設班為例,對于許多家庭生存狀態(tài)不佳的學員來說,接受訓練總能得到一個職位,獲得一份薪津,這份薪津對于改善其自身及家庭的生活水平起到重要作用,生存成為許多學員接受日偽訓練的一個重要動機。接受訓練的學員在畢業(yè)后大多在偽政權中從事底層管理或專業(yè)技術工作。學員既然選擇了受訓,至少在表面上是選擇了與日偽合作,則需表現(xiàn)出合作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