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厚
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需要精品力作。在今年的上海舞臺藝術作品評選展演中,有些作品還有進一步打磨、提高的空間。只有以真誠的藝術情懷和成熟的創(chuàng)作技能,用心去再現(xiàn)國家、民族成長發(fā)展的歷史足跡,才能真正彰顯出具有思想品格和感人至深的崇高之美……
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化旅游局共同主辦的2019年上海市舞臺藝術作品評選展演,歷時近3個月,圍繞“我和祖國共成長”主題,聚焦重大歷史題材、重大革命題材、重大現(xiàn)實題材,緊扣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黨100周年等重大時代節(jié)點,包括話劇、京劇、昆劇、滬劇、淮劇、滑稽戲、兒童劇、雜技劇、音樂劇、芭蕾、評彈、交響樂等不同藝術門類共19臺作品。它們聚焦藝術與政治的關系,為時代畫像,表現(xiàn)出上海文藝工作者巨大的創(chuàng)作熱情。
以紅色題材演繹上海的鐵骨柔情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作品。在今年的評選展演劇目中,紅色革命題材的作品超過三分之一。
上海雜技劇團的雜技劇《戰(zhàn)上海》,拉開了本次評選展演的序幕。它最大的亮點就是既滿足了觀眾對雜技藝術的期待,又超越了傳統(tǒng)的雜技藝術自身,對上海解放這段紅色歷史,用戲劇的形式加以呈現(xiàn),把雜技技巧與戲劇、舞蹈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藝術地再現(xiàn)了解放軍在上海地下黨組織和市民的協(xié)助下解放上海的英勇事跡,弘揚了共產(chǎn)黨人不忘初心的革命信仰與使命,是一部具有海派文化創(chuàng)新性藝術特質的作品。例如,在國際飯店“智取密件”一場戲里,以魔術“紙變玫瑰”“換裝術”等來表現(xiàn)地下黨白蘭在特務的眼皮子底下智取并轉移情報,展示出白蘭在群眾掩護下的智慧與勇氣。以“險走梅花樁”“蹦床”“云梯”等傳統(tǒng)的雜技技巧,來表現(xiàn)解放軍在外白渡橋與敵人交火,以及保衛(wèi)發(fā)電廠的驚險場面;傳統(tǒng)的“空中飛人”則注入了男女主人公的浪漫愛情??傊?,《戰(zhàn)上?!氛嬲龅搅嗽诒A魝鹘y(tǒng)雜技基礎上的推陳出新,使形式與內容做到完美的結合,給觀眾以驚喜。
上海滬劇院《一號機密》描寫了因中共高層領導人顧順章的被捕叛變,在白色恐怖下,富有經(jīng)驗的地下工作者陳達煒夫婦受黨委托,負責保管12箱建黨以來所有重要文獻“中央文庫”一號機密的故事。陳達煒的飾演者朱儉較好地駕馭了角色,演出了這一人物的病態(tài),在表面的平靜下隱藏著一個共產(chǎn)黨人堅定的使命感。女主人公韓慧苓的成長被演繹得較為層次分明,剛到上海的她在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忽聞姐姐犧牲的噩耗,姐夫陳達煒又要她假扮夫妻,羞憤中讓她猛甩了陳達煒的一個耳光。一切還來不及解釋,敵人借查戶口闖了進來,慧苓不得不隨機應變。就這樣她被卷入這場一號機密的保衛(wèi)戰(zhàn)之中,從對陳達煒的誤會、輕視到終于了解了他日夜抄寫的一號機密稿子對黨是何等重要,她由敬佩到愛慕,再到擔當起尋找黨組織的危險任務,完成了使命,這個角色塑造較為豐滿。
中福會上海兒童藝術劇院的《孩子劇團》是一部感人的、充滿正能量和童趣的兒童劇??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在黨組織的關心下,這些平均年齡12歲的孩子從上海出發(fā),途經(jīng)江蘇、河南、湖北、四川等8個省市,行程2萬多里,他們一路演戲,一路歌唱,小小年紀為宣傳抗日,喚醒民眾,播下了革命的火種,被贊譽為 “抗日戰(zhàn)爭血泊中產(chǎn)生的一朵奇花”。孩子劇團起于上海,歸于延安,是上海紅色文化中一顆耀眼的星星。劇中的小石頭為了取回在戰(zhàn)火中的兒童劇團團旗,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讓小觀眾們淚目。
上海戲劇學院的話劇《軍歌》豪邁而有氣勢,描寫文藝青年到延安成長的過程。主人公作曲家鄭律成從一心想進老虎團殺敵復仇到后來創(chuàng)作出《延安頌》《向前向前向前》的軍歌,成為真正的文藝戰(zhàn)士。全體演員的表演和歌唱情緒飽滿,具有很大的感染力。
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劇《春上海1949》,描寫國民黨少將的獨生子鄭揚帆在虹口一教會中學中共地下黨陳新新的影響和要求下,悄悄地畫了一幅毛澤東主席的肖像畫,這是上海解放時第一幅毛主席畫像,它的神秘感一致保持到最后。上音唱歌的優(yōu)勢在這部音樂劇里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上海京劇院《北平無戰(zhàn)事》的故事發(fā)生在1948年的北平,表現(xiàn)了中共地下黨員、北平銀行襄理謝培東、飛行大隊大隊長方孟敖等,為了北平古城的和平解放,舍生忘死與敵人周旋,形象地演繹出得民心者得天下。飾演謝培東的陳少云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了麒派藝術的特長,在表演分寸的拿捏上,可謂是細致入微。
上海評彈團的中篇評彈《初心》是根據(jù)黨的一大會址里珍藏、陳列的最早一本《共產(chǎn)黨宣言》,其保存者、早期共產(chǎn)黨員張人亞的事跡創(chuàng)作的。為了這本《共產(chǎn)黨宣言》、黨章等重要文獻,張人亞用生命守護,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堅守信念、不怕犧牲的奮斗精神。九位演員在敘事與角色扮演中轉換自如,特別是該篇第二回里的故事,比較扣得住觀眾。
上述這些紅色題材的作品注重人物的真情實感和家國情懷,傳遞出不忘初心的偉大精神,卻不失上海的鐵骨柔情。
以開放的姿態(tài)彰顯海派精神
上海民族樂團的《共同家園》是繼《英雄》之后的第二臺展演,它依托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用中外多種民族樂器來演繹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整臺音樂會動靜結合,加上旁白和多媒體背景,給人以聽覺與視覺的盛宴。其中俄羅斯樂手彈奏的三角琴與五位上海女樂手彈撥的阮相遇,在琴弦的跳動之間,是觀眾所熟悉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變奏曲。此外,從傳統(tǒng)嗩吶到亞美尼亞管,從現(xiàn)代搖滾風到電子琴音樂,和而不同,卻共同奏出振奮人心的時代氣象。還有那帶著草原泥土芬芳而來的馬頭琴與二胡的低吟淺唱、質樸而美妙的《詩經(jīng)》吟唱等,均聲聲入耳,動人心弦。最后的民族管弦樂《家園》把整臺音樂會推向了高潮,突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和諧相處,共建持久和平的家園主題。上海民族樂團放眼世界,以弘揚民族樂器文化為己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上海愛樂樂團的《潮》,以“潮”為意象,托物言志,時而深沉抒情,時而激越昂揚,時而熱烈歡快,時而大氣磅礴。在每一個跳躍的音符里,聽眾能感受到年輕的作曲家龔天鵬的充沛激情。在每一段百感交集的、浪漫的旋律中,能夠讓人聯(lián)想到當代中國在偉大理想的驅動下那波瀾壯闊、不畏艱險、砥礪前行的奮斗身影。在行云流水般傾瀉而出的音樂語匯之間,我們仿佛聽到了那奔向遼闊大海的江河濤濤聲,最后那激昂的、賦有一種壯麗之美的旋律是如此振奮人心,那是勢不可擋的奔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潮,令人心潮澎湃。
上海芭蕾舞團的《起點》包含了三位青年編導的作品。吳虎生的現(xiàn)代舞《難說再見》表達了失落與回憶,及重新起步。雙人舞《荊棘》則以柔美、古典見長。陳琪的《撞色系》包括男子雙人舞《共鳴》,舞者的肢體語言猶如機器人般,動作一致,節(jié)奏感很強?!栋秃针S想》里二個紅裙女孩以木偶的動作舞蹈,用三個雙人舞組成一個系列,歡快、詼諧而有趣?!恫淮嬖诘墓适隆芬阅凶拥氖终Z展開,從一段獨舞到男女雙人舞,從纏綿到女孩傷心哭泣,最后是一段三人舞,情緒表達較為酣暢。王昊的作品《角色》容量較大,在一個可推移的白色觀眾席上,坐著17位男女舞者,他們既是形態(tài)各異的觀眾,也是樂隊的樂手。其中一個男人從頭至尾一直昏睡不醒,直到最后突然一躍而起模仿演奏的動作,是一個頗耐人尋味的表達。
這三位有才華的年輕編導以抽象的現(xiàn)代舞語匯,表達了他們對人生的理解和對現(xiàn)代美學的追求。不過,有的作品有點費思量,舞蹈語匯與作品標題,以及與內涵的表達,還可以再貼近一些。
以大關懷再現(xiàn)上海市民的生活百態(tài)
上?;鼊F的《哎呦爸爸》表現(xiàn)了孤獨老人渴望兒女親情,不惜用發(fā)紅包、假裝富商親戚來吸引子女常回家看看,反映出當下的一個社會問題。劇中宋老伯的故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老伴走了,他的兒女回家來不是孝敬老父親,而是倒過來搜刮老父親有限的退休工資。宋老伯的故事令人心酸,特別是他最后把遺囑藏在一個陳年的餅干桶里,字里行間都是父親對兒女的愛。這個顏色黯淡的餅干桶暗喻了老宋夫婦生活的節(jié)儉,留給子女的錢財是他和已故的妻子嘴巴里一點一滴節(jié)省下來的。這一細節(jié)是給那些“啃老族”的照妖鏡,以孝為先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怎能忘卻?劇中另一位老人、鄰居陳老伯的女兒女婿則非常孝順他,他是另一類晚年幸福的人群代表。這部接地氣的、生活氣息濃郁的滑稽戲,亦莊亦諧,笑中帶淚,淚中帶笑,主題積極,令人反思。
文慧滬劇團的《心歸何處》是一部平實、煽情的戲劇,描寫了普通百姓的情和義。女主人公素珍一家是從安徽來滬的打工者,因丈夫不幸逝世,素珍掃了十幾年馬路去還清丈夫欠下的債。不料屋漏偏逢連夜雨,兒子因工傷癱瘓,素珍又查出患有肝癌。困境之中,垃圾車司機豪仁和街道干部莉莉都伸出了真愛之手。全劇圍繞著一個“愛”字做戲,那質樸的唱詞,句句打動人心,大上海還是好人多。
寶山區(qū)滬劇團的《苔花》涉及當今中國的教育問題。劇中郝老師因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兒子,扼殺他熱愛繪畫藝術的天性,兒子不得已去了醫(yī)學院,卻得了憂郁癥而自殺?;诓划敵醯暮吕蠋煱l(fā)現(xiàn)班上一位叫子龍的男生經(jīng)常不自覺做鬼臉、成績又不好,遭至家長責罵,同學看不起。郝老師用愛心激發(fā)出子龍的特長,在興趣小組里使他找回了自信。該劇提出了如何當好家長、老師,如何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以及全社會如何來構建一個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等問題,引起了許多觀眾的思索。兩位主演的表演質樸、細膩,唱得聲情并茂。在劇中扮演一群學生的小演員是“滬劇進校園”的培訓班學員,打造滬劇特色學校,正是寶山區(qū)的一個文化品牌。
新東苑滬劇團的《啊,母親》是寫母親教育兒子獨立的故事。女主人公素英是成功的企業(yè)家,身患肝癌晚期,看到兒子董梁整日游手好閑,泡在酒吧、網(wǎng)吧里夜不歸宿,急在心里。于是,她攆兒出門,并約法三章,要他自謀生路。董梁不解媽媽的良苦用心,在外遭流氓欺負而回家時,被拒之門外,故記恨母親。他在打工中漸漸成長并收獲了愛情。由于素英的手術沒有成功,母子陰陽兩隔,但她可放心而去了。飾演母親素英的沈慧琴在劇終前有段長達5分鐘的賦子板,66句唱詞,之后又是一段高潮唱段,沈慧琴一氣呵成,滬劇演唱功力非同一般。
以歷史做觀照,追尋國家與個體生命
上海話劇中心的《貴胄學堂》是一部黑色幽默話劇。表現(xiàn)清朝末年,清政府設立了貴胄學堂,將年輕貴族選派入學,學習西方科技。于是,在這個特定的學習空間里,來自三個方面的思想觀念進行了碰撞與角力。第一方是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博士林熙彥受聘當教習,把人生來就是自由平等的思想灌輸給學生,給他們講進化論等,遭到抵制。第二方是貴胄學堂總理兼以總教習裕王爺為代表的清政府根深蒂固的守舊派,認為科學就是滅君臣父子的,林熙彥傳授的是妖逆之言,兩人產(chǎn)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第三方是以秋琦、景潤和仁祥為代表的年輕貴族學生,他們對學習毫無興趣,熱衷于吃喝玩樂、對林教習反感甚至作弄。這座封閉的貴胄學堂,其實是中國閉關自守的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禁錮與開放、愚昧與文明、守舊與革新,發(fā)生了強烈的沖撞,這個腐朽沒落的清王朝統(tǒng)治的終結是歷史必然的趨勢。在藝術上,編劇黃維若秉承了他在《秀才與劊子手》特有的怪誕風格與黑色幽默,令觀眾在笑聲中進行反思。
上海昆劇團的《獅吼記》描寫風流才子陳季常與蘇東坡一起游春,蘇東坡帶著歌妓,被陳妻柳氏知道后妒意大發(fā),對陳責打、罰跪。陳生累極睡去,夢中與柳氏同去黃岡縣打官司,結果鬧出縣官、土地公公也都懼內。最后三人同去閻王處告狀,但當陳生得知閻王將對妻子用極刑時,打了退堂鼓。陳生夢醒后大徹大悟,對柳氏說:天下男子都懼內,豈獨陳慥一人。柳氏大悅,夫妻重歸于好。這部喜劇在保留昆曲的雅正之美的同時,展示了一種俚俗之美和諧趣之美。
上?;磩F的《紙間留仙》則是一部富有想象力的小劇場淮劇,描寫清高的蒲松齡與他筆下塑造的狐仙故事,在亦真亦幻中,展現(xiàn)其孤苦落寞的人生。歷史劇《徐光啟》則通過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兩次刀下救人的故事,揭示了官場里的腐敗和勾心斗角。雖然劇本還不太成熟,卻顯示了光啟民營劇團的社會責任感和對戲劇藝術的熱忱。
歷史、現(xiàn)實與未來是彼此關聯(lián)的,無論是現(xiàn)實生活還是歷史故事,還有許多東西可以讓我們去開掘去發(fā)現(xiàn),所以當下的舞臺藝術創(chuàng)作,有著極為豐富的創(chuàng)作資源。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需要精品力作。在今年的上海舞臺藝術作品評選展演中,有些作品還有進一步打磨、提高的空間。只有以真誠的藝術情懷和成熟的創(chuàng)作技能,用心去再現(xiàn)國家、民族成長發(fā)展的歷史足跡,才能真正彰顯出具有思想品格和感人至深的崇高之美。我們對來年的上海舞臺藝術充滿期待。
作者? 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