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恩澤,李貴華,皮 林,詹小娜,鄭博林,劉 軍
急性心肌梗死(以下簡稱為心梗)是臨床多發(fā)心血管急癥,常見于40歲以上人群,該疾病發(fā)病率高、預后差,已經成為威脅我國人民健康的公共健康問題。急診經皮介入手術(PCI)是治療急性心梗的主要方法之一,既往研究指出,接受PCI手術的急性心?;颊吖诿}再通成功率達90%以上[1]。但PCI仍然面臨諸多問題,如何有效提高心肌灌注是PCI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有研究指出,圍術期用藥對PCI術后心肌灌注影響明顯,目前臨床常規(guī)推薦替羅非班作為改善PCI術后心肌灌注的藥物,但單一用藥并不能達到理想效果[2-3]。本研究組將近期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部分患者在PCI圍術期給予替羅非班及前列地爾聯(lián)合用藥,并分析了患者心肌灌注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受試人數(shù)為112例,均來自我院就診的符合條件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時間為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結合患者意愿和隨機原則,將其分成2組。該疾病診斷參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4]。納入標準:不過敏;就診及時,發(fā)病時間≤12 h;首次進行心臟方面的手術;發(fā)病前無精神障礙史;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或家屬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心臟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等;手術禁忌;免疫缺陷類疾?。桓?、腎功能等異常。觀察組56例,多支血管病變19例,合并高血脂14例,糖尿病7例,前壁心肌梗死31例,心功能KillipⅡ級17例、Ⅲ級22例、Ⅳ級17例。對照組56例,多支血管病變17例,合并高血脂15例,糖尿病8例,前壁心肌梗死33例,心功能KillipⅡ級15例、Ⅲ級23例、Ⅳ級18例。兩組患者年齡、血壓、心率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次研究得到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對患者給予吸氧、鎮(zhèn)痛、生命體征指標監(jiān)護等措施,合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進行對癥改善措施,調節(jié)飲食,給予心肌營養(yǎng)等,給予口服阿司匹林(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批號:BJ44108)300 mg和口服氯吡格雷[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批號:8A719]300 mg 的雙抗措施,術中給予普通肝素抗凝,劑量為100 U/kg,替羅非班注射液[遠大醫(yī)藥(中國)有限公司,批號:180702,規(guī)格:50 ml∶12.5 mg]應用24 h,10 μg/kg 靜脈推注,PCI手術結束,術后繼續(xù)泵入0.15 μg/(kg · min)。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PCI術前加用前列地爾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2 ml∶10 μg)20 μg/次+100 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術中冠脈給藥10 μg前列地爾微球載體制劑+生理鹽水20 ml,當天PCI術后再次靜脈滴注20 μg/次+100 ml生理鹽水,之后再用藥2 d,2次/d。兩組術后抗凝等基礎治療保持一致。
1.3 觀察指標 心肌灌注情況:心肌梗死溶栓(TIMI)達到3級的患者比例,PCI術后立即實施冠狀動脈血流造影,需達到完全灌注、迅速顯影、狀態(tài)充盈;ST段回落>50%的比例(根據(jù)心電圖結果進行計算);心肌灌注(TMPG)達到3級的患者比例,判定標準為采用對比劑在心肌微循環(huán)中進行顯影,需達到充盈、快速排空。心肌酶指標:采集PCI術前和術后2 h患者空腹靜脈血標本,經一系列處理后取血清,質量法檢測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ELISA法檢測心肌肌鈣蛋白T(cTnT)、微板法檢測乳酸脫氫酶(LDH),試劑盒購自上海藍季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設備為桂林優(yōu)利特集團有限公司URIT-8021A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左心室功能指標:使用飛利浦NEW ClearVue650彩色超聲診斷儀監(jiān)測LVESD、LVEDD、LVEF值。術后6個月內發(fā)生的不良事件。
2.1 組間心肌灌注情況對比 術后,觀察組TIMI 3級、TMPG 3級比例均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2 h ST段回落比例高于對照組(P<0.05),組間均有少量患者出現(xiàn)IRA無復流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組間心肌酶指標對比 術前,兩組心肌酶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CI術后,心肌受到創(chuàng)傷,心肌酶水平均迅速上升,但觀察組上升的程度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3 組間心功能指標對比 術前,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CI治療后1周,患者心功能逐漸恢復,但觀察組改善的程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4 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不良事件情況 由表5可見,術后,兩組均出現(xiàn)不同類型的不良事件,對照組發(fā)生率略高于觀察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心肌灌注情況比較(例,%)
表3 兩組患者心肌酶指標比較
注:與術前比較,*P<0.05
表4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術前比較,*P<0.05
表5 術后6個月組間不良事件(例,%)
PCI手術對促進急性心梗冠脈的重新灌注效果確切,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PCI手術能有效改善急性心?;颊哳A后。然而,PCI亦面臨著一定的挑戰(zhàn),其雖然能直接再通冠脈血管,但并不等于能促進心肌灌注完全恢復。心肌細胞灌注效果受多種因素影響。急性心梗發(fā)生時,大的斑塊形成血栓堵塞冠脈,小的栓子、脂質脫落物等隨血流聚集于心肌微血管,通過血小板活化介導局部血栓形成,導致接受PCI手術的患者術后心肌灌注不良[5-6]。改善PCI術后心肌灌注的關鍵之一是有效抗凝,通過抑制血小板激活、聚集,減少微血栓形成,促進心肌灌注恢復[7]。替羅非班為血小板拮抗劑,通過結合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 受體發(fā)揮抗血小板作用,該藥物起效快,口服5 min即可達到最大效果,因此,適用于急性心梗的抗血小板治療[8-10]。Lei等[11]對比了常規(guī)PCI手術與加用替羅非班的PCI手術的患者預后,發(fā)現(xiàn)后者可以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并改善預后。
心肌灌注不良機制復雜,不僅涉及到血小板激活、微血栓形成等機制,還與炎癥反應,微血管收縮等多種因素有關,因此,尋找新的提高PCI術后心肌灌注的方法十分必要。前列地爾是內源性抗血栓藥物,其抗血小板作用的發(fā)揮不依賴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體途徑,可通過激活腺苷酸環(huán)化酶途徑發(fā)揮抗血小板作用[12-13]。熊斌等[14]研究顯示,前列地爾通過激活腺苷酸環(huán)化酶促進細胞內游離鈣水平下降,進而抑制鈣依賴的血小板聚集。張麗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前列地爾不僅有強大的抗血小板作用,還具有擴張微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的效果。李豐偉等[16]研究顯示,在PCI圍術期給予患者一定劑量的前列地爾,有助于改善患者短期預后。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TIMI 3級、TMPG 3級比例高于對照組,且術后2 h ST段回落的比例高于對照組,與劉世雷等[17]的研究一致,表明前列地爾有助于改善PCI患者術后心肌灌注。本研究分析了LVESD、LVEDD、LVEF等心功能指標,結果顯示,PCI術后1周,觀察組患者以上指標改善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此結果可能與前列地爾改善了心肌灌注進而改善了患者心功能有關。6個月的術后隨訪結果顯示,兩組均發(fā)生不同類型的不良事件,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前列地爾的使用并不能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前列地爾聯(lián)合替羅非班能更有效地改善急診PCI患者術后心肌灌注,在無禁忌證的情況下,可考慮聯(lián)合用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