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萍
騰訊坦言,微信這個產(chǎn)品,如果不是頂著公司內(nèi)部手機QQ部門的反對,堅持做下去,而是由別的公司率先推出,那么今天會是什么局面呢?( )
A騰訊轉(zhuǎn)而主攻游戲,或成為一個游戲公司。
B騰訊死磕社交應用,不斷在移動端社交做嘗試。
C阿里頂替騰訊成為社交之王。
D雷軍的“米聊”脫穎而出,把持龍頭地位。
A選項
網(wǎng)易、新浪能做游戲,“我”為什么不能?
于是2001年騰訊試著推出QQ堂,2002年推出QQ華夏。在看到游戲行業(yè)的巨大潛力之后,騰訊終于放開手腳。此后幾年一直不斷推出全民游戲,如QQ幻想、QQ飛車、QQ炫舞、穿越火線等等。
騰訊以其獨特的智慧,總結(jié)出“自研+代理+買買買+微創(chuàng)新”的特色發(fā)展之路。與此同時,也解決了QQ產(chǎn)品商業(yè)化的難題,QQ會員、QQ秀、QQ空間、QQ增值服務為騰訊貢獻了相當大的收入。
相繼在這些游戲上取得的成功,構(gòu)畫了騰訊游戲帝國的版圖。2009年,騰訊一舉超越盛大,成為一國當時最大游戲公司。從此之后,傲視群雄,獨占中國游戲市場的半壁江山,問鼎全球最大游戲公司。
B選項
But!騰訊從一開始,便不是一家游戲公司,而是一家社交產(chǎn)品公司。當初選擇做游戲產(chǎn)品,只是急需找到商業(yè)化變現(xiàn)的突破口。騰訊沒有游戲夢想。簡而言之,騰訊進軍游戲行業(yè)純粹是為了賺錢。
騰訊的社交夢是初心,也是本質(zhì)。它始終會依托QQ積累的龐大用戶群體完成PC端向移動端的轉(zhuǎn)換。即使沒有手機QQ、微信,也會有類似的產(chǎn)品誕生,騰訊對社交的探索永不止步,現(xiàn)在也是。這一點,從繼QQ和微信之后再次推出一款社交應用TIM,就可以窺探一二。
騰訊在推出社交軟件上向來對自己最狠,敢于革自己的命。就像當初為了捧微信,QQ做出了很大犧牲,幾乎是“自殺式”的支持。但馬化騰說,這是戰(zhàn)略需要,必須壯士斷腕!
C選頂
現(xiàn)在的社交領(lǐng)域的競爭也就2家公司,一個騰訊,一個阿里。阿里的社交之路,產(chǎn)品可謂五花八門,從最早的旺旺、來往,到收購陌陌、微博,最后逼急了強行在支付寶中植入社交,現(xiàn)在又有個面向企業(yè)的釘釘,完全是財大氣粗的類型。
而這些背靠阿里大樹的社交軟件,支付寶應該是最有希望擔綱大任。雖然當初大家對支付寶強推社交有意見,但并不妨礙它成為微信最大的挑戰(zhàn)對手。支付寶完全具備社交的核心競爭優(yōu)勢,實名制熟人社交。雖然使用頻率沒有微信和QQ高,不過一旦騰訊出了任何問題,支付寶無疑能迅速頂替。因此假如騰訊沒有微信,阿里的支付寶可能就坐上了當今社交界的頭把交椅。
D選項
2010年,境外開始流行一款移動社交軟件kik,這讓張小龍眼前一亮,他還在觀察中,雷軍就先下手為強了。小米只用1個月就模仿出一款中國版kik,取名叫“米聊”。當時“米聊”風靡一時,很快覆蓋了安卓、iOS和諾基亞的塞班系統(tǒng)。張小龍緊隨其后,帶領(lǐng)13人的團隊熬夜70天開發(fā)出第一代騰訊版kik,即后來的“微信”。此后,“微信”和“米聊”開始了激烈的競爭。
在那期間“米聊”用戶活躍,驚喜連連。“微信”用戶也在不斷增長,看到希望后,馬化騰開始動用QQ給微信導流。就這樣,微信輕松復制了QQ 6.5億人的社交圈子,拿到了從PC端轉(zhuǎn)型到移動端的超級王牌。這也是“米聊”輸給微信的重要原因之一。雷軍后來說,如果沒有QQ,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假如騰訊沒有微信,說不定現(xiàn)在我們彼此之間就要加個“米聊”了。
所以這題的答案,你會選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