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建英
潛下心來讀書是一種閑適淡然的心境,一種樂在其中的無價投入,漸入佳境則氣沉丹田、心澄如鏡。在浮躁喧囂的社會風氣里讀書,需“孤云獨去閑”的情懷,讓唐詩宋詞、文學名著浸潤精神世界,從而進入“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的境地。長年累月地讀,見縫插針地讀,久而久之,結(jié)識“行走在思想云端的人”就多了,眼界變得開闊了,能跳出圈子看圈子,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能堅守在自己的精神陣地,靜心求學,潛心修煉。
剛剛學校畢業(yè)的那幾年,我忙于備課、研討、做課件、批改作業(yè),大會小會也是應接不暇,忙忙碌碌一天過去,深感時光匆匆流逝,卻有做不完的瑣事。有一天,一位好友打來電話,問到:“同窗時光嗜書的你近日讀了啥書?”我恍恍惚惚無法應答,沒有書籍的滋養(yǎng)激蕩不起內(nèi)心的漣漪。何時進行閱讀,何地進行閱讀,我陷入了沉思。愛因斯坦說過,人的差異在于業(yè)余時間。是呀,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業(yè)余時間,只要行動,就會有收獲,真正的讀書者都是善于擠時間來讀書的。
我叩問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回憶起小學時代的我就迷上了看課外書,借不到課外書,我會不由自主地捧上《新華字典》翻個半天。后來,上中學、讀師范,只要有空暇時間,就會獨自前往閱覽室去看書……對呀,重拾讀書的習慣,要見縫插針,想讀就讀。當夜深人靜萬籟俱靜時,舒展舒展忙碌了一天的身子骨拋開白天一切的喜怒哀樂,沏一杯香茗,握一卷書,心隨云卷云舒,意似花開花落。
作為教師,自己要有閱讀深度,才能讓自己執(zhí)教的語文課堂有深度。每每讀到“上善若水”,心中就升騰起一種境界;每每讀到“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心就隨著思緒一同飛進潔凈的教室與學生心同心地交流。這就是讀書產(chǎn)生的熱和力,它讓思想把心填得滿滿的,滋養(yǎng)我們的人生底氣。我愿做一名有良好閱讀習慣的語文教師,雖然自身能力平平,我相信經(jīng)過書籍日積月累的浸潤,總有一天氣質(zhì)就能變得高貴,性情變得細膩平和,內(nèi)心變得博愛豐盈。
我相信讀書能尋覓到一塊潔凈的宿營地,尋覓到一方明澈澄凈的清泉,擁有平靜如水的心態(tài),擁有寵辱不驚的心態(tài)。讀書就像鳴蟬一樣默默地磨礪修煉,宛如企鵝一樣以退為進,在時光穿梭中插上閱讀的羽翼盡情翱翔,也讓自己的內(nèi)心變強大。
書讀得越多,自己的腦袋自然會比以前“靈光”些,這里的“靈光”指的是學會了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使自己的思考更具有多維性、前瞻性,能探到問題的根源,切中肯綮。在解讀教材時,也會有自己獨特的理解,不會依照教參上的觀點照抄照搬,會圍繞新課標上的理念開展形式多樣的再創(chuàng)造活動,少了一份“匠”氣,多一份“慧”氣。每當遇到教學上的困惑時,我會自覺地查閱書籍,在思考的基礎上及時將思考及實踐過的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文字,認真地做總結(jié)寫論文,寫教育教學隨筆,寫教學案例。多年來,我共有一百四十多篇文章在各級各類教育教學刊物上發(fā)表;作為市作家協(xié)會成員,我也有多篇散文、詩歌、小小說在多類報刊上發(fā)表。
喜好閱讀寫作的我也用心帶領學生們在閱讀中游弋,讓一本本泛著墨香的書本成為他們心中蔥郁的綠洲,讓他們在書的海洋里盡情地享受著豐盛的精神佳肴。每逢開學初,我就與班干部商議成立“閱讀學習小組”,一起確定閱讀目標、安排讀書的時間及獎勵的措施,從而保證學生們每天進行至少半小時的課外閱讀,每人每星期至少有三篇摘抄的好詞佳句。同時,我利用每周三的閱讀指導課開展“閱讀好時光”活動,讓學生學習背誦經(jīng)典名句的方法并幫助他們選擇閱讀材料,鼓勵他們發(fā)言并交流自己的讀書心得體會。周一至周五的晨讀活動前,我會與學生在悠揚的輕音樂聲中一同靜靜地閱讀,努力與他們形成互相促進的效應。學生們讀書的興趣濃郁了,也愛上了寫作。他們的作文多次獲全國、省、市級一、二等獎,在各類刊物中班級學生發(fā)表了百余篇文章。
今后,我將繼續(xù)努力做一名兒童閱讀的“點燈人”,陪著可愛的學生歡快地閱讀,聆聽淺草低吟清唱,組合成妙曼的樂章。我相信,在未來閱讀的路上,我還會遇見各種不同的風景,這些風景會促使自己更多一點書卷氣,更多一點浩然氣。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市龍游樾園小學責任編輯:王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