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華
高血壓腦出血是指長期高血壓與腦動脈硬化,導致腦內小動脈發(fā)生病理性改變而破裂出血,是高血壓常見且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其臨床表現為頭痛、眩暈、失語、肢體偏癱及意識障礙等,具有病殘率及病死率高等特點[1]。臨床常采用早期手術治療,效果顯著,但可能加重以往潛在疾病,增加治療難度。研究表明,良好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臨床效果,促進病情恢復[2]。本研究選取104例患者,旨在探究中醫(yī)辨證聯合情志干預應用于高血壓腦出血術后的可行性及有效性?,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5月—2017年9月我院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患者104例,按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52例)和觀察組(52例)。其中觀察組男24例,女28例;年齡52~77歲,平均年齡(63.89±3.56)歲;出血位置:丘腦16例,腦葉14例,基底節(jié)區(qū)22例。對照組組男25例,女27例;年齡53~79歲,平均年齡(64.08±3.49)歲;出血位置:丘腦18例,腦葉15例,基底節(jié)區(qū)19例。2組出血位置、性別及年齡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符合《世界醫(yī)學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均經病史、體檢血尿常規(guī)、腦脊液及CT等相關檢查確診為高血壓腦出血;發(fā)病至就診時間≤24 h;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伴有昏迷不醒者;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器官不全者;外傷性腦出血者;長期酗酒者;既往有精神病史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干預。主要內容為檢查身體、健康宣傳、用藥指導及監(jiān)測生命體征等。
1.3.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中醫(yī)辨證聯合情志干預,具體內容為:1)中醫(yī)辨證施護:①腎氣虧虛證給予耳針、艾灸治療,輕柔調整患者體位。②痰瘀互結證表現為舌質紫暗,或舌胖苔膩脈滑,給予耳針、穴位貼敷治療,有胸悶癥狀者給予低流量吸氧。③陰虛陽亢證多表現失眠、心悸,其舌紅少苔,給予耳針、穴位貼敷治療,同時保持病房環(huán)境安靜、舒適且溫度與濕度適宜。另外,眩暈加重者可平臥,并給予2 L/min氧氣吸入,護理人員按時測血壓。④肝火亢盛證表現為舌紅苔黃,脈弦數,給予耳針治療,出汗多者可加強皮膚護理,給予充分臥床休息,監(jiān)測生命體征變化。2)情志干預:以四診合參、因人而異、審察病機、有的放矢為護理原則。①心理疏導:運用移情變氣法鼓勵患者術中良好表現,告知其手術結果,恢復戰(zhàn)勝疾病信心,積極與患者主動交流溝通,鼓勵其抒發(fā)內心感受,傾聽其訴求,從而緩解術后不安、抑郁等負性情緒。介紹高血壓腦出血相關疾病知識,并通過分享成功案例,增強患者自信心,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運用音樂療法緩解負性情緒,幫助其保持輕松愉悅心情。②康復指導: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如按時睡覺等,并囑咐其家屬術后定時為其調整體位,定期按摩及扣背,另外可根據病情嚴重程度,指導其進行室內下床活動。③家庭支持:鼓勵家屬參與護理過程,通過與患者交流、溝通,穩(wěn)定其情緒,加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心態(tài),同時應叮囑家屬注重術后營養(yǎng),促進病情盡快恢復。
1.4 觀察指標1)觀察比較2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2)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比較2組干預前后負性情緒改善情況,分數與負性情緒成正比[3]。3)使用我院自行設計滿意度評定問卷評估對比2組護理工作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90分)、基本滿意(70~89分)、不滿意(<70分),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52×100%。4)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表-74(GQOL-74)評估2組干預后生活質量改善程度,分數與改善程度呈正相關。
2.1 2組患者負性情緒比較與干預前比較,干預后2組SAS、SDS評分顯著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負性情緒比較 (例,
2.2 2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與干預前比較,干預后2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提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例,
2.3 并發(fā)癥干預后,觀察組出現2例應激性潰瘍,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85%(2/52),對照組出現3例再出血、2例腦疝,4例應激性潰瘍,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7.31%(9/52)。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85%低于對照組17.31%(χ2=7.981,P=0.027)。
2.4 護理工作滿意度干預后,觀察組非常滿意24例,基本滿意26例,不滿意2例,滿意度為96.15%(50/52);對照組非常滿意15例,基本滿意25例,不滿意12例,滿意度為76.92%(40/52)。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χ2=8.254,P=0.004)。
中醫(yī)學認為,高血壓腦出血屬“中風”范疇,發(fā)病機制為心肝腎陰陽失調,加之憂思或勞累過度,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脈有失儒養(yǎng);或肝陽暴漲,蒙蔽清神,上實下虛,陰陽失調[4,5]。高血壓腦出血通常具有發(fā)病快、病情進展迅速等特點,患者對疾病所造成的生理功能及肢體功能障礙毫無心理準備,極易出現焦躁不安、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此外患者對高血壓腦出血疾病相關知識了解不足,也會導致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情緒,從而降低治療依從性,降低治療效果[6,7]。因此在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同時加強臨床護理,對改善負性情緒,保證治療順利實施尤為重要。
常規(guī)護理干預僅局限于觀察病情、健康宣傳、叮囑注意事項、用藥指導等,缺乏對患者心理等方面的干預。中醫(yī)辨證聯合情志干預秉持人性化護理服務理念,通過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幫助其抒發(fā)內心感受,從而減輕內心壓力;通過講解疾病知識,分享成功案例,幫助患者重拾戰(zhàn)勝疾病信心;通過建立溫馨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避免干擾或刺激患者,從而保證其心情愉悅,有效促進病情恢復,另外保持病房溫度與濕度適宜,可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預后;通過移情變氣法、播放音樂等措施干預,可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緒;通過囑咐家屬常與其溝通交流,言語行動上多鼓勵患者,可排除其負性情緒,增加自信心;變換體位、按摩、扣背等干預,既可提高患者舒適度,也可促進血液流通,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85%低于對照組17.31%,且觀察組滿意度96.15%高于對照組76.92%(P<0.05),提示中醫(yī)辨證聯合情志干預應用于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可有效改善生活質量,緩解負性情緒,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