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太江
[摘要] 目的 探討后牙活髓牙牙體缺損的修復方案問題,選擇效果最佳的治療方案。 方法 方便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該院收治88例(100顆牙)需要進行牙體缺損修復的后牙活髓牙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復合樹脂修復方案,而觀察組患者采用鑄瓷嵌體修復方案,觀察和對比兩種治療方案的效果。結果 對所有患者隨訪1年,對照組患牙修復成功率為76.0%, 觀察組患牙修復成功率為96.0%,觀察組治療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348,P<0.05);對照組不良情況發(fā)生率為20.0%,而觀察組不良情況發(fā)生率為4.0%,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后牙牙體缺損的活髓牙患者在進行牙體修復時采用鑄瓷嵌體修復方案效果顯著,修復成功率高,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牙體缺損;活髓牙;牙體修復;鑄瓷嵌體;復合樹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3(c)-008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storation of posterior vital pulp teeth with defect and to select the best treatment. Methods 88 patients (100 teeth) with vital pulp of posterior teeth who needed restoration of dental defect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were convenient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4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posite resin restoration scheme, whil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ast-in-place restoration scheme.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regimens.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one year. The success rate of tooth repair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6.0%. The success rate of tooth repai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0%.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2.348,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0.0%,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0%.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ast ceramic inlay is effective in the restoration of vital pulp teeth with defect of posterior teeth. It has a high success rate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Tooth defect; Vital pulp; Dental restoration; Cast inlay; Composite resin; Effect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對口腔健康的關注程度也逐漸提高,口腔科收治的患者也不斷增多,主要的疾病為齲齒、根尖周炎疾病、牙髓病,外傷等,對于這些疾病最終都會導致牙體缺損而影響牙齒的美觀和功能,而對牙體缺損的修復治療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做好牙體缺損的修復工作至關重要。牙體缺損修復的臨床效果和所使用的修復方案存在直接的聯(lián)系,只有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才能提高治療的效果[1]。為了探討后牙活髓牙最佳的修復方案,該院方便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88例(88顆牙)需要進行牙體缺損修復的后牙活髓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該院收治88例(100顆患牙)需要進行牙體缺損修復的后牙活髓牙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50顆患牙)。在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齡18~59歲,平均(39.5±8.4)歲,其中前磨牙20顆,磨牙30顆;在觀察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都是22例,年齡19~59歲,平均(39.3±7.3)歲,其中前磨牙21顆,磨牙29顆。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次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獲取所選患者及家屬同意,均已簽訂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患者在接受該次治療之前未接受過其他治療措施;病歷資料完整者。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精神類疾病,無法配合該次研究患者;患有其他嚴重疾病,(例如腫瘤等);既往參加過類似實驗患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無自發(fā)痛,無穿髓,牙髓活力測試正常,牙片檢查無根尖陰影。常規(guī)腐質,備洞,窩洞較深敏感者常規(guī)墊底。對照組患者采用復合樹脂修復方案,具體操作如下:常規(guī)準備一個窩洞,并在洞邊緣形成一個45°的坡度,根據(jù)患者患牙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牙本質固定針,釘入牙本質內2 mm位置,避開髓角,固定針暴露在牙本質以外的部分和咬合面距離1~2 mm,然后對洞邊牙釉質部分進行酸蝕處理,接著涂抹粘接劑,然后選擇使用復合樹脂材料進行填充,填充完畢之后進行調合處理,防止對患者的咀嚼功能產生不利的影響,之后打磨、拋光。觀察組患者采用瓷嵌體修復方案,具體操作如下:進行常規(guī)牙體制備,成盒狀,將窩溝位置進行擴展,直到洞壁向外擴展3~4°,并保證洞底平坦,洞壁平滑。窩洞較深者可去腐后用玻璃離子墊底襯洞后再備洞型。牙冠缺損較大或合齦距離較短的患牙,可以制作高嵌體,按高嵌體牙體預備原則制備牙體。牙體預備完畢之后使用硅橡膠制取印模,取上下合完整印模,暫時使用彈性樹脂封閉窩洞。鑄瓷嵌體制作完成之后去除暫封物,在患牙上試戴嵌體,然后不斷進行調試,調合、拋光處理等,在合適之后使用DMG全瓷粘接系統(tǒng)進行粘固。
1.3 觀察項目和評價標準
(1)使用美國公共健康協(xié)會修正的USPHS標準(見表1)對患者修復后2周、修復后1年后,患者情況進行復查,出現(xiàn)C級的修復體證明為失敗病例,需要重新進行修復。觀察兩組患者修復成功率。修復成功主要是指牙體和修復體之間結合緊密,顏色協(xié)調一致,修復體的表面沒有出現(xiàn)損傷、脫落等情況,也沒有出現(xiàn)繼發(fā)齲齒情況,X線檢查各項指標正常。失敗指標:①牙體和修復體的顏色不一致。②修復體和牙體邊緣連接不緊密。③填充物出現(xiàn)脫落、損壞等情況,并且鄰接關系不良。④出現(xiàn)了繼發(fā)齲齒癥狀。上述出現(xiàn)任何一種情況都判定為失敗。(2)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情況。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臨床修復體質量評估USPHS標準從6個方面對修復質量進行評價,每個指標均采用3級評分法,具體評價標準見表1。
2.1 兩組患者牙體修復成功率對比分析
對兩組患者隨訪1年,對照組患者當中有38顆患牙修復成功,成功率為76.0%, 而觀察組患者中有48顆患牙修復成功,成功率為96.0%,觀察組治療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348,P<0.05)。
2.2 兩組患者在牙體修復之后出現(xiàn)的不良情況對比分析
兩組患者在牙體修復之后均有患牙出現(xiàn)不良情況,對照組有10顆患牙在修復后出現(xiàn)不良情況,發(fā)生率為20.0%,觀察組有2顆患牙在修復后出現(xiàn)不良情況,發(fā)生率為4.0%,觀察組牙體修復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由于齲病,外傷等原因導致的牙體缺損發(fā)病率極高,對患牙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如降低患牙的強度和韌度,加快患牙損毀的速度,導致牙髓炎,根尖炎等。以往臨床上對于后牙活髓牙缺損主要的修復方式為金屬,玻璃離子,樹脂等充填體修復,其次嵌體,全冠修復[2]。牙體修復的方式直接影響修復效果,因此選擇什么樣的修復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護患者的剩余牙組織,并且在修復患牙體缺損的同時還可以有效地防止牙體劈裂成為目前研究的一種熱點問題[3]。
隨著醫(y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復合樹脂填充材料的物理性能不斷提高,提高了牙齒的抗力,但是復合樹脂也存在一些缺點,主要為聚合收縮和磨耗,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容易導致患者牙齒邊緣出現(xiàn)裂隙、顏色不匹配、繼發(fā)齲齒等不良情況[4]。嵌體作為一種嵌入牙齒缺損部位,恢復牙齒形態(tài)和功能的修復體,是修復牙體缺損的重要手段,具有非常好的臨床效果,被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修復方式。嵌體起效用的機理是嵌入牙體缺損部位,填補缺損空間,使牙齒恢復到自然的物理狀態(tài),甚至生物狀態(tài),達到治療牙體缺損的目的[5-6]。鑄瓷是一種新型的全瓷修復材料,兼具全瓷材料的優(yōu)點,有效解決了復合樹脂材料存在的問題,邊緣密合不易產生繼發(fā)齲,硬度好不易磨耗,抗壓、抗折強度好,并且能與鄰牙達成良好的鄰接關系,不易產生食物嵌塞和鄰牙齲壞,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療的效果,而且有天然牙近似的色澤,外觀比較美觀,不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利的影響[7-8]。全瓷嵌體還具有牙體預備量少、牙髓刺激性小、邊緣封閉好,鄰面外形恢復好,鄰接關系恢復理想,邊緣呈短斜面,繼發(fā)齲發(fā)生率低等優(yōu)點,表面光滑舒適,具有良好的修復效果。
通過該文的研究發(fā)現(xiàn),隨訪1年,對照組患牙修復成功率為76.0%(38/50), 而觀察組患牙修復成功率為96.0%(48/50),觀察組治療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不良情況發(fā)生率為20.0%,而觀察組不良情況發(fā)生率為4.0%,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就說明采用鑄瓷嵌體修復方案的觀察組取得更好的修復效果,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患牙修復的成功率,而且還可以減少修復之后不良情況的發(fā)生,減輕患者的痛苦,因此這種治療方案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與劉小嘉等人[9]治療1周后,治療組在美觀方面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U=2.038,P<0.05)。而兩組對比術后敏感以及牙周狀況等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U=1.132,1.389,P>0.05)。治療1年后,治療組在修復體折裂以及美觀等方面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U=3.138,2.874,均P<0.05)。兩組在繼發(fā)齲和邊緣著色,鄰接以及肩臺適合和牙周狀況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U=1.132,1.374,1.454, 1.268,1.366,P<0.05)。聚合瓷嵌體對于活髓后牙BDD的修復效果較為顯著,可較大程度恢復病患牙體功能,減少繼發(fā)齲的發(fā)生率。不易折裂又更加美觀,值得臨床推薦研究結果一致。證明使用鑄瓷嵌體修復方案有助于提升牙修復成功率。
綜上所述,對于后牙活髓牙在進行牙體修復時采用鑄瓷嵌體修復方案效果顯著,修復成功率比較高,并且外觀美觀,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郭佳杰,仇麗鴻.CAD/CAM瓷嵌體在活髓后牙牙體缺損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6,9(6):331-334.
[2] 何濱,李秋紅,張鳳鳴.Geramage聚合瓷嵌體修復牙體缺損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6,10(8):484-487.
[3] 黃琛琛,潘麗娜,張偉,等.CAD/CAM全瓷高嵌體修復根管治療后牙體缺損的臨床評價[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6,7(10):1056-1059.
[4] 劉慧麗.全冠與高嵌體修復根管治療后牙體缺損的療效分析[J].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2015,9(1):46-47.
[5] 李瑤,陳冬婕,呂泳容,等.CEREC椅旁CAD-CAM技術修復活髓牙牙體缺損的護理配合[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7,7(16):169-171.
[6] 魏煦,楊蕓,韓薇,等.IPSe.max面瓷貼面修復后牙面缺損的3年臨床觀察[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6,32(10):1060-1063.
[7] 李冬連,文力軍.第一、二年輕恒磨牙根管治療后的牙體修復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6,35(11):84-85.
[8] 韓麗娟.兩種不同方案應用于根管治療后牙體修復的對比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6(31):4764-4765.
[9] 劉小嘉,李華,韋良宗,等.聚合瓷嵌體修復活髓后牙大面積牙體缺損中的臨床研究[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4,14(18):3505-3508.
(收稿日期:201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