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菊
何謂座右銘?所謂“銘”,就是“記”的意思,記下訓(xùn)誡之詞于座位右側(cè),用以自警,稱為座右銘。它源于這樣一則典故,據(jù)《荀子·宥坐篇》記載,一次,孔子去魯桓公廟堂,見一個傾斜易倒的祭器,便問廟祝這是何物,廟祝說是宴飲時用的酒器。孔子猛然省悟道:“聽說此為欹(qī)器,腹中無酒時則傾,注酒一半時平穩(wěn),酒滿則覆,昔日桓公曾將它置于座右,以戒益滿?!焙髞砜鬃泳鸵造テ魈嵝炎约阂t遜不驕。
座右銘又是一種文體,或頌揚功德,或以申戒鑒,或兩者兼而有之。真正記訓(xùn)誡之詞于座右的,東漢書法家崔瑗應(yīng)為第一人。崔瑗年輕時好意氣用事,因哥哥崔璋被仇人所殺,盛怒之下,手刃其仇,只身逃亡他鄉(xiāng),數(shù)年后遇朝廷大赦,才得歸故里。崔瑗因一時怒起惹下大禍,吃足了苦頭,便“作此銘以自戒,嘗置座右,故曰座右銘也”。他在所寫的這篇《座右銘》中,反省了自己因魯莽行事而帶來的惡果,決意以此為鑒,慎言語,節(jié)飲食,內(nèi)含不露,以柔克剛。此后,他與先前判若兩人,成為長于文辭,尤善草書的一代名家。
自崔瑗開創(chuàng)座右銘之后,不少有識之士紛紛效法,將座右銘當(dāng)作修身養(yǎng)性的一種方式。一代英主唐太宗善以古為鏡,他從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xùn)中總結(jié)出,要使大唐江山久盛不衰,傳之萬代,亟需嚴教子弟。為此,他特令魏徵收集歷代帝王子弟成敗得失的事例,編為《自古諸侯王善惡錄》,分送諸子,叮囑再三:“此宜置于座右,用為立身之本?!碧拼膶W(xué)家陳子昂早先是個無所用心的人,“十八未知書”,后來他矢志改過,并作《座右銘》以為規(guī)范,從“事君”“事父”“立身”“察獄”等十幾個方面,為自己立下了行為準則。
南宋抗金名將吳玠愛讀經(jīng)史,“凡往事可師者,錄置座右,積久,墻牖皆格言也”。大概從吳玠始,座右銘已跳出了“座右”的范圍。電影《林則徐》中,當(dāng)禁煙大計遭人破壞時,林則徐忿然言曰:“這些絆腳石,非把他們搬除不可!”順手把茶碗往桌上一放,不料用力過猛,“”的一聲破為兩片。此時,他猛然見墻上“制怒”的條幅,立刻從憤怒中清醒過來,冷靜下來。這里,林則徐用以自警的“制怒”二字,雖不在座右,但亦屬于他的座右銘。魯迅也曾手書《離騷》中“望崦嵫而勿迫”“恐鵜鴦之先鳴”兩句懸于臥室,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前一句勉勵自己要珍惜時間,切勿虛度時光;后一句則激發(fā)自己要與邪惡勢力拼搏到底,斗爭不已。很多為人類進步、社會發(fā)展做出卓越貢獻的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銘,像我國氣象學(xué)家竺可禎的座右銘是“一絲不茍”,短短四個字,卻不愧為金玉良言。
如今,很多人都非常重視座右銘的價值。他們采錄古今中外以資行動指南的經(jīng)典話語、名人格言,或置于座右,或懸掛于墻壁,或記于日記本扉頁,或壓于玻璃板底下;還有的索性不寫紙條,而是把某一格言警語銘記在心,早晚悟?qū)Α嵺`證明,座右銘能讓人獲益非淺。它如摯友在側(cè),鼓勵你不避艱險,砥礪奮進;它如良醫(yī)臨榻,為你醫(yī)治創(chuàng)傷;它如明鏡高懸,幫助你端正德操;它如嚴師在旁,督促你勵志發(fā)奮,好學(xué)不倦,成為德才兼?zhèn)渲恕?h3>【擴展閱讀】
〔漢〕崔瑗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譽不足慕,唯仁為紀綱。隱心而后動,謗議庸何傷?無使名過實,守愚圣所臧。在涅貴不淄,曖曖內(nèi)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難量。慎言節(jié)飲食,知足勝不祥。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
大意:不要津津樂道于人家的短處,不要夸耀自己的長處。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別人的恩惠千萬不要忘記。世人的贊譽不值得羨慕,只要把仁愛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就行了。隱藏自己的真心,不要盲動,而要考慮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動;別人的誹謗議論對自己又有何傷害呢?不要使自己的名聲超過實際,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贊賞的。高潔的品質(zhì),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變,這才是寶貴的;表面上暗淡無光,而內(nèi)在的東西蘊含著光芒。柔弱是生存的根本,因此老子力戒逞強好勝。淺陋固執(zhí)剛直,小人以此為美德而堅持;君子悠悠,內(nèi)斂而不鋒芒畢露,別人就難以估摸透啊!要慎言,節(jié)飲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實行它,久而久之,人格自會芳香四溢。
〔唐〕陳子昂
事父盡孝敬,事君端忠貞。
兄弟敦和睦,朋友篤信誠。
從官重恭慎,立身貴廉明。
待士慕謙讓,蒞民尚寬平。
理訟惟正直,察獄必審情。
謗議不足怨,寵辱詎須驚。
處滿常憚盈,居高本慮傾。
詩禮固可學(xué),鄭衛(wèi)不足聽。
幸能修實操,何俟釣虛聲。
白珪玷可滅,黃金諾不輕。
秦穆飲盜馬,楚客報絕纓。
言行既無擇,存歿自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