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鐵觀音是中國名茶之一,隨著各地其他茶類的崛起,安溪鐵觀音營銷渠道面臨挑戰(zhàn),本文闡述通過開拓新的營銷渠道,推廣安溪鐵觀音茶文化。
1安溪之茶產業(yè)
安溪鐵觀音是烏龍茶中之極品,是中國茶葉之明珠,暢銷海內外,已成為安溪的代名詞,福建省一張亮麗名片。2018年,安溪縣茶葉產量6.85萬噸,涉茶總產值175億元,年銷售額超500億元,涉茶從業(yè)人數(shù)81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55%來自于茶業(yè),創(chuàng)下了縣級茶園面積茶葉產量、茶葉產值、從業(yè)人員、農民從茶葉中收入比例等多項全國第一。安溪縣連續(xù)10年成為全國重點產茶縣首位,入選“2018中國茶業(yè)品牌影響力全國十強縣(市)”,安溪鐵觀音蟬聯(lián)中國地理標志品牌價值茶葉類第一位(1424.38億元),入選“中國十大茶葉區(qū)域公用品牌”。
安溪茶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中國符號之一。宋元時期,隨著泉州港的興起,安溪茶葉就作為一種重要商品,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明末清初,風靡歐美,安溪所產茶葉80%運銷海外,僅英國,年輸出量最多時達3000多噸。
2事茶三十載面臨新挑戰(zhàn)
本人出生于安溪縣鐵觀音主產區(qū)祥華鄉(xiāng),現(xiàn)為安溪縣祥華吳建法茶葉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高級評茶師、茶葉工程師,自2003年起,年年參加各級各類茶王大賽,屢屢奪金摘銀;創(chuàng)新獨特的產銷經營管理模式,影響帶動當?shù)夭柁r發(fā)家致富奔小康。
承襲祖業(yè),18歲開始,我自己種茶、管茶與制茶。與大多數(shù)茶商一樣,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半農半商,既是茶農,又是茶葉推銷員。茶季時在家制茶,并從茶農那兒收購茶葉;茶季一過,就帶著十幾擔鐵觀音,奔赴潮汕、廣州、深圳等地,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地售賣茶葉,由此,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2000年,中國茶都開業(yè)伊始,立足安溪,面向全國各地茶客,從事茶葉批發(fā)生意。隨著“建法”名號叫響,順勢注冊“建法”商標,打造茶品牌。2002年,為滿足茶葉規(guī)?;a加工需要,創(chuàng)辦安溪縣城關建法茶廠,完善生態(tài)茶葉基地。
2003年10月,在中國茶都國慶黃金周茶王賽中,首次參賽,就拿下第一、第二名兩獎項;自此,一發(fā)不可收拾,自2003年開始直至2010年,從鄉(xiāng)賽到縣賽,從省內到省外,參加各級各類茶王賽并屢屢獲獎。2016年,被福建省茶產業(yè)研究會評為十佳民間評茶高手,參加農民講師團,手把手教農民兄弟們種茶制茶奔小康。2017年,擔任安溪民間斗茶協(xié)會副會長,到香港、泰國、新加坡等地積極推廣鐵觀音,2018年,被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聘為校外指導老師。
從2010年開始,隨著全國各地對安溪鐵觀音茶的營銷模式的克隆和復制,各地茶葉營銷異軍突起,安溪鐵觀音茶一枝獨秀,稱霸天下的局面受到嚴峻挑戰(zhàn)。另辟鐵觀音茶銷售新途徑成為擺在每個茶商面前的新課題。
3創(chuàng)新獨特營銷模式
3.1以“宗親聯(lián)誼”為紐帶,開辟鐵觀音“認親”營銷模式
自2013年,我多次前往貴州、香港、馬來西亞等地參加吳氏宗親文化交流、研究活動,均攜帶安溪鐵觀音,品茗送禮。
鐵觀音茶香悠悠,血脈宗親情濃濃。2015年在貴州省遵義市吳文化經濟發(fā)展研究會成立大會上,“安溪鐵觀音”與貴州茅臺“國酒”攜手芬芳全場。吳姓是中國人口數(shù)量最多的十大姓氏之一,海內外共有4000多萬人,我通過吳氏宗親平臺,加入全國吳氏宗親微信交流群100多個,且自當群主創(chuàng)建世界吳氏宗親交流群(500人)。自此通過吳氏宗親交流平臺、微信平臺邀請吳氏宗親觀光安溪,品茗、推廣安溪鐵觀音;假如推及全國百家姓,那數(shù)量更是可觀,大家可以借鑒這種方式。
3.2以“健康安全”為根本,創(chuàng)建合作社茶葉質量聯(lián)控模式。
為確保茶葉質量安全,2011年創(chuàng)建祥華吳建法茶葉專業(yè)合作社,制定規(guī)范標準,采取“聯(lián)作制”管理模式,做好茶葉生產管理和初制加工記錄;茶園聘請周邊有技術的農民實行計時專人管理,建立農事記錄檔案,確保茶葉質量標準,為消費者守住舌尖上的安全。合作社發(fā)展至今,已有70多戶社員,300多畝優(yōu)質茶園。有效帶動祥華鄉(xiāng)周邊近百戶茶農,生產優(yōu)質茶葉。質量聯(lián)控模式,讓茶農受益頗多,可靠的質量安全品質更是讓我成為多個大型茶葉企業(yè)的供貨商。
3.3“走出去”,開拓茶葉銷售國際新通道模式
2015年8月,帶領十幾名茶企茶商結伴“歐洲十國游”,先后到荷蘭、比利時、法國、盧森堡、德國等10個國家,把安溪鐵觀音帶到歐洲進行推廣。2018年,在泉州市政府“一帶一路”對接項目上,與印尼閩南同鄉(xiāng)會理事長吳明理簽訂“中印茶文化交流經貿合作意向書”,牽針引線,進一步擴大安溪鐵觀音在印尼市場份額。
4“引進來”,名茶名貨置換營銷模式
4.1名茶換名表。在瑞士阿爾卑斯大雪山山腳的“名表一條
街”,我們帶去的安溪鐵觀音讓當?shù)孛砝习迤穱L后,名表老板當即提出“名表換名茶”,現(xiàn)場訂購清香型、濃香型、陳香鐵觀音各10斤,并支付定金1萬元人民幣;回國后,通過廣州法國領事館,把所訂購的這批茶葉寄給瑞士名表的老板完成交易。
4.2名茶換名酒。與意大利當?shù)鼐魄f合作,以安溪鐵觀音
置換蘭博基尼葡萄酒;與貴州省遵義市吳文化經濟發(fā)展研究會吳光財會長達成合作,以安溪鐵觀音茶葉置換貴州茅臺酒。
4.3名茶換名貨。即與各地名特產置換營銷,進一步拓寬茶葉銷售渠道。按照這樣的思路,只要走出去,到各地各國去傳香播韻,鐵觀音茶“置換營銷模式”的路子就會左右逢源,越走越暢通。
一路走來,我總結幾點經驗;首先,嚴把質量關,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其次,要注重營銷思路,廣交茶友,發(fā)揮人際關系,借助互通互聯(lián)的大環(huán)境。新時代,新機遇,新夢想,我們要乘著“一帶一路”的春風,不斷開拓市場,讓鐵觀音香飄世界,茗聞四海!
(作者單位:362400安溪縣祥華吳建法茶葉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