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霞
(北京豐臺醫(yī)院 北京 100070)
CT增強檢查是臨床診斷的常用手段,受檢者需要在接受有機碘對比劑之后再接受檢查,通過對比正常組織與病變組織內對比劑濃度的差異來診斷疾病、判斷病變程度,具有成像清晰、掃描速度快等特點[1]。但是部分受檢者在檢查時易出現(xiàn)生理不適、心理壓力,這些反應也會影響檢查的順利進行,因此,必須給予患者到位的護理干預。為進一步總結多排螺旋CT增強檢查患者對比劑不良反應的護理辦法,本文選擇于2018年2月—2018年5月在我院進行多排螺旋CT增強檢查的90例患者進行對比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于2018年2月—2018年5月在我院進行多排螺旋CT增強檢查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無多排螺旋CT增強檢查對比劑過敏史,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將9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觀察組中,男27例,女18例,年齡24~75歲,平均58.3±4.6歲,檢查部位包括頭部20例,胸部14例,腹部9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25~78歲,平均59.4±5.0歲,檢查部位包括頭部22例,胸部12例,腹部9例。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有可比性,P>0.05。
1.2.1 對照組
接受常規(guī)過敏史、疾病史調查,在患者接受檢查時控制好注射速度、使用劑量、掃描壓力,并在檢查后囑患者多休息、多飲水等。
1.2.2 觀察組
接受針對性護理,包括如下方面:
1.2.2.1針對檢查前的護理 加強門診護士、影像室護士、病房護士對多排螺旋CT增強檢查知識的學習,使所有人員都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在醫(yī)生診斷的基礎上調查患者的病史、過敏史,評估患者存在的危險因素,掌握好適應證、禁忌癥,篩選高危人群。向患者及家屬做好注意事項、預期效果、治療目的、不良反應、康復護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使之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工作。及時排解患者存在的緊張、焦慮等情緒。
1.2.2.2針對對比劑不良反應的護理 幫助患者調整體位,以患者可以長時間保持為宜。在注入對比劑后,患者有可能出現(xiàn)惡心、發(fā)熱、口干等反應,因此先提前對患者進行解釋,然后囑托患者多喝水以加快對比劑排出。仔細評估對比劑注射部位,控制注射速度和注射量,注意注射部位是否出現(xiàn)腫脹。檢查完畢后,患者有可能出現(xiàn)惡心嘔吐、頭痛發(fā)熱等反應,即使結束后幾天內也可能出現(xiàn)這些反應,因此必須在檢查后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讓患者在候診室內多停留半小時,在無嚴重不良反應后再允許其離開。要重點觀察患者是否出現(xiàn)對比劑腎病、對比劑腎衰竭,若有此類癥狀則立即通知醫(yī)生[2]。耐心詢問患者的感受,安慰患者,寬解其負性情緒。
對比兩組血壓、心率波動情況和對比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血壓波動標準為收縮壓<90mmHg或>160mmHg,舒張壓<60mmHg或>95mmHg。心率波動標準為心率<60次/min或>100次/min。對比劑不良反應分為以下幾種:輕度反應包括惡心嘔吐、咳嗽流涕、皮膚瘙癢等;中度反應包括劇烈嘔吐、面部水腫、蕁麻疹等;重度反應包括顯著低血壓、急性肺水腫、昏迷等[3]。
使用SPSS22.0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心率波動、血壓波動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率及血壓波動對比
觀察組共出現(xiàn)對比劑不良反應2例,占4.4%,對照組共出現(xiàn)對比劑不良反應13例,占28.9%,P<0.05。見表2。
表2 兩組對比劑不良反應對比
多排螺旋CT增強檢查中的對比劑不良反應會極大增加檢查難度,有研究指出,在患者檢查過程中給予其護理配合能有效提高掃描質量,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和不良反應[4]。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給予觀察組患者針對性護理,從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對常規(guī)護理措施進行系統(tǒng)化,使患者了解檢查的過程,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最大化地提升患者生理、心理上的耐受力。從本次研究的結果來看,觀察組心率波動、血壓波動和對比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患者在檢查過程中做到了主動配合,避免了掃描不到位、顯示不清晰等問題。
綜上所述可以認為,針對性護理可以提升患者在檢查時的舒適感,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