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穎
(江蘇省南通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ICU室中的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再加上ICU室的環(huán)境情況特殊,家屬不能陪護,氣氛相對嚴肅,不免給患者造成心理上的影響,使患者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為此,我院在ICU護理中加入人性化保護性約束,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到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ICU室進行治療的患者96例,按登記入院先后順序前48例為對照組,后48例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21例,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43.5±24.5)歲;觀察組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年齡21~70歲,平均年齡(45.5±24.5)歲。
對照組患者接受的是常規(guī)護理,主要護理內(nèi)容包括: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密切注意患者病情的變化,在患者有異常情況發(fā)生時,對患者及時做有效的處理。
觀察組患者接受人性化保護性約束,具體做法如下:(1)環(huán)境護理:為患者營造舒適的ICU病房環(huán)境,保持溫度在25℃左右[1],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病房安靜,可依據(jù)患者的合理意愿為患者布置病房,增強患者對環(huán)境的接受程度,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2)健康教育:為患者普及相關(guān)健康知識,講解個性化保護工具的使用方法,從而提高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減少護理過程中患者出現(xiàn)跌倒、撞傷等意外情況。(3)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內(nèi)心,傾聽患者的敘述,讓患者感受到溫暖,更加信任護理人員,從而構(gòu)建起良好的護患關(guān)系。(4)保護性約束:護理人員要正確掌握保護性約束器具的使用方法,要注意器具不可安置于患者的功能位,也不能觸碰到導管,約束的最佳程度為可放入一根手指,這樣才可以在確保患者血液循環(huán)的同時,使器具不被掙脫;戒指、手鏈等物品不可放入器具中,避免患者皮膚被劃傷;每兩小時為患者翻身一次,翻身是要將器具先取掉,時間大概為2~5分鐘[2],注意觀察患者皮膚的顏色和溫度,給予患者適當?shù)陌茨?,確?;颊哐貉h(huán)良好。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患者的焦慮情況,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的抑郁情況,50~59分,為輕度抑郁;60~69分,為中度抑郁;70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在患者出院時讓患者填寫我院的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滿分為100分??偡衷?0分以上,即為滿意;總分在60~90分,即為一般滿意;總分在60分以下,即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shù)×100%。
以SPSS20.0軟件對數(shù)據(jù)做統(tǒng)計學處理, 為計量資料,t檢驗,%為計數(shù)資料,x2檢驗,P小于0.05則為統(tǒng)計學有意義。
護理前,比較兩組焦慮、抑郁評分數(shù)據(jù),結(jié)果為P>0.05;護理后,比較兩組焦慮、抑郁評分數(shù)據(jù),結(jié)果為P<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 兩組焦慮、抑郁情況比較(±s,分)
表1 兩組焦慮、抑郁情況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SAS t P SDS t P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48 59.37±11.24 46.71±6.35 6.578 0.000 61.32±12.19 45.82±5.73 7.719 0.000觀察組 48 58.94±10.66 37.21±4.77 12.482 0.000 62.09±11.43 36.55±4.29 14.033 0.000 t 0.186 8.024 0.309 8.687 P 0.853 0.000 0.758 0.000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較高,與對照組做統(tǒng)計學處理,結(jié)果為P<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n(%)]
有相關(guān)研究表明[3-4],ICU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給予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可有效避免不良情況的發(fā)生。人性化保護性約束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5],通過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幫助患者了解更多健康知識,給予患者心理安慰以及實施保護性約束等措施,讓患者在ICU病房治療中能夠保持良好的情緒,也減少了意外情況的發(fā)生。
從此次研究結(jié)果中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在接受人性化保護性約束護理后,其焦慮和抑郁的情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也高于對照組。這表明,人性化保護性約束在ICU護理中具有非常好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在ICU護理中加入人性化保護性約束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同時還可以讓患者對護理服務更加滿意,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