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崇成, 苗永美, 方 達, 王宇豪, 童 元
(安徽科技學院 生命與健康科學學院,安徽 鳳陽 233100)
石豆蘭屬(Bublophyllum) 植物全世界約有1 000種,主要分布于亞洲、非洲和美洲熱帶地區(qū)。我國有98種3變種,主要產(chǎn)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區(qū),尤以云南南部為多。該屬植物具根狀莖和假鱗莖,假鱗莖密生或疏生于根狀莖上,卵圓至圓筒狀,葉生于假鱗莖頂端。有些種的株型優(yōu)美,花色幽雅、果實玲瓏可愛,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有些具藥用價值,常作民間用藥的有15種,全草或假鱗莖皆可入藥[1],具清熱、滋陰、消腫、抗癌、抗焦慮等功效[2,3]。蘭科植物價值高,野生資源受到保護,怎樣通過組織培養(yǎng)加快繁殖力度為人工栽培提供大量組培苗,或者通過細胞培養(yǎng)提取藥用成分都是很重要的研究課題[3]。
植物生活在自然界中其表面會帶有各樣微生物,甚至其組織內也生有大量菌,尤其蘭科植物特殊生境、生長緩慢、具藥用功能等特點都會使得植物內外菌物較為豐富,這給無菌材料建立帶來巨大困難。在開展石豆蘭離體繁殖體系建立時發(fā)現(xiàn)石豆蘭橫走莖、假鱗莖表面菌較多,內生菌也極為豐富[4]。因此,本試驗開展內外菌物消毒處理方法研究及探索激素濃度,建立起離體繁殖體系并獲取大量無菌材料,為下一步原球莖誘導、增殖、懸浮培養(yǎng)、誘變等研究奠定基礎。
所用石豆蘭(Bulbophyllumsp.)材料采自福建南屏鴛鴦獼猴自然保護區(qū)。制霉菌素和萘啶酮酸用乙醚滅菌處理,紗布封口,揮干后,加入無菌水配成50 mg/mL的懸液。
1.2.1 外植體外生菌的處理 取橫走莖最前端新生出的小嫩芽和假鱗莖兩種外植體,清水沖洗表面,加入0.1% HgCl2后分成兩組,一組做超聲(40 kHz,下同)處理,另一組不做超聲處理,處理5、10、15、20 min,共8個處理,無菌水漂洗5次,吸干。芽切除少許基部,假鱗莖約切成0.5 cm3的小塊,接種到M1:MS+6-BA 0.25 mg/L+NAA 0.05 mg/L的培養(yǎng)基上,每處理接種10瓶,每瓶3個芽和3個切塊。7 d統(tǒng)計污染和成活情況,污染率=污染外植體數(shù)/總外植體數(shù)×100%,成活率=成活外植體數(shù)/總外植體數(shù)×100%。
1.2.2 外植體內生菌的處理 1.2.1試驗結果表明假鱗莖在M1培養(yǎng)基上死亡率高,難以再分化出器官。因此,后面試驗只選用小嫩芽做培養(yǎng)材料,表面消毒處理后接種于添加制菌霉素和萘啶酮酸的M1培養(yǎng)基中,添加濃度見表2。每處理10瓶,每瓶6個材料,每個月轉接1次,培養(yǎng)90 d后計算污染率和成活率。
1.2.3 不同激素配比對外植體的生長的影響 取未污染的小嫩芽接種于M1培養(yǎng)基上,此時逐漸降低培養(yǎng)基中抗菌素濃度,經(jīng)過長時間多次繼代后,基部逐漸長出粗壯的根,嫩芽生長,基部變粗形成橢圓形即假鱗莖,上面著生二葉,根莖處分化出小芽。為了探討激素配比對芽分化的影響,根據(jù)前期實驗,選用6-BA和NAA兩種激素,采用正交設計,具體表3。將單鱗芽帶根切下選取大小差不多一致的帶根鱗芽作為接種單元,每處理5瓶,每瓶4個鱗莖,60 d后統(tǒng)計新長出的芽,按培養(yǎng)后芽數(shù)/接種時芽數(shù)計算增殖倍數(shù)。
以上培養(yǎng)基中需添加0.5 g/L 活性炭、100 g/L土豆汁、3 0 g/L蔗糖、6 g/L瓊脂粉,pH=6.5。光照時間為12 h/d,光照強度為40 μmol /(m2·s),溫度25±2 ℃。
表1 不同處理方式對外植體的殺菌效果
由表1可知,假鱗莖的污染率高,說明假鱗莖內外菌較多,而成活率比芽低,大部分逐漸發(fā)黃發(fā)白死亡,未死亡的只是維持綠色未見分化說明假鱗莖分化要求較高。單獨使用HgCl2消毒時,2種外植體的污染率都隨處理時間的延長逐漸降低,而成活率先升高后降低,有一些材料雖未出現(xiàn)污染,但長時間的HgCl2處理會對2種外植體造成傷害從而導致成活率下降;當然也有些材料出現(xiàn)輕微的污染但仍然存活。根據(jù)污染率和成活率綜合來看,在單獨使用HgCl2時,處理時間10 min效果最好。
HgCl2結合超聲處理比單獨使用HgCl2會降低污染率,芽污染率降低幅度在10%~20%之間,假鱗莖污染率降低幅度在13.33%~26.67%之間;只有超聲5~10 min處理能提高2種外植體的成活率,長時間超聲會降低成活率,可能因長時間超聲處理會對植物造成傷害。由此看出,HgCl2結合超聲處理能降低污染率,提高成活率,處理10 min時效果最好,芽和假鱗莖的污染率都降低了20%,成活率分別提高了10%和3.33%。
表2 不同抗生素組合對內生菌的抑制效果比較
藥用植物往往含內生菌,采取HgCl2結合超聲處理對表面菌起到較好的殺傷作用,而對內部菌殺傷力較弱,本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長時間繼代培養(yǎng),材料切口處逐步長出多種菌物,生長緩慢,符合內生菌的生長特征,建立無菌材料時針對內生菌采取的做法是加入抗生素。由表2可知,僅采取HgCl2結合超聲處理在短時間內呈現(xiàn)較低的污染率,90 d后內生菌逐漸長出,污染率達83.33%;當培養(yǎng)基中加入制菌霉素和萘啶酮酸后,污染率降低。根據(jù)污染率和成活率兩個指標綜合考慮,確定最佳抗菌素組合為7號處理即制菌霉素75 mg/L和萘啶酮酸50 mg/L抑制效果最好,90 d時污染率為20.00%,無菌材料成活率為60%,芽出現(xiàn)了萌發(fā)和明顯的生長。
表3 不同激素濃度和配比對鱗芽增殖的影響
表4 增殖培養(yǎng)中因素多重比較
注:同列數(shù)值間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相同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
圖1 石豆蘭增殖
從圖1看出,芽主要從鱗芽基部長出并逐步生長,有些從鱗芽頂部分化出,分化情況受激素調控。多重比較結果(表4)說明6-BA和NAA對于石豆蘭鱗芽的增殖影響顯著,增殖倍數(shù)隨著6-BA濃度升高先增大后降低,2水平即0.4 mg/L時最大,顯著高于其它兩個水平;隨NAA濃度的增加,增殖倍數(shù)逐漸增大,3水平即0.2 mg/L時最大并顯著高于1和2水平,但是1和2水平之間差異不顯著。根據(jù)多重比較得出石豆蘭離體繁殖的最佳的激素配比為6-BA 0.40 mg/L和NAA 0.2 mg/L,此激素配比即6號培養(yǎng)基上鱗芽經(jīng)過60 d的增殖培養(yǎng),增殖了2.90倍。
本研究所用的石豆蘭屬植物其外植體消毒非常困難,因為在自然條件下外植體外部和內部都帶有較多的細菌,霉菌,尤其是蘭科植物,常年生活在空氣濕度大的環(huán)境中,加上生長周期較長的特點,外植體內外菌物非常豐富,給離體培養(yǎng)建立無菌材料時帶來巨大困難。
建立無菌起始材料時主要考慮的因素有外植體類型和消毒方法。選取外植體時要考慮材料來源、細胞全能性和消毒難易程度等,通過前期預實驗[4],表明蘭科植物葉片再生能力非常弱,培養(yǎng)中逐漸黃化死亡;橫走莖已木質化,細胞全能性較低,也不適合選用[5-7]。本研究選取嫩芽和假鱗莖為外植體,發(fā)現(xiàn)假鱗莖內生菌多,尤其是生長周期更長的假鱗莖其內生菌更為豐富,經(jīng)過切割后內生菌容易長出;此外鱗莖切塊易黃化,僅少數(shù)維持綠色但沒有分化,只有接入新形成的小球莖在未污染的情況下出現(xiàn)了生長?;谏鲜鲈?,通過假鱗莖難以建立無菌材料,本研究采用橫走莖前端新長出的嫩芽為外植體建立無菌材料。
植物外植體常采用化學方法消毒,主要考慮消毒劑的種類、濃度、時間,三個因素具有很強的相關性,使用力度越大,殺菌越徹底;若把握不好力度,外植體也會受到藥劑傷害死亡。怎樣在保證殺死菌物的同時不能對外植體造成傷害,保證較高的成活率,是建立無菌材料時考慮的重要因素?;瘜W藥劑常采用的是HgCl2和NaClO。NaClO因具漂白作用,不適合綠體材料;HgCl2因效果好常被選用[8]。有研究報道超聲波輔助化學法能降低組培苗的污染率、提高成活率,大大降低HgCl2濃度和處理時間[9]。本研究表明HgCl2結合超聲比單獨使用HgCl2效果好,獲得較低的污染率和最高的成活率。內生菌豐富的外植體僅采用一般的化學、物理表面消毒法難以殺死內部微生物,一般采取消毒液中[10]或培養(yǎng)基中添加殺菌劑來抑制內生菌[11],用到的殺菌劑有多菌靈、鏈霉素、慶大霉素、頭孢噻肟、青霉素等[12]。基于每種抗生物的殺菌譜限制,常采用多種抗生物聯(lián)合使用,還需考慮使用濃度和時間。前期預實驗發(fā)現(xiàn)石豆蘭內部含細菌和真菌,因此選用制菌霉素和萘啶酮酸兩種,經(jīng)過濃度篩選確定75 mg/L制菌霉素和50 mg/L萘啶酮酸組合最好,90 d時統(tǒng)計污染率僅為20%,成活率為60%。
激素是植物器官分化的重要調控因子。本研究選用了6-BA和NAA 2種激素,兩種激素配比下,石豆蘭鱗莖切塊難以分化出原球莖或芽。本研究以帶根的整個假鱗莖為培養(yǎng)單元,芽主要從鱗莖的根基部分化出,也有少量芽從葉片中間或鱗莖表面分化出來。芽的分化會顯著受激素調控影響,6-BA 0.40 mg/L 和NAA 0.2 mg/L配比下,芽的增殖效果最好,為2.90倍。研究中發(fā)現(xiàn)石豆蘭植物分化容易,但生長緩慢,增殖周期較長,與近緣屬植物石斛的增殖類似[13-14]。關于石豆蘭屬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報道非常少,不同種植物所需的激素不同,李洪林等[6]在進行廣東石豆蘭組培時,增殖培養(yǎng)所用激素配比6-BA 2.5 mg/L和NAA 0.05 mg/L,增殖系數(shù)達4~5倍。
綜上所述,0.1%HgCl2結合超聲處理10 min較有效地殺死石豆蘭外植體表面微生物,培養(yǎng)基中添加75 mg/L制菌霉素和50 mg/L萘啶酮酸能有效抑制石豆蘭內生菌,建立了以鱗芽為起始材料的無菌材料。鱗芽在6-BA 0.40 mg/L和NAA 0.2 mg/L激素配比條件下增殖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