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婧
摘 要 本文在闡述心理語言學與英語認知語言學相關內容的基礎上,對心理語言學與英語認知語言學的互補性展開了深層次分析。
關鍵詞 心理語言學 英語認知語言學 互補性
語言作為人們自我表達與交流的承載工具,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其內涵與表現(xiàn)形式日漸豐富,對語言的研究,也獨立形成了語言學專業(yè)學科,并且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漸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體系,心理語言學與認知語言學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兩者分屬獨立的分支,有著各自的特點,也有著交融的特點。接下來,筆者從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研究應用三方面,論述了心理語言學與英語認知語言學的互補性。
一、心理語言學與英語認知語言學相關內容概述
(一)心理語言學相關內容概述
所謂“心理語言學”,主要研究范疇為大腦與語言,通過分析大腦與語言的關系,探索出人類在語言加工過程中是神經(jīng)運作機制,正如因此,心理語言學涉及語言學、心理學等相關專業(yè)學科的知識,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心理語言學的發(fā)展,總結起來,具有三大理論基礎。首先,行為主義理論。行為主義理論更加強調刺激與行為的聯(lián)系,認為行為的產(chǎn)生主要是人體受到外界環(huán)境刺激,做出的即時性反應,并不受人體基因等因素影響,一旦刺激持續(xù),反應將會持續(xù)出現(xiàn),或者是反應強度增加。[1]反之,刺激缺乏時,相應的反應將會減弱。其次,結構主義理論,強調語言發(fā)展順序,關注語言單位劃分,認為情景語言表達相比單一語言因素,有著更加豐富的內涵。[2]最后,喬姆斯基理論,強調先天語言習得機制,認為語言具備創(chuàng)造性與自發(fā)性。
(二)英語認知語言學相關內容概述
認知語言學的發(fā)展主要以體驗哲學為基礎,其理論與喬姆斯基理論相對立,認為語言脫離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景構造或者活動體驗,語言研究與認知就是一句空話。由此可見,認知語言學更加側重人際交流與互動環(huán)境的作用,認為語言研究與社會情景體驗息息相關,具備較強的交互性。認知語言學具體到英語這一語言,由于英語應用范圍廣泛,并且以英語作為國語或者第二語言的國家過多,造成英語認知語言學的研究,需在考慮英語語言特點的基礎上,圍繞不同國家的文化,展開深層次的研究,才能探索出全人類對英語語言的認知規(guī)律,進而有助于促進英語的推廣應用。[3]
二、心理語言學與英語認知語言學的互補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的互補性
基于研究方法角度分析,心理語言學研究主要以定量研究方法為主,在實踐研究中,通過大量收集語言樣本,從中分析語言現(xiàn)象,并對分析出的客觀取向等做出詳細描述與統(tǒng)計,以此客觀描述調查群體語言現(xiàn)象的心理加工機制。然后,借助推斷研究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綜合分析并預測統(tǒng)計樣本心理加工機制發(fā)展趨勢,以此為依據(jù),推斷出樣本代表的群體心理機制。另外,在心理語言學研究中,控制變量實驗研究方法,也是常用的一種研究方法,通過對自變量與因變量進行操作性定義,并嚴格控制無關變量,不斷調整自變量,最終得出因變量變化。然而英語認知學研究學,基于特點分析,強調社會環(huán)境的交互性,然而社會交際本身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社會文化、情緒、社會經(jīng)濟等,不同地區(qū)或者不同國家社會文化、情緒以及社會經(jīng)濟等因素,具備不可復制性,正因如此,造成英語認知學的研究,難以控制變量的方法進行研究?;谶@一情況,英語認知語言學研究,側重定量研究方,通過問卷調查方式,探究某一人口學變量特點的人群語言認知情況。可見,心理語言學與英語認知語言學在研究方法上,有著互補處。
(二)研究內容的互補性
心理語言學研究內容重點是語言心理加工機制,然而心理加工機制主要存在人腦中,并且由人腦在外界刺激下,表現(xiàn)出相應的語言理解與行為反應?;诖?,心理語言學研究內容實質為人。認知語言學研究內容,主要以語言本身為主,通過詞匯、語法以及句法等語言因素,梳理清楚語言產(chǎn)生與理解機制。綜上,心理語言學與英語認知學在研究內容上,側重點有所差異,也正因如此,使得心理語言學與英語認知學具有互補性。認知語言學側重語言輸入、輸出過程的理解,為英語認知語言學研究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邏輯依據(jù),即英語認知語言學研究具備哲學思辨特點,可讓語言發(fā)展理論體系更加完善,有助于使得英語這一語言滿足現(xiàn)階段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類交流需求。
(三)研究應用的互補性
心理語言學的研究應用,側重個體語言理解認知加工過程,解釋語言表達中詞匯構成、修辭手法、語法結構等的加工認知,進而總結出特定環(huán)境下語言加工規(guī)律,最終提高個體語言水平?;诖耍睦碚Z言學研究應用在于梳理特定環(huán)境下,個體語言心理加工機制與理解習慣,從而在實踐交流中,可結合具體語境,發(fā)揮理解優(yōu)勢,運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使得溝通更具效果。同時,可彌補語言加工機制的中不足,避免語言理解失誤,影響交流效果。英語認知語言學的研究應用,重點交互應用,通過研究分析語言本身中的詞匯、語法、句法等特點之后,從中可提煉出語言一般規(guī)律,使得語言在交互性情境中,更具適應性。
三、結語
心理語言學與英語認知語言學的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內容以及研究應用三個方面,有著互補之處,準確把握兩者互補之處,加強兩者互補研究,可為語言學的理論豐富與發(fā)展提供實踐成果參考與理論借鑒。
(作者單位為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劉曉萍,范琳.翻譯的跨學科研究新探:《口筆譯的心理語言學及認知探究》評介[J].外語教學,2019,40(01):110-112.
[2] 劉勇.翻譯與認知的跨界作業(yè)——《筆譯、口譯的心理語言學和認知探究》述評[J].外國語文,2017,33(04):155-157.
[3] 吳安萍.從心理語言學角度探討英語語塊學習——評《語塊的認知加工與英語學習》[J].中國教育學刊,2016(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