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菊
(貴州民族大學 文學院,貴州·貴陽 550025)
并列結構(Coordinate Structures)一直是國內外語言學研究的重要話題,相關成果頗豐。一般來說,并列結構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語義地位相當的成分通過顯性(overt)或隱性/零形式(covert)連接件(coordinator)聯合在一起組成的一種結構體,其句法范疇一般與單個組成成分一致,又稱“聯合結構”。能充當并列項的語類一般有名詞性、動詞性及形容詞性語類或短語,所構成的并列結構有名詞性、動詞性和形容詞性并列結構。
目前來說,學界關于苗語并列結構的研究較少,主要有余金枝(2011年)、姬安龍(2012年)等。以往的研究以單點列舉為主,缺乏細致的描寫以及跨語言、跨方言的比較,也尚未納入類型學視野。
根據標記的有無,湘西苗語的名詞性并列結構可分為無標記和有標記兩大類,但受語用為主導因素的影響,有些名詞性并列結構是否有標記又并非是絕對的,無標記類有時也可以使用標記,有標記類有時也可以省略標記。
(一)無標記類
無標記類并列結構是指并列項之間無停頓,也無連接詞插入,并列項之間直接聯結。湘西苗語名詞性并列結構的無標記類主要有如下特點。
1.形式
按音節(jié)的多少,可以分為二音格和四音格兩種形式,其中四音格更為豐富。二音格形式并列項主要由名詞充當,也有少量由形容詞充當。如:
四音格形式中,有的是一個結構層次的,并列項為帶前綴的名詞、謂詞的名物化形式、名詞的重疊形式或單音節(jié)名詞,例如:
有的是兩個結構層次的,并列項為定中結構的復合名詞短語或數量結構等,例如:
2.表義特點
無標記名詞性并列結構的二音格、四音格形式雖然是并列項組合而成,但其表意具有整合性,整體意義不是并列項意義的簡單相加,而是并列項意義的有機結合,但整體意義跟并列項意義總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
(1)整體義接近于并列項意義的組合。這類并列結構的兩個并列項意義上相近或相關,組合后的整體意義與兩個并列項意義的組合基本等同。如:
(2)整體義為并列結構中的一個并列項的意義,即意義偏指。這類并列結構的意義不等于兩個并列項意義的簡單相加,而是與其中一個并列項相等或相近。如:
(3)整體義是并列項意義的概括或擴大。這類并列結構的整體意義表示的是并列項意義的上位義或概括義,語義上具有增量特點。如:
(4)整體義是并列項意義的引申。這類結構的并列項結合后,意義有所引申。如:
3.結構凝固性
以上所論述的二音格、四音格形式,通常以無標記形式出現。從并列項的結合程度來看,有些并列結構凝固性非常強,為合成詞,不可隨意拆開使用,也不可插入并列標記,拆開或插入成分之后表意不達或結構不成立,例如:
有些并列結構凝固性較弱,一般情況下結構不會變動,但在一定語境下,如因為韻律需要或凸顯需要可以插入連詞進行擴展。例如:
人家金銀多多,我家田地匱乏。
人家坐磚屋瓦房,我們住土屋茅房。
(二)有標記類
有標記類并列結構的并列項通常是臨時組合而成,并列項之間有明顯停頓,或者用并列標記聯結。湘西苗語名詞性并列結構的標記類型比較豐富,主要有語音停頓(本文用頓號表示),數量結構a?214lε214“兩個”,并列連詞 (conjunction)? ??44“和”、qau55(/au55)“跟”、tai35ta?22“還有”,語氣助詞?44“啊、呀”等。同類別的標記互相排斥,不能同時出現;不同類別的標記卻是相容的,如???44“和”、qau55(/au55)“跟”、tai35ta?22“還有”這三個并列連詞通常都可以互換,只不過???44“和”的使用頻率最高,qau55(/au55)“跟”使用頻率其次,tai35ta?22“還有”使用頻率較低。
1.形式
(1)兩項式
兩個并列項之間能使用語音停頓(本文用頓號表示),數量結構a?214lε214“兩個”,并列連詞(conjunction)???44“和”、qau55“跟”,語氣助詞?44“啊、呀”等做并列標記。數量結構a?214lε214“兩個”只用在表人的并列項之間,其他的不限。例如:
豬、雞全部喂過食了。
他和我是同學。
你拿點桔子和花生來吃。
電視啊、電話啊,現在家家都有。
(2)多項式
多項式的并列項之間有兩種聯結方式:一種是前兩項之間使用語音停頓,最后兩項之間使用并列連詞???44“和”qau55“跟”或tai55ta?22“還有”,如:
阿應、阿興和/跟/還有阿尤是兄弟。
今天炒牛肉、雞蛋和/跟/還有白菜。
另一種是各項之間一律使用語音停頓或語氣助詞?44“啊、呀”來做并列標記,如:
我喜歡紅色、白色、紫色。
門呀、衣柜呀、床具呀,全部都裝好了。
總的來說,湘西苗語并列結構的聯結手段較為豐富,可以概括為:
(一)制約標記使用的因素
1.語義整體性
從并列結構的形成來看,并列結構的合成詞旨在說明并列項之間構成的集合的整體性,所以并列項之間結合緊密,這時必然無標記,例如以上所舉的苗語二音格、四音格中,在語義上大部分表達的是一個整體概念,所以通常不出現標記;而臨時組合而成的并列結構則側重于強調每一個并列項概念上的獨立性,這時就傾向于使用并列標記進行隔離并列項。
2.語義親近性并列項在概念上越是親近,標記不出現的可能性越大,例如無標記類型的并列項通常是近義、類義關系,它們容易構成固定的詞。而概念距離大的并列結構傾向于使用標記,特別是異類詞并列項之間必須加標記。如:
那些強大的要幫助那些孱弱的。
他和阿興打工去了。
3.句法位置
句法位置的差異制約著并列標記的使用。如:主語、賓語位置上并列項之間的標記類型比較多樣,可以是語音停頓、并列連詞或語氣助詞。而領屬定語位置上的并列項之間主要用語音停頓、并列連詞做標記,不能用語氣助詞做標記。如:
阿應、阿興和阿尤的衣服都臟了。
4.音節(jié)和韻律限制
如果兩個單音節(jié)、雙音節(jié)或三音節(jié)的名詞、短語并列時一般傾向于加標記,但在入句做主語、賓語時,可以采取動態(tài)直接組合方式省略掉標記,以便達到音律的和諧齊整,讀來陰陽頓挫,節(jié)奏感強。例如:
油鹽都吃完了。
他今天穿白衣灰褲。
金耳環(huán)銀戒指全部都買得了。
但當并列項的定語較為復雜時,則必須使用中標記。例如:
他們送的油和我買的鹽都吃完了。
還有,若并列項的音節(jié)不平衡,或并列項為三個或以上不能省略標記,一般需要加標記來使結構勻稱、諧調。例如:
他穿了白衣和一件灰褲子。
金耳環(huán)、金戒指和金手鐲全部都買得了。
5.語用因素
有時為了達到強調、突出并列結構中的各并列項或某一項這種語用目的,一些無標記并列結構的并列項之間有意添加了???44“和”等連詞做標記,使得兩個并列項的內容被突出、強調出來,比原本的無標記形式顯得更具體一些。如:
別人家金銀多多,我家田地匱乏。
有時為了突出并列結構的一種整體性,一些臨時組合的有標記并列結構使用“動態(tài)直接組合”的方式省略掉并列標記從而縮減距離、凸顯結構整體性的特殊語用目的。
鹽油都吃完了。
(一)語義因素
1.生命度
在語序排列上,生命度等級高的并列項會前置于生命度等級較低的并列項。例如:
他和阿興是一個班的。
他把孩子和東西提下車。
2.時間順序
并列項之間存在時間上的先后順序時,短語的語用序和并列項之間的時間順序一致。如:
五月、六月炎熱天,七月、八月稻谷熟。
銀飾節(jié)要舉辦三天:今天、明天、后天。
3.空間順序
并列項在空間上通常按照事實路線推移的順序、“由前到后”的順序、“由近到遠”的順序等進行。如:
從我家去吉首要經過黃絲橋、阿拉、鳳凰、吉信。
他把屋前屋后打掃得干干凈凈的。
這邊、那邊一樣好。
(二)語用交際因素
1.信息結構成分的配位:表已知信息的并列項前置于表未知信息的并列項。如:
今天有你和誰上班?
有我和小明。
2.焦點成分的配位:表焦點的并列項置于凸顯位置上。如:
阿慧去哪里了?
阿慧和阿興走親戚去了。
2.3 受語境影響,上下文要連貫一致。
她今天買了件衣服又買了件褲子,新衣服和新褲子都很合身。
(三)韻律因素
并列項音節(jié)相同時,并列項的組合語序大多受到聲調的制約,主要表現為第四音節(jié)的調類通常都在第二音節(jié)之后(后面的阿拉伯數字表示調類)。如:
并列項音節(jié)數不同時,通常音節(jié)數少的并列項在前,音節(jié)數多的并列項在后。如:
筆、橡皮和作業(yè)本我全部幫你買到了。
(四)社會文化因素
并列項的排序還受到苗族傳統(tǒng)文化及觀念的影響。當社會文化因素和韻律因素沖突時,表達者優(yōu)先考慮社會文化因素。如:
1.長幼有序
2.尊重女性
4.3 趨吉避兇的心理
(五)認知因素
語義部分的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同時也屬于認知方面的因素。其他方面的認知因素對并列短語內部語序的影響。
1.由重要到次要
從人的認知經驗上講,對事物的認知有輕重緩急之分,而重要的事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首先提取的是那些印象深刻的語言材料。如:
拿好車票和箱子,要上車了。
今晚炒點牛肉、白菜、花生來下酒。
2.由熟悉到陌生
在表達語言的過程中,人們往往根據自己對事物的熟悉程度來羅列事物,接觸得多的或者說越熟悉的事物越容易靠前擺放。如:
他的水果店里賣桔子、桃子、蘋果、菠蘿、芒果。
苗族女人最愛穿戴銀飾啦,鐲子、戒指、耳環(huán)、項圈、針筒、細帶、元寶戴得滿滿一身。
苗語分為湘西方言、黔東方言與川黔滇方言三大方言。從標記上看,苗語三大方言的名詞性并列結構都存在無標記和有標記兩種類型的表達方式。
(一)苗語三大方言并列標記及功能分布情況
1.湘西苗語
湘西苗語分為西部土語和東部土語。我們主要考察了四個點,它們的并列標記及功能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
2.黔東苗語
?
苗語黔東方言分為東部、南部、西部土語和北部土語(其養(yǎng)蒿話為標準音)。我們主要考察了四個點。它們的并列標記及功能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
?
3.川黔滇苗語
苗語川黔滇方言包括七個次方言。我們主要考察了其中的五個次方言點,它們的并列標記功能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
?
(二)從數量多少來看,苗語三個方言下的土語、小土語的并列標記數量不等,最少的有2個的,如湘西苗語瀘溪小章話、重安江次方言;最多的有6個,如湘西苗語鳳凰話。
(三)從來源上看,三個方言的并列標記中,有的是本民族固有詞,有的是漢語借詞。在固有的并列標記當中,只有一個是通用于三個方言的詞,其聲韻調都有對應規(guī)律,我們將其構擬為*?d?o6;其他的標記中,有的在某個方言中通用于各次方言、各土語點,有的只有某個次方言、某個土語點使用。
(四)通過比較發(fā)現,并列標記在功能上有幾點值得注意:
?
1.苗語三大方言所固有的并列標記連接名詞性并列項時較少受限,但比較缺乏連接謂詞性并列項的并列標記,即使有,也比較受限,因此大部分點都有外借自漢語表“共”“又”“邊…邊…”等語義的連詞用來連接謂詞性并列項。
2.苗語三大方言并列標記較為豐富,但功能有差異有分工。有的標記功能較強,適用范圍廣,主要表現為既能連接名詞性并列項(有生/無生),也能連接謂詞性并列項(動詞性/形容詞性),如湘西苗語鳳凰話的???44“和”,黔東方言養(yǎng)蒿話的na13和su11及臺江話的hei1,羅泊河次方言的?e24,麻山次方言的nt?35。有的標記功能較弱,主要表現為有的只能連接有生名詞性并列項,如川黔滇次方言的??o24,有的只能連接動詞性并列項,如湘西苗語鳳凰的tai35,還有多個土語的漢借詞“邊…邊”。
3.通用于苗語三大方言的連詞*?d?o6,在各方言中功能大小存在差異。例如,在湘西苗語鳳凰話、黔東苗語養(yǎng)蒿話中能用于連接名詞性和謂詞性并列項,但在川黔滇方言中只能用于連接名詞性并列項,特別是川黔滇次方言只能用于連接有生名詞并列項之間。單個方言獨有的連詞,在各土語、小土語中也存在功能大小的差異。例如湘西苗語鳳凰話中的“跟”的適用面廣,能連接名詞性及謂詞性并列項;小章話的“跟”能連接名詞性并列項,松桃話的“跟”僅能連接有生名詞性并列項。具有同源關系的標記在方言或土語、小土語之間的功能差異體現了并列標記語法化程度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