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彤
三堡船閘緩然抬起,乘船游運河的人們走上甲板,感受水漲船高過后,來自錢塘江的第一縷氣息。
杭州,這座江河匯流的城市,互聯(lián)網(wǎng)與傳統(tǒng)文化并存,布滿二維碼的白墻黑瓦背后,隱藏著巧思的匠人和幾近失傳的民間手藝?;ヂ?lián)網(wǎng)和城市的發(fā)展速度讓他們略有焦慮,老祖宗輩留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能丟,更現(xiàn)實的是,飯也得吃飽。
我國現(xiàn)進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已達10萬項,關于非遺傳承、商業(yè)化的探討從未停止,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依舊存在。如何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以新的傳播方式保護傳承非遺?怎樣給非遺傳承人提供實實在在的紅利和更普適的發(fā)展空間?
短視頻的“信息紅利”帶來一些積極信號,最起碼,許多塵封的手藝開始走出固有圈層,走進普羅大眾的視線。
據(jù)統(tǒng)計,作為國內最大的記錄非遺的短視頻平臺,截至2019年4月,在1372個國家級非遺項目中,抖音上涵蓋了1214項,涵蓋率達88.4%。國家級非遺項目相關視頻數(shù)量超過2400萬,播放超過1065億次,獲得點贊超過31億次。
捏泥人、制油紙傘、編竹編、演皮影、做掐絲琺瑯等一系列視頻濃縮在十幾秒鐘里,在更年輕和更廣闊的受眾中傳播。在短視頻的世界里,這些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定居杭州的余萬倫是瀘州油紙傘的傳承人,他的師父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畢六福。
民間有諺語道,工序七十二道半,搬進搬出不肖算。意思是搬進來搬出去的環(huán)節(jié)不用算在內,做一把傘粗算起來也要72道工序。然而,余萬倫的古法制傘工藝卻有整整96道工序,如今全國只有不到10個人能整傘制作,其工藝繁復程度可見一斑。
出生于素有“油紙傘之鄉(xiāng)”美譽的四川瀘州,余萬倫打小看著母親在家門口做傘邊,幫著打下手,后來師從舅舅畢六福,正式走上制傘生涯。說是生計,實際上油紙傘早已經(jīng)成為他畢生堅持的事業(yè)。
但堅持的代價很大。由于鋼骨布傘的普及,傳統(tǒng)油紙傘漸漸退出市場,難以盈利,加上復雜的制作技藝,談傳承更是不易。
“我個人認為想要傳承得好,首先得讓傳承人生存得足夠好?!痹诤贾蓐J蕩之初,余萬倫夫妻二人一個月只能掙到2000多塊錢,一年省吃儉用也就存一萬塊錢,過年回家一趟就花完了,年年如此。
后來,他在杭州市工藝美術博物館等場地開設工作坊,為學校、企業(yè)開設油紙傘體驗課程,成品傘的售賣并不是他的主要收入來源。
抖音的出現(xiàn)改變了他的生活現(xiàn)狀。從2018年11月開始,余萬倫開設了“油紙傘大師”的抖音號,陸續(xù)發(fā)布了超過50條關于油紙傘的抖音視頻,其中一條視頻的播放量高達百萬。
希望買傘的網(wǎng)友越來越多,到2019年第一季度,來自抖音的訂單,讓余萬倫的油紙傘銷量翻了一番,目前處于脫銷狀態(tài)。
很多漢服愛好者喜歡買油紙傘?!耙郧澳贻p人根本不懂,很多人一進來就問,這是干嗎的,能用嗎?”
這讓余萬倫很高興,“我是個手藝人,終究希望自己做的東西能賣出去。”
作為傳統(tǒng)匠人在短視頻平臺上獲得的成功,余萬倫并非不可復制的偶然。在他看來,平臺背后專業(yè)的團隊運作給他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空間,“我更多的精力還是在做傘?!?/p>
余萬倫口中的團隊,是指一批專注于非遺文化的MCN機構,它們幫非遺傳承人拍攝短視頻內容、做社交平臺運營、打通商業(yè)變現(xiàn)鏈條,傳播非遺文化。
“小丑在殿堂,藝術家在流浪。”MCN“奇人匠心”創(chuàng)始人畢錦華在杭州河坊街初次看到徐遠渭捏泥人的模樣時,仿佛找到了童年回憶,“女媧補天也是捏泥人”。
陽光透過窗戶一縷一縷地灑進小亭子,徐遠渭坐里面,客人坐在馬扎的對面。宣傳冊擺在可升降的小桌子上,上面有一些國際友人,據(jù)說,他還捏過馬云。
只消15分鐘,人物泥塑便“破土而出”。桌上擺著一塊抹布,徐遠渭不時在上面抹一下,抽汗煙的老漢、納鞋底的老嫗、玩耍的孩童便相繼出爐。
徐遠渭是衢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捏泥人手藝,已經(jīng)干了10年。他已是這個領域最快的手藝人,但他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是等來來往往的人們上前詢問自己捏泥人的價格。每一天,不過三五人在他的攤前停留。
非遺項目的展示多為動態(tài),這決定了視頻比圖文更加適合展示及傳播非遺。
后來,畢錦華在抖音上傳了15秒徐遠渭捏泥人的視頻。24小時,點贊超過了10萬,賬號粉絲漲到2萬,畢錦華加了1000個好友。
這個速度讓畢錦華感受到真實的快感,他決定,用商業(yè)思維做非遺。
“在非遺這個領域,還沒有大的文創(chuàng)品牌出來。很多人都嘗試過,但是只靠情懷是很難堅持的。依靠新的平臺,也許有新的機會?!碑呭\華想。
視頻“爆了”之后,畢錦華自己算了一筆賬。一個爆款視頻帶來20多個訂單,平均下來一天約有5單,這相當于有1000元的收入。只要泥人老師有精力,1個月多上幾千塊錢沒問題。
對徐遠渭來說,3D打印機和雕刻機給傳統(tǒng)的手工技藝帶來沖擊,來買手工捏泥人的人和前來學藝的學徒越來越少,而現(xiàn)在不僅能提高收入,還看到了泥人傳承的新的可能。
余萬倫的心境也是一樣,為了讓大眾了解、接受、喜愛、購買油紙傘,他甚至曾學著如何運營一個線上的店鋪。
“線上運營需要經(jīng)驗,需要懂線上的規(guī)則,要有想法。這些傳承人有非常好的手藝,但是他們沒有辦法做內容和品牌?!边@是畢錦華所擅長的。他還總結了自己對于短視頻傳播的心得,即通過獨白的方式,讓受眾能夠更了解視頻表達的感情,激發(fā)共鳴。
為什么短視頻能對非遺的傳播和傳承起作用?抖音總裁張楠4月16日在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舉行的“非遺合伙人”計劃發(fā)布會上說,一是由于短視頻這種傳播介質門檻低而傳播性強;二是像抖音這樣全屏、高清的產品特點切合非遺傳播,能夠展現(xiàn)非遺之美。
非遺項目的展示多是動態(tài)的,這首先決定了視頻比圖文更加適合展示及傳播非遺。像很多人認識到油紙傘,是從《新白娘子傳奇》中許仙與白娘子在西湖斷橋撐的那把傘開始。
但是,電視電影的制作成本較高,數(shù)以萬計的非遺項目很難都通過影視的方式做充分傳播和推廣。相比之下,短視頻的制作門檻更低,傳播基礎又最為廣泛,更容易讓普通的手藝人享受到“信息紅利”。
張楠認為,抖音全屏、高清與音樂結合的產品特點,能夠在1分鐘左右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最美、最真實、最吸引人的一面較好地呈現(xiàn)出來,是非遺天然的傳播場。
許多僅有線下傳播渠道的非遺項目確實已追不上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速度。杭州市工藝美術博物館館長王英翔表示,博物館此前將部分手工藝人、非遺傳承人或機構進行過集中展示,“但僅僅有線下的空間還不夠,非遺需要積極利用新媒體,幫助傳承人的作品進行有效市場轉化,嘗試線上+線下的傳承模式,讓傳承范圍進一步擴大?!?/p>
抖音的計劃是,通過加強流量扶持、提高變現(xiàn)能力、打造非遺開放平臺及開展城市合作等方式,全方位助力非遺傳播,培養(yǎng)挖掘年輕一代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與好奇心,幫助發(fā)掘非遺的文化和市場價值,讓非遺被更多人看見。
這對更多的余萬倫和徐遠渭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信息高速公路上,這些傳統(tǒng)手藝人也能藉此找到自己的路徑,踏準自己的節(jié)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