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舟
iOS客戶端的“手機淘寶”改名為“淘寶”了。
“手機淘寶”這個名字就像是PC時代的遺物,總算在2019年的春天去掉了上個世代的痕跡。當PC是主端的時候,我們需要加上“手機”這樣的修飾前綴;而到了今天,移動互聯網不再是需要強調和教育的對象,“手機”這個修飾語終于也該要離場了。
就像“手機淘寶”變成了“淘寶”,早在一年前“手機百度”也變成了“百度”,而產品名稱變化的背后,是整個媒介和市場的變遷。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并存的時代結束了,手機端的產品形態(tài)不再是一個“子集”,已成為大部分主流互聯網產品的主體。
然而,移動互聯網也正在“消失”。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移動互聯網的載體——手機也會漸漸“消失”,智能的來臨會把原本聚焦于手機的交互解構,萬物都互聯。
于是,當移動紅利見頂,移動互聯網發(fā)展放緩,它是否也會像PC互聯網一樣走向落寞;除了往產業(yè)的方向走,互聯網的終局還可以如何續(xù)寫;移動互聯網“消失”以后,未來圖景又將怎樣。
距離第一款iPhone發(fā)布的時間也不過短短十年,人們卻已無法想象沒有手機的世界。正如加拿大傳播學家馬歇爾·麥克盧漢所說,“媒介即人類身體的延伸”。而當手機這樣便攜小巧的工具出現后,PC互聯網的一切事物都在這上面重生并進化。手機讓我們的視覺、聽覺都無限延展,讓“隨時隨地隨心所欲”成為可能。
新的介質、新的入口,也給互聯網帶來了新的機會。曾經PC上的世界,在這里經歷了洗牌。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移動互聯網的載體——手機也會漸漸“消失”,智能的來臨會把原本聚焦于手機的交互解構,萬物都互聯。
微信帶著騰訊系的產品集體邁入了移動時代。早在2012年5月,騰訊就把與移動相關的業(yè)務進行了整合,并確定了移動產品的地位與發(fā)展方向。
2014年,百度的移動搜索份額超過PC端,到2015年,其移動端的收入也已超過了PC端,并建立了移動端戰(zhàn)略。近兩年又全面調整了手機百度的內容策略,逐漸向信息流轉型。
阿里巴巴雖然似乎速度稍慢,但手機淘寶的日活躍用戶數量也在2015年突破了1億,讓手機淘寶成為了繼微信、QQ、UC和手機百度之后,國內第五個日活躍用戶數量破億的APP。當年,淘寶移動端的成交總額占比突破51%。
但從大的市場環(huán)境來看,在移動互聯網成為所有聚光燈焦點的同時,PC互聯網卻顯得有些落寞。幾年前,當PC互聯網還作為大前提時,互聯網公司都用“手機百度”“手機淘寶”與PC端加以區(qū)分,但如今,“手機”一詞的消失似乎也象征著PC互聯網的終局——移動端的世界已經成為了Default(默認設置)。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數據,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的網民規(guī)模達8.29億,全年新增網民僅為5653萬,同比增長3.8%。其中,移動端網民規(guī)模達到8.17億,占全體網民的比例高達99%。
然而,僅有3.8%的網民增速卻說明,從“PC”向“移動”轉移的紅利已被吃盡,流量紅利逐漸枯竭,尤其在移動互聯網的加速度效應下,這個時刻已然到來。
在流量困境之外,移動互聯網已呈現出了難以撼動的格局,也正因此,當移動紅利見頂,大家自然走向了尋找額外流量和挖掘現有流量價值的道路。逐漸向三四線城市下沉的市場、銀發(fā)族市場,以及母嬰市場等“增量”市場就是在解決“新流量”的問題。
除了獲取新增流量、將盤子做大之外,還可以從已有用戶中挖掘更大的價值,而服務化和效率化則是這一選項的兩個關鍵詞。
在服務方面,經歷了粗放式增長的移動互聯網,如今已逐漸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服務,并通過拓展不同的入口和業(yè)務來提升存量用戶的價值。
例如,小程序就可以算是微信、百度、支付寶這樣的超級APP在自家生態(tài)中開辟出來的新領地。作為一處便捷的用戶入口,小程序能觸達不同的場景,并高效地激活用戶。同時,小程序上承載的多元應用也讓超級APP平臺化,構建自身體系內開放式的多元業(yè)態(tài),也因此,各家巨頭目前也持續(xù)重金投入小程序的研發(fā)和完善。
除小程序外,對公司而言,拓展業(yè)務鏈條則是最基礎也最實際的增值之路。很多巨頭都已經把觸角伸到了門檻較高的金融業(yè)務,就是為了在現有的巨大用戶基數之上,提升單個用戶的價值,提高存量用戶的貢獻度。
在效率方面,除了不斷地“開疆拓土”以外,在單一業(yè)態(tài)內提升業(yè)務效率,獲取比他人更大的單用戶價值,也是構建自身護城河的方式。
在互聯網信息時代的今天,大家都在“做厚”,微信不再只是一個社交平臺,百度也不是只有一個搜索平臺,而淘寶更不只做一個電商平臺。這些超級APP的背后是千層萬疊的生態(tài)。
此外,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未來,也不再僅僅局限于手機這一單一介質上。李彥宏曾說,“未來20年,人們對于手機的依賴程度會逐步下降,這是因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這會使人們周邊的環(huán)境逐漸布滿各種各樣的傳感器,而這些傳感器能夠更方便地響應人的需求?!?/p>
曾經手機的便攜、互聯,讓它成為了移動互聯網的標志,未來在物聯網、車聯網全面發(fā)展的同時,移動互聯網也或許意味著更多介質和更多可能性,而新的介質、新的平臺與新的交互方式,則又可能為市場帶來新的機遇與增長空間。
投資人張斐曾經表示,“互聯網的發(fā)展過程就像是生命進化,是復雜系統(tǒng)的多層級增長。一個新事物的誕生并不會簡單地消失,即使是動靜已不多的PC互聯網,也仍在發(fā)揮著自己的效用?!倍?G、AI等新技術在形成自己的能量場、準備蓄勢待發(fā)的同時,移動互聯網也正通過與這些新技術,以及隨之而來的新業(yè)態(tài)的融合,迎接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