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慣了其他友商的單色漸變的亮光玻璃設計后,拿到OPPO R17 Pro的第一時間,筆者甚至有一種驚艷的感覺—OPPO R17 Pro的背部采用了霧光漸變設計。這種設計是由3D霧光玻璃材質和全新凝光漸變工藝相結合的成果,藍紫漸變透過磨砂質感玻璃,感覺就像晨光透過薄霧,看上去既特別又美麗—讓人都不忍心戴上手機殼。
除了尚佳的觀感,得益于霧光漸變設計,OPPO R17 Pro的手感也值得肯定—磨砂表面的質感細膩,并且能防止手機成為“指紋收集器”。此外,由于OPPO R17 Pro的背部采用了曲面設計,加上弧面金屬中框,手機握感柔和舒適。
細節(jié)方面,OPPO R17 Pro延續(xù)了OPPO標志性的中框頂部和底部的凹槽設計,增強了視覺層次感和橫握舒適度。
回到機身正面,OPPO R17 Pro采用了水滴屏設計(屏占比為91.5%),搭載了一款19.5:9的6.4英寸AMOLED屏幕,分辨率為2340×1080。相對劉海屏而言,水滴屏可謂是全面屏路上的一次較大的進化—OPPO R17 Pro將傳感器很好地隱藏在了頂部邊框上,同時水滴屏設計看上去比劉海屏協調一些,讓用戶獲得了更佳的視覺體驗。
性能方面,OPPO R17 Pro搭載高通驍龍710芯片,雖然沒上2018年的旗艦芯片高通驍龍845,讓人有些小遺憾,但實際體驗下來,高通驍龍710日常使用也完全足夠了。
此外,O P P O R 1 7 P r o搭載了“8GB+128GB”(低配版本為“6GB+128GB”)的旗艦級內存組合,存足夠多美麗的照片以及多開APP都“不是事兒”。
當然,為了更好的給大家展示OPPO R17 Pro的性能表現,小編還是“不能免俗”地進行了跑分測試—在《安兔兔評測》中,OPPO R17 Pro的跑分成績?yōu)?55289;在Geek bench4中,OPPO R17 Pro的單核得分為1819,多核得分為5826。就上述測試成績來看,OPPO R17 Pro的性能日常使用足夠。
OPPO手機一直都將拍照作為核心競爭力之一,OPPO R17 Pro當然不會例外。OPPO R17 Pro機身背部一共搭載了三顆攝像頭—最上面那顆為TOF 3D立體攝像頭,主要完成手機拍攝畫面可識別范圍內的3D建模,把后置拍照從2D時代推向3D時代。接下來的兩顆是日常拍攝所用的一顆1200萬攝像頭(傳感器為索尼IMX 362)和一顆2000萬像素攝像頭。值得注意的是,OPPO R17 Pro中間那顆攝像頭配備了F1.5和F2.4的可變光圈—即系統(tǒng)會根據當前環(huán)境光線自動切換不同光圈,從而達到最佳的拍攝效果。
為什么采用這樣的設計其實很好理解。在弱光環(huán)境下,需要更大的光圈來提升模組進光量,以獲得更高的畫面亮度、畫面純凈度,并相對壓低快門時間保證成像穩(wěn)定性。但大光圈并不適合拍攝風景,拍攝風景照片的情況下,F2.4光圈鏡頭能保留更好的邊緣畫質,獲得更多的景深信息。
從實際的拍照樣張來看,OPPO R17 Pro的拍照表現細節(jié)豐富,還原度不錯,即使是逆光拍攝人物時的高亮背景也能做到清晰且富有層次感。此外,OPPO R17 Pro的拍照樣張色彩對比強烈,拍攝食物照片時,看上去很舒服。
至于夜拍,OPPO R17 Pro開啟“夜景”模式后,畫面噪點明顯降低,靈動光圈會自動調節(jié)光圈大小,使得照片成像清晰通透。
說了后置攝像頭拍照,那么前置攝像頭效果又如何呢?OPPO R17 Pro采用了2500萬像素(索尼IMX576傳感器)的攝像頭,光圈為F2.0,暗光噪點控制更好、色彩還原度更強,在暗光環(huán)境自拍更清晰。加上AI智能美顏,OPPO R17 Pro讓小編這種比較“粗糙”的人也喜歡上了自拍。
OPPO R17 Pro搭載了兩塊1850mAh的電芯,即電池總容量為3700mAh。為什么會如此設計呢?答案是為了實現更快的充電速度—SuperVOOC超級閃充。OPPO R17 Pro在擁有SuperVOOC超級閃充技術后,充電功率可達50瓦—即充電10分鐘,就可以給OPPO R17 PRO充進40%的電量,而從0到100%的電量,也只需要35分鐘左右的時間。
小編觀點
網上有些“鍵盤俠”看手機只看芯片,然后就吐槽OPPO手機高價低配。實際上,在這個性能過剩的時代,一款手機不應只看芯片,設計、相機和快充等都是衡量一款手機價值的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