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靖若
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當前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胃部疾病的主要原因,患者受到Hp感染的影響,長期Hp感染可能對胃黏膜造成嚴重損傷,嚴重危害患者的健康[1]。本研究擬對Hp感染所致慢性淺表性胃炎脾胃濕熱型患者予以黃連溫膽湯聯(lián)合四聯(lián)方式治療,對其治療效果、安全性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以2017年2月—2018年7月在本院就診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1例。觀察組患者男20例,女21例;患者年齡26~65歲,平均年齡(44.51±9.42)歲。對照組患者男23例,女18例;患者年齡25~64歲,平均年齡(43.15±10.32)歲。2組患者性別、年齡、臨床病癥表現(xiàn)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標準:患者符合《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2年,上海)》診斷標準[2],并經(jīng)胃鏡檢查確診為慢性淺表性胃炎,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中上腹疼痛不適,脹滿、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反酸、燒心等癥狀,或伴有上腹壓痛或叩診鼓音,符合慢性淺表性胃炎其它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慢性淺表性胃炎中醫(yī)診療共識意見(2009,深圳)》中中醫(yī)辨證脾胃濕熱型慢性淺表性胃炎分型標準[3],包括:主癥:1)脘腹痞滿;2)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或數(shù)。次癥:1)食少納呆;2)口干口苦;3)身重困倦;4)小便短黃;5)惡心欲嘔。主癥必備,加次癥2項以上即可診斷。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符合慢性淺表性胃炎西醫(yī)診斷標準并經(jīng)胃鏡確診患者;2)中醫(yī)證型均為脾胃濕熱型;3)14C呼氣試驗檢查結(jié)果為陽性;4)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對所應用藥物過敏者;2)近3個月使用類似治療藥物者;3)消化道腫瘤、幽門梗阻、消化道出血等疾病患者;4)沒有按照方案服用藥物和復診以及資料不全者;5)妊娠或哺乳期婦女;6)合并心臟、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嚴重疾病的患者;7)合并精神疾患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西藥四聯(lián)治療,給予患者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52317),每日口服1次,每次20 mg,早晨餐前口服;枸櫞酸鉍鉀膠囊(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生產(chǎn),國藥準字H10920098),每日口服4次,每次300 mg,前3次于三餐前0.5 h服用,第4次于晚餐后2 h服用;克拉霉素分散片(廣東隆信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19990087),每日口服2次,每次250 mg,飯后口服;甲硝唑片(廣東華南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44020769),每日口服2次,每次400 mg,飯后口服。試驗組行黃連溫膽湯與四聯(lián)聯(lián)合治療,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其黃連溫膽湯,方藥組成:黃連10 g,法半夏10 g,陳皮10 g,枳實10 g,竹茹10 g,茯苓20 g,大棗10 g,炙甘草5 g。上述藥物煎湯取汁,早晚溫服半劑。全部患者均連續(xù)治療2周。
1.4.2 觀察指標應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脾胃濕熱型慢性淺表性胃炎癥狀[4]予以評分,主要癥狀包括胃脘脹痛、腹脹滿、口苦、惡心嘔吐、胃脘灼熱、尿黃、口臭,分別記為0分(無)、1分(輕度)、2分(中度)、3分(重度)。記錄患者便秘、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3 Hp根除判斷標準在患者療程結(jié)束后4周對Hp感染情況予以14C呼氣試驗檢測;檢測Hp結(jié)果呈陰性為根除成功;Hp結(jié)果呈陽性為根除失敗[5]。
1.4.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錄入SPSS 19.0軟件之中,癥狀積分行t檢驗,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Hp根除率情況、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行χ2檢驗,采用率(%)表示。以P<0.05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癥狀積分比較試驗組胃脘脹痛、腹脹滿、口苦、惡心嘔吐、胃脘灼熱、尿黃、口臭等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1。
表1 2組患者癥狀積分比較 (例,
2.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2組便秘、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9.76%、7.32%)未見明顯差異(P>0.05)。詳見表2。
2.3 2組患者Hp根除率比較試驗組Hp根除率(87.80%)明顯高于對照組(65.8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率比較 (例,%)
表3 2組患者Hp根除率比較 (例,%)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臨床常見疾病,一般多因Hp所致,Hp作為革蘭氏陰性桿菌,Hp感染會造成慢性胃炎、潰瘍、胃淋巴瘤等疾病,也是胃癌的元兇之一。臨床中治療Hp感染所致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多采用四聯(lián)療法,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Hp轉(zhuǎn)陰,緩解患者癥狀,但其臨床效果欠佳,患者臨床癥狀改善速度較慢[6]。
中醫(yī)理論中慢性淺表性胃炎屬于“痞滿”“胃脘痛”范疇,其癥狀多為脾胃濕熱所致,因此可通過清熱利濕方式予以治療。黃連溫膽湯中,黃連味苦性寒,能夠清熱解毒,法半夏辛溫,燥濕化痰止嘔,共為君藥;竹茹味甘性微寒,清熱化痰,止嘔除煩,枳實味辛微寒,行氣化痰,共為臣藥;陳皮辛溫理氣健脾,茯苓甘淡性平,可以健脾滲濕,大棗味甘微溫,益氣健脾,共為佐藥;甘草味甘性平,緩急和中,為使藥?,F(xiàn)代醫(yī)學發(fā)現(xiàn)黃連溫膽湯具有清熱解毒的效果,且對胃黏膜起到保護作用,能夠改善患者胃脘灼熱、疼痛等癥狀,且清除Hp的效果較好[7,8]。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胃脘脹痛、腹脹滿、口苦、惡心嘔吐、胃脘灼熱、尿黃、口臭等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2組便秘、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未見明顯差異,試驗組患者Hp根除率(87.80%)高于對照組(65.85%)。說明黃連溫膽湯治療Hp感染所致慢性淺表性胃炎,能夠明顯改善Hp患者的慢性淺表性胃炎癥狀,增加Hp根除率,因此,黃連溫膽湯具有臨床推廣及應用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