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維漢
望江樓公園的薛濤紀念館
四川省成都市東兩公里的錦江南岸的望江樓公園,因有唐代才華橫溢的女詩人薛濤遺址而聞名。相傳薛濤曾在此建吟詩樓,今猶存一井。
薛濤(?——八三四)早年隨父宦居成都浣花溪畔,父死家貧,淪為樂伎,喜吟詩,善書法,自制詩箋,名噪一時。與元稹、白居易、劉禹錫均有唱和。她的詩多哀傷憤疾,反映了凄涼的身世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后人陸續(xù)在此建起吟詩樓、濯錦樓、浣箋亭、崇麗閣等紀念性建筑。
傳說薛濤一生愛竹,望江樓公園成為竹的世界,種植著各種名竹一百多種。薛濤墳便在園門右側(cè)不遠,芳冢萋萋,有碑『唐女校書薛洪度墓』。園內(nèi)中心有古井,旁立清康熙年間所刻『薛濤井』石碑,古井系沙磧地層,井水經(jīng)自然過濾,晶瑩澄澈,用于制箋優(yōu)于江水。相傳薛濤晚年用此井水制成一種深紅色小箋,色彩絢麗且又精致,世稱『薛濤箋』,歷代多有仿制。
江樓,本名『崇麗閣』,取晉人左思《蜀都賦》中的名句『既麗且崇,實號成都』而命名,是望江樓公園最宏麗的建筑,高三十九米,共四層,建于清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下面兩層四方飛檐,上面兩層八角攢尖,每層的屋脊、雀替都飾有精美的禽獸泥塑和人物雕刻。朱柱碧瓦,寶頂鎏金。
崇麗閣西側(cè)的濯錦樓,兩層三間,略似船形,因漢代成都的織錦戶常把織好的錦放入錦江中濯洗,因此錦江又名濯錦江,濯錦樓因此得名。崇麗閣東側(cè)的吟詩樓,依據(jù)薛濤晚年所住碧雞坊之吟詩樓而建,四面敞開,三疊相依。吟詩樓西南方的枇杷門巷,是根據(jù)詩人王建贈薛濤詩中的『枇杷花里閉門居』之意而建的。穿過枇杷門巷,便是五云仙館、眾香榭、清怨室和浣箋亭等建筑。一閣兩樓與毗連的五云仙館,構(gòu)成極富四川風格的園林建筑群。吟詩樓有幾聯(lián)甚為馳名:
僅余幾樹枇杷,門前車馬猶如此;
試問千年明月,樓上風光昔若何。
古井冷斜陽,問幾樹枇杷,何處是校書門巷;
大江橫曲檻,占一樓煙月,要平分工部祠堂。
此間尋校書香冢白楊中,問他舊日風流,汲來古井余芬,一樣渡名桃葉好;
西去接工部草堂秋水外,同是天涯淪落,自有浣箋留韻,不妨詩讓杜陵多。
崇麗閣有副二百一十二個字的長聯(lián)聞名天下,全聯(lián)一氣呵成,氣吞山河,出自清代長聯(lián)怪杰鐘云舫之手。據(jù)說,當時鐘云舫因告發(fā)貪官,反而被打入監(jiān)牢,特撰此長聯(lián),抒發(fā)心中不平之氣:
幾層樓獨撐東面峰,統(tǒng)近水遙山,供張畫譜。聚蔥嶺雪,散白河煙,烘丹景霞,染青衣霧。時而詩人吊古,時而猛士籌邊。只可憐花蕊瓢零,早埋了春閨寶鏡;枇杷寂寞,空留著綠墅香墳。對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總貪迷醉夢鄉(xiāng)中。試從絕頂高呼,問問問,這半江月誰家之物?
千年事屢換西川局,盡鴻篇巨制,裝演英雄。躍崗上龍,殞坡前鳳,臥關下虎,鳴井底蛙。忽然鐵馬金戈,忽然銀笙玉笛。倒不若長歌短賦,拋撒些閑恨閑愁;曲檻回廊,消受得好風好雨。嗟余蹙蹙,四海無歸。跳死猢猻,終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梯俯首,看看看,哪一塊云是我的天?
薛濤四十二歲時與三十一歲的詩人元稹有過一段親密的關系。相傳形如船狀的濯錦樓,便是后人為紀念薛濤置酒于船上送別元稹一事而建造的。元稹曾以監(jiān)察御史身份出使蜀地,因久慕薛濤芳名,差好友司空嚴綬從中撮合與薛濤會面,并示以《四友圖》請薛濤題跋,見面之后深為她綺麗的情意沉醉。元稹新喪偶,在成都一年兩人柔情蜜意,不久因為要調(diào)任長安,不得不與薛濤揮淚分手。薛濤曾用自制的詩箋寫了一百多首寄給元稹,而元稹除了初到長安托人給她捎來一首『別后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fā)五云高』的七律外,就再也沒有消息。春去春又回,花開花又落,刻骨銘心的相思讓薛濤日漸消瘦。元稹調(diào)任浙江后,遇到了比薛濤年輕、才貌雙全的浙西美女劉采春,遂結(jié)百年之好。薛濤得知后,在給元稹的詩里也沒有指責,沒有抱怨,把悲憤傷心的感情凝聚筆端。她在《送友人》的詩中寫道:
水國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
離夢杳如關塞長。
薛濤終身不嫁,身著道袍隱居于吟詩樓。元稹去世后不久,六十五歲的薛濤亦追隨而去。
薛濤詩詞欣賞
春望詞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攬草結(jié)同心,將以遺知音。
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
不結(jié)同心人,空結(jié)同心草。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
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710018陜西省西安市未央?yún)^(qū)鳳城八路白樺林間小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