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霞 徐雪平 謝曉君
(東莞市中醫(yī)院 廣東 東莞 523000)
腰硬麻聯合麻是骨關節(jié)科常用麻醉方式,術后惡心嘔吐是手術麻醉后患者常發(fā)生的并發(fā)癥之一,在臨床上其發(fā)生率可達20%~80%[1],該并發(fā)癥不但影響患者的進食,同時嚴重的惡心嘔吐不僅能導致患者營養(yǎng)缺乏、脫水和電解質失衡,,還會影響手術切口愈合,降低了患者的依從性,對患者的術后恢復產生不利影響[2]。中醫(yī)認為,惡心嘔吐癥狀起因于胃失和降,則可氣逆于上,若邪氣犯胃或胃失和降,則發(fā)生惡心嘔吐[3]。穴位貼敷和穴位按摩是中醫(yī)常見中醫(yī)操作,且簡便、價廉、安全、有效,已得到患者的廣泛認可。因此,選取2018年1-6月在本院進行腰硬麻聯合麻手術120例患者,探討干姜粉貼敷聯合穴位按摩預防術后惡心嘔吐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120例于2018年1-6月在本院進行腰硬麻聯合麻手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PFNA內固定44例,髖關節(jié)置換42例,膝關節(jié)置換34例。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60例。對照組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68~98歲,平均年齡(30.28±10.82)歲。實驗組中,男31例,女29例,年齡66~92歲,平均年齡(28.14±10.5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術前均無眩暈癥、精神類疾病等;②近期均未使用可導致惡心嘔吐副作用的藥物以及止吐藥物;③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②有胃腸道梗阻或肝腎功能嚴重受損者;③不同意參與本試驗者。
1.2.1 對照組患者采用腰硬麻術后常規(guī)護理 患者禁食,出現惡心嘔吐時,及時清理嘔吐物,幫助患者擦凈口角及面頰部嘔吐物,溫水漱口,并用護理墊鋪在枕套上,避免污染的床單位,嘔吐嚴重者使用甲氧氯普胺止吐治療。實驗組采用干姜粉貼敷聯合穴位按摩預防術后惡心嘔吐,具體方法如下。①穴位按摩:患者從手術室返回病房后,即開始給患者進行穴位按摩:患者平臥、手掌向上,操作者用拇指指腹按壓內關穴,按壓程度由輕到重,使患者感到局部有酸、麻、脹、痛感,每次按壓5-10min,每2小時重復按摩,在按摩的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有無的惡心嘔吐情況。②穴位貼敷:采用干姜粉貼敷雙側內關穴。具體措施:將5g干姜粉,加入適量75%酒精調成糊狀,在患者穴位按摩后5~10min后從即進行雙側內關穴貼敷,注意觀察患者皮膚局部皮膚有無痕癢、紅腫。貼敷期間毎2小時進行穴位按摩內關穴5~10min,干姜粉貼敷6小時撕掉。穴位按摩持續(xù)每2小時按壓5~10min。
1.2.2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和程度。惡心嘔吐程度評價:[5]采用WHO制定的分級標準:0級:為無惡心嘔吐;Ⅰ級:為患者有輕微惡心感覺,但未發(fā)生嘔吐;Ⅱ級:為患者存在中度惡心,術后24h內嘔吐3~5次;Ⅲ級:為患者存在嚴重惡心情況,術后24h內嘔吐>5次,伴有大量消化液丟失。
所得數據采用χ2檢驗。
表1 兩組患者術后24小時惡心嘔吐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術后24小時后PG-SGA整體評估分級情況比較[n(%)]
干姜粉貼敷聯合穴位按摩預防骨科術后惡心嘔吐,是根據穴位治療作用與干姜的藥理作用,共同發(fā)揮其綜合效應[3]。內關穴屬于手厥陰心包經,具有寧心安神、理氣和胃和中降逆等[6],干姜粉味辛、性溫,入胃、脾、肺經,主治嘔吐、脹滿、泄瀉。[7]干姜粉中的主要成分姜烯酮、生姜酮,可透過內關穴作用于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系統,促進人體的神經、體液調節(jié)作用使胃腸蠕動減慢,從而起到鎮(zhèn)吐功效.先通過按摩內關穴使上、中、下三焦氣體通暢、再進行干姜粉貼敷讓干姜粉藥效成分隨著氣體流入胃部,達到預防惡心嘔吐的作用。比較兩組兩組患者術后24小時惡心嘔吐情況:實驗組無惡心嘔吐51例有效率85.0%,對照組無惡心嘔吐16例有效率26.6%,比較兩組患者術后24小時后PG-SGA整體評估分級情況:實驗組A級55例有效率95.0%,對照組A級23例有效率36.6%。兩者比較均高于對照組。
綜上,采用干姜粉貼敷雙內關聯合穴位按摩,可以促進穴位藥物的吸收,使藥效增強,從而有效預防腰硬麻聯合麻術后惡心嘔吐,方法簡單、副作用少,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