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綺雯,楊群峰,萬杰君
(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yī)院內分泌科,廣東 東莞 52390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為臨床常見代謝性疾病,近年來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12%~25% DM患者隨著病情進展伴有足部潰瘍[1]。足部潰瘍是一種DM嚴重并發(fā)癥,具有發(fā)病率、致殘率高的特點,臨床應加強對DM足部潰瘍的防治。隨著生活環(huán)境改變、抗菌藥物大量使用、耐藥基因變異,DM足部潰瘍病原菌種類增加,抗菌藥物耐藥性也發(fā)生變化,且DM細菌毒素、壞疽感染、血管病變、代謝紊亂等因素,導致足部血供不足,局部缺氧、缺血,營養(yǎng)物質難以吸收,抗菌藥物療效較差[2-3]。因此,為取得滿意抗菌效果,需選擇敏感性高的抗菌藥物。本研究選取我院77例DM足部潰瘍患者,分析分泌物培養(yǎng)及抗菌藥物耐藥性?,F(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DM足部潰瘍患者77例,均符合2015年《糖尿病足潰瘍中醫(yī)循證臨床實踐指南》[4]中DM足部潰瘍診斷標準,臨床資料完善,近期未使用過抗生素治療,患者知情、自愿并簽署同意書。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足部潰瘍,排除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伴有惡性腫瘤者。其中女性32例,男性45例;年齡46~81歲,平均(63.62±8.59)歲;DM病程4~17年,平均病程(10.34±3.08)年。Wagner分級[5]:23例2級,30例3級,17例4級,7例5級。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使用抗菌藥物前,以滅菌棉采集患者足部潰瘍分泌物,立即放進滅菌試管,并于1 h內送檢。將標本接種于巧克力平板(上海將來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血平板(南京一基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真菌培養(yǎng)基(上海廣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放進二氧化碳孵箱(上海予卓儀器有限公司),溫度設置為37 ℃,24 h后取出,以自動微生物鑒定分析系統(tǒng)(美國BIOLOG公司,Microstation)鑒別病原菌種類,以紙片法分析抗菌藥物耐藥性。
足部潰瘍分泌物病原菌培養(yǎng)結果及抗菌藥物耐藥性。
采用SPSS 22.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77例DM足部潰瘍患者的足部潰瘍分泌物共培養(yǎng)出病原菌72株,其中真菌10株(13.89%)、革蘭陰性菌33株(45.83%)、革蘭陽性菌29株(40.28%)。見表1。
表1 病原菌培養(yǎng)結果
熱帶假絲酵母菌、白假絲酵母菌、光滑假絲酵母菌對卡泊芬凈、兩性霉素B敏感性較高,對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具有不同程度耐藥性。見表2。
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對美羅培南、亞胺培南等敏感性較高。見表3。
表2 真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n(%)]
表3 革蘭陰性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n(%)]
糞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替考拉寧、萬古霉素等敏感性較高。見表4。
表4 革蘭陽性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n(%)]
DM足部潰瘍發(fā)病機制復雜,肢體缺血、神經(jīng)營養(yǎng)障礙為主要致病因素,若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可導致肢體功能障礙[6]。臨床治療DM足部潰瘍的理想方法為使用有效、敏感的抗生素,但由于抗菌藥物的誤用、濫用,細菌耐藥性增加,多種耐藥菌引發(fā)的DM足部潰瘍問題尤為突出[7]。因此,對DM足部潰瘍患者分泌物實施細菌培養(yǎng)并分析抗菌藥物耐藥性意義重大。
本研究結果顯示,77例DM足部潰瘍患者的足部潰瘍分泌物共培養(yǎng)出病原菌72株,其中真菌10株(13.89%)、革蘭陰性菌33株(45.83%)、革蘭陽性菌29株(40.28%)。相關研究表明,隨著DM足部潰瘍嚴重程度上升,原來作為主導病菌的革蘭陽性菌轉變?yōu)楦锾m陰性菌,這一趨勢與陳麗華等[8]研究一致。出現(xiàn)的原因可能為DM患者免疫能力下降,隨著足部潰瘍加重,毒力較弱的革蘭陰性菌感染風險增加,成為主導致病菌[9]。本研究培養(yǎng)出的多種致病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數(shù)量最多,共15株,占比為20.83%,與陸靜爾等[10]研究結果較為接近。在耐藥性分析中,本研究結果顯示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氨芐青霉素、青霉素、慶大霉素等敏感性較低,提示上述藥物不適宜作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引發(fā)的DM足部潰瘍首選治療方式;對利福平、四環(huán)素等耐藥性較高,說明選擇上述藥物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引發(fā)的DM足部潰瘍時,應參考抗菌藥物藥敏試驗結果;對替考拉寧、萬古霉素等敏感性達100.00%,說明臨床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引發(fā)的DM足部潰瘍時可首選上述藥物。本研究革蘭陰性菌耐藥性結果顯示,大腸埃希菌對碳青霉烯類藥物如美羅培南、亞胺培南等敏感性達100.00%,對氨基苷類抗生素(阿米卡星)、頭霉素類抗生素(頭孢西丁)敏感性也較高,因此,在治療大腸埃希菌引發(fā)的DM足部潰瘍時,可首選碳青霉烯類藥物,氨基苷類抗生素、頭霉素類抗生素也是不錯的選擇。銅綠假單胞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狀況比較嚴重,其中對頭孢噻肟、頭孢吡肟、復方新諾明、頭孢呋辛、阿莫西林、頭孢西丁、復方阿莫西林的耐藥性>50%,亞胺培南、美羅培南雖敏感性較高,但也僅為88.89%,可通過聯(lián)合用藥治療大腸埃希菌引發(fā)的DM足部潰瘍。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真菌對卡泊芬凈、兩性霉素B敏感性較高,臨床醫(yī)務人員在治療真菌引發(fā)的DM足部潰瘍時,可優(yōu)先采用上述兩種藥物。
綜上可知,DM足部潰瘍患者分泌物中常見病原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等,臨床治療DM足部潰瘍時應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選用適宜抗菌藥物,以促進DM足部潰瘍盡早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