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
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政協(xié)文藝界委員時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于培根鑄魂的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時代呼喚著杰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chuàng)作、學術創(chuàng)新?lián)碛袩o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
砥礪前行,堅持與時代同步伐。習近平總書記在當天的講話中提出“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文藝也要隨時代而行,體現新的時代性。我們在繼續(xù)發(fā)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苦學精神的同時,也應該積極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善于開辟新的學習渠道和形式,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古人就講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敝蒙硇聲r代,更要與時俱進。
用心用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度v》中第八講為“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立場”,需要文藝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對于準確把握和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聚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記錄時代,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什么是精品?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做過定義:“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既能潤澤心靈,又能啟迪人生。沒有先進文化的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增強,國家和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通過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崇高美德,才能弘揚中國精神,鼓舞全國各族人民邁向未來。
永葆情懷,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三個層面做過闡述,并提出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作為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藝術家、學問家都肩負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要堅持以明德引領風尚,通過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文藝作品引領時代風氣、提升人們的道德素養(yǎng),為構建美好中國提供精神支柱。
文藝工作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chuàng)造中發(fā)現創(chuàng)作的主題、捕捉創(chuàng)新的靈感,才能生產出洞察國家、民族、人民靈魂和闡釋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經典作品。
中國要飛得高、跑得快,就得匯集和激發(fā)近14億人民的磅礴力量。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當文藝生長于我們的生活和實踐之中,當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我們的文化自信就有了深厚的土壤和強大的力量。把培根鑄魂的精神事業(yè)做得更扎實,不斷匯聚起全體中華兒女的智慧和力量,我們一定能更好更快地抵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