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長心
(上海市長寧區(qū)北新涇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0335)
血細胞分析是門診常規(guī)檢查,為臨床診斷用藥提供有價值的數據,當遇到紅細胞冷凝集的患者標本,消除冷凝集素對血常規(guī)檢驗干擾的常用方法是將標本于37℃溫育一定時間后立即檢測。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當患者冷凝集素效價較高時,該方法不能完全消除其干擾,應采取血漿置換加溫育的辦法進行處置,我們針對1例門診患者案例處置進行分析。
患者,男,71歲,2019年1月12日因胸悶劇烈咳嗽來我院門診就醫(yī),醫(yī)囑查血常規(guī)。
Sysmex XS-500i血液分析儀及配套稀釋液、溶血劑等,瑞氏染液,生理鹽水。
患者靜脈采血2毫升,上機檢測異常后,血液標本搖晃有細沙及少許片狀現象,推片瑞氏染色可見紅細胞凝集現象。
我基層醫(yī)院設施少,無 37度水浴箱,取容器調熱水至37度溫育標本,10分鐘后上機,WBC、HGB、PLT無顯著變化,RBC,HCT略有上升。
利用科室現有的條件,進一步采取血漿置換方法:1.160g離心標本5分鐘,用移液器插至血漿與血細胞交界面3mm處,將上層血漿緩緩取出記錄后棄掉,發(fā)現有部分紅細胞聚集成塊狀,特別明顯,再加入預溫的生理鹽水3ml充分混勻,離心棄上清液,如此反復洗滌2次,最后加入溫生理鹽水同處理前記錄的血量,徹底混勻后上機檢測。
RBC和HCT明顯上升,結果比較見表。
表 不同處理方法血常規(guī)結果
冷凝集是指人體被支原體感染以后,血清中產生的高滴度的寒冷凝集素。這種凝集素能和自己體內的紅細胞或"O"型血人的紅細胞,在0~4℃寒冷情況下產生凝集現象。對血常規(guī)的影響表現為:(1)RBC與Hb水平相差懸殊(正常人Hb/RBC約為30∶1)[1];(2)MCV升高,MCH與MCHC測定值與真值極度偏離健康人體血清幾乎都有低度的冷凝集存在,當其效價在1∶16以下時對血常規(guī)的影響很不明顯,即其效價越高,影響越明顯。在血常規(guī)檢測過程中如果出現紅細胞與血紅蛋白比例嚴重失調,紅細胞極低,應高度引起重視,首先考慮紅細胞冷凝集,并按照相應方法處置。郜紅琴等[2]做了幾種結果的比較,所以首先采取37度水浴的方法,這是最常見而且影響因素最小的,徐岳軍等[3]做了38例病人的比較,但是因為該患者凝集效價高,37度水浴不能解決,進而采取血漿置換的方法[4],更有效,但是血小板明顯減少,建議使用初始數值,對照中血漿置換后血紅蛋白有所下降,與操作有關,應該置換前記錄的標本量更精確,可以避免出現此種情況。
在社區(qū)醫(yī)院這種病例見得少,遇到紅細胞冷凝集時,看到儀器上的報警,不要慌,先涂片顯微鏡下觀察,看紅細胞是否出現凝集,然后快速采取措施,并及時與臨床溝通,說明情況,有利于醫(yī)生做出正確的診斷,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