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丁倉 路彩霞 王彥鶴 皮靜波
(河南省鄭州頤和醫(yī)院心血管內科 鄭州450047)
冠心病心絞痛是臨床常見的心內科疾病,近年來,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導致心肌細胞出現(xiàn)缺血缺氧,進而引發(fā)氣短、心前區(qū)疼痛、胸悶、乏力等臨床癥狀,發(fā)作后,其疼痛感逐漸加強,輕者數(shù)分鐘內逐漸消失,疼痛感可放射至肩背等部位[1]。冠心病心絞痛若未得到及時處理,可出現(xiàn)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臨床治療主要以抗心肌缺血、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為主。尼可地爾屬于鉀離子通道開放劑,可使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加,擴張冠狀動脈[2]。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為丹參水溶性有效成分,可抗氧化、改善心肌缺血、保護心肌細胞[3]。本研究選取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聯(lián)合尼可地爾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臨床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3 月~2018 年7 月我院收治的128 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4例。對照組男35 例,女29 例;年齡52~73 歲,平均年齡(63.12±4.51)歲;病程0.5~10 年,平均病程(4.96±2.05)年。觀察組男34 例,女30 例;年齡50~72 歲,平均年齡(62.14±4.33)歲;病程0.5~9年,平均病程(4.76±2.01)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病程等資料相比較,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確診為冠心病心絞痛的患者;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 排除標準 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者;合并心律失常者;精神系統(tǒng)異常者;患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嚴重高血壓病或糖尿病患者;惡性腫瘤患者;依從性差者。
1.4 治療方法
1.4.1 常規(guī)治療 兩組均給予鎮(zhèn)靜、吸氧、止痛、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規(guī)治療,血糖過高者服用控制血糖藥物,血壓過高者給予降壓治療。
1.4.2 對照組 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尼可地爾(國藥準字H36022313)治療,口服,5 mg/次,3 次/d,持續(xù)用藥14 d。
1.4.3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給予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國藥準字Z20050247)治療,將200 mg 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注入250 ml 0.9%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1 次/d,持續(xù)用藥14 d。
1.5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及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判定標準:胸痛、胸悶等癥狀明顯改善或消失,心電圖結果恢復正常者評定為顯效;胸痛、胸悶等癥狀緩解,心電圖結果顯示ST 段回升>0.05 mV,但未達正常,T 波變淺幅度>25%者,評定為有效;胸痛、胸悶等癥狀未改善,心電圖結果未好轉,甚至病情惡化者,評定為無效。臨床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比較兩組的癥狀改善情況:記錄兩組的心絞痛次數(shù)、心絞痛持續(xù)時間和硝酸甘油用量。(3)治療前后分別抽取兩組患者的空腹晨靜脈血5 ml,離心10 min,轉速為3 000 r/min,分離血清,儀器選用美國寶特ELX-808 酶標儀,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白細胞介素-18(IL-18)、白細胞介素-1β(IL-1β)和肌鈣蛋白T(cTnT)水平;使用直接法檢測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23.0 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心絞痛持續(xù)時間、心絞痛發(fā)作時間和硝酸甘油用量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心絞痛持續(xù)時間和心絞痛發(fā)作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硝酸甘油用量少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表1 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組別 n 治心療絞前痛 持續(xù)時間(m治in/療次后)治心療絞前痛 發(fā)作時間(次治/周療)后治療硝前酸 甘油用量(m治g/療d)后觀察組646.51±1.492.33±0.618.79±2.362.81±0.711.11±0.280.41±0.07對照組646.53±1.523.29±0.658.82±2.414.79±1.151.09±0.300.69±0.12 t 1.4288.6160.07111.7200.39016.124 P 0.1560.0000.9430.0000.6970.000
2.2 兩組治療前后IL-18、IL-1β、cTnT、HDL-C 和LDL-C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IL-18、IL-1β、cTnT、HDL-C 和LDL-C 水平相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IL-18、IL-1β、cTnT和LDL-C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HDL-C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IL-18、IL-1β、cTnT、HDL-C 和LDL-C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IL-18、IL-1β、cTnT、HDL-C 和LDL-C 水平比較
時間 組別 IL-18(μg/L) IL-1β(μg/L) cTnT(μg/L) HDL-C(mmol/L) LDL-C(mmol/L)治療前 觀察組74.95±12.568.33±1.690.86±0.181.16±0.223.31±0.61對照組75.03±12.298.29±1.630.84±0.161.14±0.213.29±0.57 t 0.0360.1360.6640.5260.192 P 0.9710.8920.5080.6000.848治療后 觀察組23.96±6.592.52±0.310.22±0.031.66±0.172.41±0.32對照組36.21±8.034.79±0.550.35±0.061.45±0.212.93±0.45 t 9.43428.76415.5036.2187.534 P 0.0000.0000.0000.0000.000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3.75%,高于對照組的79.6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冠心病心絞痛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不足使心肌出現(xiàn)暫時性缺氧和缺血,進而引發(fā)的心前區(qū)疼痛或發(fā)作性胸骨后疼痛?;颊咧饕阅行院徒^經期女性為主,發(fā)病因素較為復雜,可能與感染、體力活動、寒冷、情緒變化等有關,病理機制為誘發(fā)因素引發(fā)的不穩(wěn)定斑塊出現(xiàn)移動或破裂,導致管腔不完全閉塞或血管收縮,進而出現(xiàn)心肌缺氧缺血,使丙酮酸、磷酸等致痛物質積聚于心肌,通過神經興奮傳至大腦,出現(xiàn)疼痛感[4]。尼可地爾屬于硝酸酯類化合物,可增加鉀離子通透性,擴張血管,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前負荷,進而達到抗心肌缺血的效果[5]。
中醫(yī)學認為,冠心病心絞痛屬于“胸痹”范疇,病因為心血瘀阻,應給予活血化瘀治療。丹參多酚酸鹽屬于中成藥,具有散瘀止痛的功效,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丹參可擴張冠狀動脈,并促進側支血管和心肌毛細血管的血液循環(huán),清除氧自由基,有抑制血栓形成、降血脂和減少心肌收縮等作用[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3.75%,高于對照組的79.6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心絞痛持續(xù)時間和心絞痛發(fā)作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硝酸甘油用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聯(lián)合尼可地爾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確切,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炎癥反應在冠心病心絞痛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IL-18 可增加斑塊不穩(wěn)定性,加速粥樣硬化,使病情加重;IL-1β 可誘導合成IL-6,進而促使血管平滑肌增生,增加促凝活性;cTnT 為診斷心肌損傷的敏感、特異性標志物,可反映心肌損傷程度;LDL-C 和HDL-C 可提示血液流變異常和血脂代謝紊亂[7]。治療后,觀察組的IL-18、IL-1β、cTnT 和LDL-C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HDL-C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聯(lián)合尼可地爾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可抑制其炎癥反應,緩解心肌損傷,調節(jié)血脂代謝狀態(tài)。綜上所述,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聯(lián)合尼可地爾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確切,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抑制炎癥反應,減輕心肌損傷,調節(jié)血脂代謝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