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妮
一張臉就給你信任
棱角分明的臉型,炯炯有神的眼睛,挺直的鼻梁,低沉有力的嗓音,看了他的《智取威虎山》,看了他的《湄公河行動》—張涵予扮演中國式硬漢,有著極好的先天條件。他演萬米高空上,飛機出了故障,靠自己的冷靜、智慧、經(jīng)驗、勇敢,把119名乘客帶出危險的中國機長是再合適不過了。
有時,一張臉就給你信任。
航班起飛前氣氛歡快安然,飛行了40分鐘,四川航空3U8633在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擋風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極端罕見險情,碎玻璃裂痕被氣流沖碎,一陣又一陣的氣流灌入了機艙中。
電影的開始,是張涵予洗澡的鏡頭,導演用了不少的時間,拍攝機長在水中沖淋的面部表情。沉默,冷靜,那就是沒表情。山一樣的力量只有潛藏著,才能在爆發(fā)時爆發(fā)。男的女的,諸位機組人員在打招呼,開玩笑;各式乘客享受般地坐在座位上……這一切,更突出了機長的沉默寡言。全機的安危,全在他一個人手里,他怎么可能跟周圍人表現(xiàn)得一樣輕松自在。
幾乎沒有感情的表現(xiàn)更有說服力。在極端的危機中,他負責乘客的安全。替女兒辦生日宴會、臨別時的依依不舍,更顯示了硬漢兒女情長的一面。
萬米高空上,機長處理險情,一手抓緊因為擋風玻璃碎裂,半個身子掛在外面的副機長,阻止他掉下;一面,緊張地操作著方向盤……冷風猛烈地灌進駕駛室,不少操作儀器已經(jīng)失靈。需要手動駕駛,需要抱有信仰般的意志。
這一組鏡頭一氣呵成,飽滿有力。在整個影片中是最長的時間段,也是整個影片的高潮與靈魂。張涵予戴著頭盔,緊張操作,形體已與整個需要戰(zhàn)險情的飛機融為一體。只有透過頭盔,從他不時抓緊同事衣服的眼神,可以一瞥他所遇的難度。
“當過空軍飛行員,重慶至西藏的航程,飛過無數(shù)次?!?/p>
從張涵予對同事極少的話語中,了解了機長的經(jīng)歷。這寥寥數(shù)語,卻產生強大的力量。這話是張涵予以貌似隨便的口吻,跟駕駛艙里的同事說的,機長的經(jīng)歷是對所有工作人員無聲的安慰。
34分鐘后,飛機成功降落。機長卻冷靜地說,“慢,不要影響其他在降落的飛機?!比珓∫还矝]有幾句機長的臺詞,張涵予說得令人難忘,還因為他獨特且低沉有力的嗓音。因為對配音感興趣,在正式演戲之前,張涵予當過配音演員。
洗澡、整裝,與睡中的女兒道別,家中顯示的是沒有別人的情形。鐵漢無妻,貌似套路。懸念一直到飛機發(fā)生故障,機長的家中出現(xiàn)著急的機長妻子的鏡頭,謎底這才揭開。但是團聚的喜悅核心,還是父女的重逢與擁抱。機長進了自己家門,跟妻子含蓄地相擁后,就激動地抱起自己的女兒。重視倫理親情更勝于夫妻或者情侶,這是中國式硬漢的標配?!吨袊鴻C長》雖然要以可愛的女兒來展示機長的生命意義,但倒也點出了中國男人的普遍特點。
由一流演員來塑造真實生活中的大英雄形象,以便讓這個令人鼓舞的故事為更多人接受?!吨袊鴻C長》精心創(chuàng)造了諸多形象,盡量編織劇本的戲劇性效果,但是因為原型的事件太完整太強大,如今的故事片還是紀錄片風格的。對真實事件的演繹是相當成功的,對其他藝術意味的挖掘,則功虧一簣。
中國式硬漢當然有中國特點。前面說的倫理親情會大過于浪漫愛情,看不見他溫柔與細膩的表達。在極熟悉的人面前,會體現(xiàn)俏皮與幽默,面對深情,不作對等反應。專業(yè)。有個強有力的動作表現(xiàn)了他的心思。不嫉妒別人。對敵人默記在心。在危急關頭很鎮(zhèn)定。準備好犧牲。東方式硬漢與西方式硬漢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英雄美人的浪漫情結。浪漫刺激而起的勇敢有一種飄逸與想象。東方硬漢更多體現(xiàn)承擔與使命,于是有種大地般的敦實、富于犧牲的苦情。中國男人的責任令女人傾心,西方男人的情調則使他自成王子。
張涵予,天然地演繹軍裝男。機長的制服,如今穿著,也是如此英俊帥氣。
職業(yè)化是最大的性感
讓人忘不了的是袁泉飾演的乘務長畢男的形象。中國男人對家國的責任心就是他們的性感,中國空姐的性感也不是嫵媚風流,而是高度的職業(yè)化:平安時分給旅客帶來溫馨;危急關頭能夠鎮(zhèn)定,給所有人安全感。
飛機沒有出故障之前,畢男對諸位空姐的指揮,語帶溫柔卻暗含權威。遇到一個搞事的“刺兒頭”,她親自接待從容應對,在“無厘頭”進攻升級語帶侮辱之時,她仍然矜持有度,你連她克制的環(huán)節(jié)都不見……遇到這樣的“搞客”不是一二次—忍耐是她工作的一部分。她是以工作人的面孔與客人對應,真實的人性反應服從于她的職責。乘務長所以也與一般的乘務員有區(qū)別,她是所有空姐的楷模和靈魂。猶如張涵予飾演的機長,負責的是全機的安全。乘務長負責的是全機人員精神狀態(tài)的平定與正常。他們倆相輔相成。我們讀懂了畢男對那個胖男人的容忍與她眼中閃過的一絲的鄙視。袁泉的微笑是不變的,但她的眼中卻沒有笑意。她的三觀在不和諧的表情中明明白白,而她人生的牌,是打給她穿的制服的。
將人物與自己高度合一,是深刻地領會了人物的精神與靈魂,又有能力,將人物的形神創(chuàng)造了出來。記得彭小蓮導演曾經(jīng)說,袁泉是她們那一代最好的演員。她喜歡舞臺表演,從《琥珀》《暗戀桃花源》到《簡愛》《活著》,近百場的話劇表演,訓練出她突出的塑形能力,臺詞、形體、激情的表達,她在銀屏上的表演,就無需要靠導演的剪輯、導演的 “蒙太奇”來呈現(xiàn)。她演什么像什么。許多人忘不了她在《我的前半生》里飾演的唐晶,職場女強人外在的干練與內心的脆弱,絲絲入扣而魅力非凡,不搶戲而反襯了女主角,她就是這么精湛。
《中國機長》里,空姐的群像是塑造成功的,因為服裝與化妝的因素,拍攝節(jié)奏快速的因素,她們看起來每個人都很像,年輕、美麗,經(jīng)得起危機的考驗。影片的大部分故事都在飛機的非常態(tài)飛行中展示,面對著各種需要安慰與幫助的乘客,空姐們盡著自己的最大努力,她們克制著身體極度的不適,幾乎是忘我的。
“大家不用擔心,請把安全帶系好”,在搖晃的機艙中,畢男一直保持著最大的安定有序。“請相信我們的機長,我們會一起回去”。全體乘務員最大程度地安定,離不開乘務長有力的話語與鎮(zhèn)定的眼神。“袁泉的眼睛太有戲了”—許多觀眾如此評價。在室內的場面表現(xiàn)人物,最能見功力的,也只有眼神了。
“搞客”徹底投降,表現(xiàn)出他普通人膽小怕死的一面。他在乘務長面前“歸順”。
旅客的群像之中,觀眾印象稍微深刻的,“搞客”是一個,還有去看死去戰(zhàn)友的老兵,藏族的母子倆……其實旅客們都是有自己的戲劇性故事的,編劇應該把旅客部分的戲再編得精心一些,深化一些,在飛機遇難前來一個前后對比,突如其來的災難,會改變人與人的關系,空姐與乘客的關系肯定與平安時不一樣?;茧y之后,人性深處會有最深刻的東西自然流露。乘客們的戲劇性故事與機長在機艙擋風玻璃碎裂后十多分鐘的拼搏正是平衡的兩極,會造就影片的深刻感?,F(xiàn)在,乘客的素材平面化了,機長的動作也便紀錄片化了。既是故事片,就該把影片的藝術性做足。
與機長不同,畢男沒有感情戲,畢男又要有駕馭機艙的實力。唯一可體現(xiàn)的,就是演員的形體語言。袁泉能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身處壓力之下的乘務長畢男的人性。眾乘務員的慌亂,正襯托了她的鎮(zhèn)靜。她的沉重襯托了空姐們的輕松。
畢男與眾空姐是有點“隔”的,她們之間嘻嘻哈哈,而她則沉靜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旦需要她站出來,能夠那么鎮(zhèn)定。她沒有告白的人生故事仿佛你能讀得出來。一句話,袁泉的臉是有戲的,這便彌補了編劇沒給她寫戲的不足。
《中國機長》的最后,危機過去,眾人歡呼,機長走向乘客之時,機長與乘務長之間沒有互動。畢男給機長一個激情的擁抱?或者來自女性的即興的親吻? 兩個人戰(zhàn)斗在彼此不同的區(qū)域,命運息息相關。當難關克服之時,他們似乎應該有形體上的呼應。中國式的同事結果仍然選擇了微笑的沉默。慣于“疏離”的袁泉仍然是那冷靜的微笑。穩(wěn)重的張涵予仍然是指揮若定。如果他們倆在形體上有一些突破呢?那種質的飛躍,個性釋放方面的,可以顯示處理事故的艱難,重獲新生的慶幸。
一派冷然,牛且牛矣,但少了些熱的感染。那感染或許就是對人性認識的沖擊。
作者 新民晚報首席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