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龍鳳,王云
(諸城市人民醫(yī)院,山東濰坊 262200)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漸提升,在這一發(fā)展局勢下汽車數(shù)量猛增,從而增加了事故的發(fā)生概率,致使骨折患者不斷增多,輕微地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嚴重則會為患者帶來生命威脅。在下肢骨折患者治療中,臨床醫(yī)學通常采用下肢骨折術來進行,可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下肢骨折術后,多方面因素會影響患者膝關節(jié)活動,從而對患者日常生活與工作帶來嚴重影響。為了改善這一現(xiàn)狀,提高臨床護理干預效果,在下肢骨折手術治療的同時還應輔助護理干預,該次研究將以2015年9月—2017年9月為研究時段,康復護理干預應用到行下肢骨折術患者中,使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障礙充分消除,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現(xiàn)報道如下。
該研究收治的研究對象為該院行下肢骨折術治療的200例患者。經診斷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折,對所有患者采用下肢骨折術進行治療。為了提高手術效果,還應在手術治療的同時加強護理干預力度,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采取不同的護理手段進行干預,對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展開對比。
對200例患者均行下肢骨折術治療,在手術治療前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檢查,做好手術準備。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手段,當患者行下肢骨折手術治療后,需要長時間方可愈合,在這種情況下患者難免會產生諸多情緒,影響術后效果。因此護理人員應對患者不良情緒進行緩解,進一步增強自信心,提高臨床護理效果。
觀察組采用康復護理干預,具體情況如下。
(1)心理康復護理。由于行下肢骨折手術治療患者,術后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行走,患者極易產生恐懼感及焦慮感,對病情的恢復十分不利。據此護理人員應做好心理康復護理干預,在臨床護理前應提前收集患者相關資料,包括家庭背景、職業(yè)愛好、性格特點,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臨床護理。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對下肢骨折手術相應并發(fā)癥向患者講解,增強患者的自信心,為后續(xù)的護理工作奠定重要的基礎。
(2)鍛煉康復護理。當患者手術治療結束后,護理人員還應引導其主動鍛煉,術后第一天可進行踝關節(jié)屈伸活動、足趾屈伸活動,50次/組,每次鍛煉時間維持在5~10 s。值得注意的是,護理人員應秉著循序漸進原則,否則會適得其反。
(3)關節(jié)松動護理。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應根據患者的骨折類型來進行關節(jié)松動治療,通過這項手段可使患者膝關節(jié)活動范圍得到充分改善,在具體實施中,護理人員應引導患者呈仰臥位,將膝關節(jié)屈伸,將雙手拇指抵在髕骨部位,按照上下左右順序來活動。在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還可采用O donoghue直腿抬高法來進行。
(4)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可幫助患者及家屬了解到康復鍛煉實施的重要性,提高患者依從性。就目前來看許多患者對手術治療過于重視,從而忽略了功能訓練,據此在健康教育干預中,護理人員應對治療過程進行講述,將成功案例引入到宣教工作中去,使患者的自信心得到提高。護理人員在引導患者進行功能訓練時,應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鍛煉內容。
(5)疼痛護理。當患者行手術治療后難免會有疼痛感,在這種情況下患者便會產生心理障礙。據此護理人員還應加強疼痛護理干預力度,患者在進行功能訓練時護理人員應給于患者很多鼓勵,引導患者采用合理的體位,對疼痛感有效克制。如若患者疼痛感強烈,護理人員可為患者服用止痛藥,并對患者用藥后的反應嚴格觀察。
(6)延伸護理。當患者恢復出院后,護理人員還應定期打電話或上門隨訪,對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情況加以了解,如若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未恢復,可建議患者返院治療。通過延伸護理來提高醫(yī)院的口碑,促進我國醫(yī)療事業(yè)進一步發(fā)展。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指標(±s)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指標(±s)
組別 術中出血量(mL)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24 h引流量(mL)觀察組(n=100)對照組(n=100)t值 P值280.5±24.6 285.7±25.3 0.93 0.35 106.3±12.5 108.7±13.1 0.84 0.40 16.8±3.9 17.2±4.1 0.45 0.66 109.7±15.4 112.3±16.1 0.74 0.46
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n(%)]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n(%)]
兩組疼痛、穩(wěn)定性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力量、活動度較對照組優(yōu)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 4。
表4 兩組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比較[(±s),分]
組別 疼痛 力量 穩(wěn)定性 活動度觀察組(n=40)對照組(n=40)9.21±2.20 9.22±2.21 9.82±2.25 8.53±2.15 9.98±2.06 9.65±2.62 57.13±7.55 51.36±6.55
對照組護理以前BI總分與FMA總分比照觀察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BI總分與FMA總分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詳情如表5所示。
作為常見的骨折損傷類型之一,下肢骨折發(fā)生率相對更高,這主要是受外部環(huán)境影響導致,例如:車禍、高空墜落,如若治療不及時患者便會終身殘疾,在這種情況下運用康復治療及護理可發(fā)揮一定效果。早期康復實際上是一種運動療法,對術后患者運動功能的改善極為有利,在具體操作中,醫(yī)務人員應對患者實際情況進行考慮,充分降低臨床護理風險。
表5 比照兩組護理前后BI總分與FMA總分[(±s),分]
表5 比照兩組護理前后BI總分與FMA總分[(±s),分]
組別 時間BI總分 FMA總分對照組(n=40)觀察組(n=40)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31.62±15.22 73.44±14.62 32.53±14.39 91.15±16.60 23.58±7.36 42.44±7.63 25.69±9.85 63.16±10.24
康復護理作為一種有效的護理手段,將其運用到行下肢骨折術治療患者中可預防膝關節(jié)功能障礙的發(fā)生,提高手術的成功率。通過早期功能鍛煉,可加快患者淋巴液、靜脈液的回流速度,使患者水腫癥狀得到減輕,避免粘連的發(fā)生。
為達到臨床治療效果,還可將物理治療應用其中,使患者肌肉力量及張力得到逐步增強,促進骨折的愈合。在下肢骨折術患者中介入早期康復護理,可加快膝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速度,在具體實施中護理人員應按患者實際情況來制定方案,提高臨床護理干預效果,幫助患者早日回歸社會。
該次研究將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進行比較,觀察組中顯效患者50例,占比50.00%、有效患者45例,占比45.00%、無效患者5例,占比5.00%,護理有效率為95.00%;對照組中顯效患者30例,占比30.00%、有效患者35例,占比35.00%、無效患者 35例,占比35.00%,護理有效率為65.00%,數(shù)據比較存在差異。
綜上所述,將康復護理干預運用到行下肢骨折術治療的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的膝關節(jié)功能,提高患者護理效果,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