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兵 方學輝 韓雪梅 代愛軍 李金燕 吳倩 任欣樂 白星
乳腺癌是臨床常見疾病,近年來,其發(fā)病率有上升的趨勢。關于其發(fā)生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關于乳腺癌的研究已經(jīng)深入至分子水平。腫瘤轉移抑制基因1(KAI 1)是一個近發(fā)現(xiàn)的腫瘤轉移抑制基因,在腫瘤細胞的黏附、基質降解及血管形成方面具有重要調節(jié)作用,而腫瘤血管的形成與其生長和轉移密切相關[1]。相關研究資料顯示,腫瘤血管形成過程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對乳腺癌組織采用免疫組化法進行檢測,分析KAI1以及VEGF的表達情況,旨在探討其在乳腺癌的生長、浸潤過程中的作用?,F(xiàn)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病理科活檢以及手術切除存檔的乳腺組織蠟塊標本,其中,65例乳腺癌組織標本,15例乳腺良性病變標本。本組患者均實施手術治療,術前均未接受過放化療等,均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患者均為女性,年齡30~78歲,平均年齡為(50.3±2.5)歲。
1.2 試劑 兔抗人VEGF多克隆抗體、鼠抗人KAI 1、通用型SP及DAB試劑盒,均由邁新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1.3 方法 取乳腺癌組織標本切片、脫蠟以及脫水,以疫組化SP法進行KAI1以及VEGF染色,并將檢驗結果與已知的陽性切片進行陽性對照組,采用PBS代替一抗進行陰性對照。觀察到細胞膜或者細胞質存在明顯的黃色或者棕黃色的顆粒時,則判定為陽性著色。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以SPSS 13.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KAI1以及VEGF表達 本組KAI1表達主要分布在細胞膜,在胞漿中也存在一定的表達,而VEGF表達則主要分布在細胞漿中。其中,KAI1在乳腺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為46.2%(30/65),在良性病變之中的表達率為80%(12/15);VEGF在乳腺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為78.5%(51/65),在良性病變之中為33.3%(5/15),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KAI1及VEGF表達與臨床病理之間的關系 乳腺癌中KAI1及VEGF表達與臨床分期、病理類型以及淋巴結轉移均有明顯的相關性(P<0.05),而在年齡以及月經(jīng)狀態(tài)方面無顯著相關性(P>0.05);VEGF在不同腫瘤大小中的陽性表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KAI1中的表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1 KAI1及VEGF表達與臨床病理之間的關系[n(%)]
2.3 KAI1與VEGF表達的關系 經(jīng)Spearman相關性分析顯示,KAI1表達與VEGF的表達呈顯著負相關性(r=-0.372,P<0.01)。
腫瘤治療的難點在于控制腫瘤侵襲轉移,其中轉移相關基因的激活和轉移抑制基因的失活是這方面研究的熱點之一[3]。KAI1是新近發(fā)現(xiàn)的一個腫瘤轉移抑制基因,屬TM 4 SF成員。相關研究表明,在很多腫瘤中KAI1基因與腫瘤轉移有關,可能是腫瘤普遍共有的移抑制基因[4]。KAI1基因能夠在細胞的表面與TM 4 SF中的其他因子形成復合物,并對與之相連的各整合素所具有的功能進行調控,并控制細胞的粘附以及轉移等,從而影響腫瘤的侵襲以及轉移等[5]。本研究顯示乳腺良性病變和乳腺癌組織中KAI1 表達率分別為 80%(12/15)、46.2%(30/65),KAI1 在良性病變組織之中的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其在乳腺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且其表達降低與乳腺癌組織的組織學分級、病理類型、患者的臨床分期以及淋巴結轉移均密切相關,提示KAI1表達降低時,腫瘤組織更容易發(fā)生浸潤和轉移,對于乳腺癌的預測、診斷以及預后評價具有一定的意義[6]。
VEGF在腫瘤生長、浸潤以及轉移過程中,血管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VEGF能夠特異性地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生長以及血管的生成,同時能提高血管滲透性,從而為血管內皮細胞的遷移以及腫瘤細胞的轉移等提供基質[7]。本組乳腺良性病變組織(33.3%)中VEGF的陽性表達率明顯低于乳腺癌組織(78.5%),VEGF的表達與病理類型、組織學分級及臨床分期、淋巴結有無轉移相關,伴隨惡性程度增高、臨床分期增加淋巴結轉移VEGF呈高表達,說明VEGF表達率越高乳腺癌惡性程度越高,越容易浸潤轉移。
抑制血管形成是KAI1基因抑制腫瘤轉移的重要機制。VEGF與乳腺癌血管生成密切相關,并能促進其生長、浸潤及轉移[8]。本研究顯示KAI1以及VEGF可能共同參與了乳腺癌的發(fā)生及發(fā)展過程,對于臨床評估乳腺癌的程度、轉移情況以及預后等具有重要意義。
[1]鄭立紅,李玉蘭,高莉莉,等.跨膜蛋白KAI1和FasL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6):709-711.
[2]李海軍,白美玲,趙曉霞,等.KAI 1/CD 82、VEGF在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山東醫(yī)藥,2012,52(11):69-71.
[3]王麗輝,王波,李連宏,等.乳腺癌VEGF、MMP-9及COX-2蛋白表達與淋巴道轉移和血管生成的相關性[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8,24(2):154-157.
[4]郎志強,姜蕾,吳艷秋,等.乳腺癌組織中DLL 4、VEGF的表達變化及意義[J].山東醫(yī)藥,2013,53(3):55-57.
[5]楊俊川,劉金彪,王新征,等.KAI 1/CD 82、MMP-2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28(1):12-14.
[6]王官成,白桂芝,袁江永,等.乳腺癌組織中VEGF的表達變化及意義[J].山東醫(yī)藥,2010,50(30):90-91.
[7]秦文星,顏芳,王雅杰,等.KISS 1、KAI1和FHL1在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與腫瘤轉移的關系[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0,14(13):37-40.
[8]張晨瑤,王明娣,高昀.乳腺癌外周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表達及其意義[J].當代醫(yī)學,2011,17(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