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崔 陟
于嘉祥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黨委籌備組副組長、工會主席
王維《山居秋暝》
“明人”,一般的解釋是明代人的簡稱,這里要說的是明白事理的人。在名家林立的當今書壇“難覓能與古人經(jīng)典相匹的神妙之作”,原因有三:第一是急功近利;第二是為應付考試、展覽、比賽,而“迷失了自我”;第三是“為了突出視覺沖擊力,刻意追求技術層面和形式”,忽視了作品應有的內(nèi)涵,舍本求末。如果不是“明人”,而是盲目地隨波逐流,那么也就是達到喧囂一時的目的,不會真正有所收獲的。為此,于嘉祥開出了三個處方:第一是尊重傳統(tǒng),下苦功夫;第二是自覺提高文化自覺性;第三是“明白思想境界決定著書法的品位”,耐得住寂寞,專心治學。
于嘉祥每一件書法作品都被一股靜氣所籠罩,而且還有一個特征就是不斷變化。而這種變化,是在不知不覺中產(chǎn)生的。逐步完善,在漸變中升華自己的造詣。是“明人”自會知道自己還有提高的空間,他踐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經(jīng)典教誨,經(jīng)常足跡天涯,和大自然近距離接觸。他徹底地明白,大自然是最公允的,是不會虧待每一個虔誠的“信徒”的。是付出,自然會有回報。
我們真誠希望“明人”漸漸多起來,因為我們從于嘉祥的學書之路看到了希望。我們也真誠地希望我們的書法“明人”會有更加璀璨的明天。
抱樸守拙
李白《客中行》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柳宗元《漁翁》
李愿歸盤谷文
好山入座
李白《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許渾《早秋》
露曉云晴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