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媛
語言生物學研究表明,語言天賦既是天生的又是教養(yǎng)成的。一個人要學會語言,后天的教養(yǎng)是不可少的。兒童要學會語言,模仿是極重要極有效的途徑。
兒童學習語言離不開他所接觸的語言。要讓兒童學會說話,就要有好的模仿對象。一是教師在講課時要講求語言藝術,力求使語言準確、清晰、簡練、生動、形象、條理清楚,速度、節(jié)奏、聲調等恰當,注意抑揚頓挫;善于運用體態(tài)語言,提高語言的感染力。二是有好的學習藍本。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教材在教學生說話方面特別注重了模仿學習。在課文中和課后安排了大量的模仿說話練習。如《家》一課要學生模仿說“誰是誰的家”,學生說:“泥土是蚯蚓的家?!薄吧钌畹牡氐资鞘偷募摇!睂W習比喻的用法?!独蠘涞墓适隆芬獙W生模仿課文給老樹提問,學習問句?!端l(xiāng)歌》要學生模仿課文說說家鄉(xiāng)什么多,學習一問一答的語言形式。這些范文中的句子既簡潔又活潑還富有童趣,兒童在有意的模仿中掌握母語的基本語言模式,自由地運用母語表達。
學生在反復的語言實踐中感悟語言的組織規(guī)律,但是,他們模仿著說不一定能說好。因為思維是在感性材料基礎上,對材料進行抽象加工的過程。而小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與經(jīng)驗本來就較少,若思維還受到了局限,則課堂上難免出現(xiàn)冷場的現(xiàn)象。我在教《老樹的故事》時,要學生模仿書中的句子向老樹提問,學生只知道把書中的問句說出來,機械地照搬。我就示范了一段:“老樹,老樹,你的身上長了蟲子嗎?”學生聽了以后,教室里一下子就熱鬧開了,小手舉個不停,紛紛發(fā)問:“老樹,老樹,天氣這么熱,你口渴嗎?”“老樹,老樹,下雨了,我能在你下面躲雨嗎?”“老樹,老樹,你的根有多深?伸向了哪兒?”……思想的閘門一打開,什么稀奇古怪的問題都來了。
模仿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發(fā)展。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五單元“語文天地”《誰來了》要學生模仿短文編一段話。學生在反復誦讀原文的過程中感悟了語言的組織方式,通過看圖發(fā)現(xiàn)了啄木鳥與蘋果樹有關系,蜜蜂與花兒有關系。一番思考后,學生編出了富有詩意的話:“蘋果樹生病了,葉子黃了。啄木鳥來了,又尖又硬的嘴兒是鑿子,鑿個洞兒,嘿,把蟲子捉走了?!薄盎▋洪_了,仰著小臉。蜜蜂來了,毛茸茸的腿是刷子,輕輕一刷,喲,把花粉采走了?!?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聽聽,秋的聲音》一課教學完畢后,我引導學生模仿課文學寫詩歌,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真是驚人,寫下了這樣的詩:“聽聽,秋的聲音,農(nóng)民揮動鐮刀,‘刷刷,是豐收喜悅的言語?!薄奥犅?,秋的聲音,蘋果紅了,‘撲通,是和大地擁抱的心跳?!薄奥犅牐锏穆曇?,秋風吹過田野,‘呼呼,是和田野問好的聲音?!?/p>
(作者單位:長沙縣中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