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春美
(什邡岷德燒傷醫(yī)院燒傷科 四川 德陽 618400)
面部燒傷屬于一種較為常見的燒傷病例,熱力是導致該病癥的主要原因,當面部燒傷發(fā)生時,往往會對患者的顏面、頸部以及眼瞼等位置皮膚組織產生損傷。對面部燒傷實施治療時,不僅需考慮最終的治療效果,而且需注重治療所需時間和瘢痕產生對患兒面部美觀性所產生的影響,因此對面部瘢痕實施治療,應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對瘢痕的形成予以預防,促使瘢痕減少,最大程度的降低面部燒傷對患者生活質量所產生的影響。目前,治療面部燒傷的方法主要可分為兩種,即濕性治療方法和干性治療方法,由于兩種方法均無統(tǒng)一的應用標準,所以本文選小兒面部燒傷患兒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濕潤暴露療法的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2015年1月-2018年12月選小兒面部燒傷患兒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患兒。對照組患兒男女性比為29:21,年齡8個月~11歲、平均年齡(8.5±2.55)歲,燒傷面積1%~25%,燒傷程度為淺Ⅱ度燒傷的患兒有20例、深Ⅱ度燒傷的患兒有14例以及Ⅲ度燒傷的患兒有16例;觀察組患兒男女性比29:21,患兒年齡7個月~11歲、平均年齡(8.3±2.35)歲,燒傷面積2%~24%,燒傷程度為淺Ⅱ度燒傷的患兒有20例、深Ⅱ度燒傷的患兒有16例以及Ⅲ度燒傷的患兒有14例。對照組和觀察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燒傷面積以及燒傷程度等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燒傷原因主要為蒸汽燙傷、火焰灼傷以及熱液燙傷;(2)燒傷2小時之內送往醫(yī)院展開治療;(3)對所有使用的藥物不存在過敏史;(5)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排除標準:(1)面部存在嚴重感染的燒傷患者;(2)存在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3)存在免疫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
對照組患兒應用磺胺嘧啶銀干燥暴露療法展開治療,觀察組患兒應用濕潤暴露療法展開治療,具體步驟如下:當患兒為Ⅱ度燒傷時不對創(chuàng)面實施清理,直接在創(chuàng)面上應用無菌壓舌板進行濕潤燒傷藥膏的涂抹,涂抹厚度在1.0~1.5毫米之間,間隔4~6小時換一次藥,且在涂抹前采用無菌棉對創(chuàng)面殘余的藥物和分泌物擦除?;純簽棰蚨葎?chuàng)面水泡時,則首先采用無菌注射器進行穿刺吸出,從而保證水泡皮的完整性,可在燒傷發(fā)生72小時后將水泡去除?;純簽棰蠖葎?chuàng)面時,先耕耘,再采用壞死組織薄化技術進行蠶食清創(chuàng),逐步清除壞死組織,盡量不損傷正常組織,聯合使用濕潤燒傷膏促進壞死組織液化,殘存的原位干細胞再生,肉芽組織生長,創(chuàng)面皮島長出,逐漸上皮化愈合。燒傷面積超過10%時,應積極實施全身治療,比如:補液預防休克、抗感染以及營養(yǎng)支持等,持續(xù)使用抗生素5到7天等。此外,應對患兒實施飲食護理,以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纖維素的飲食為主,可適當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從而保證大便的暢通。同時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當患兒發(fā)生休克、嘔吐、腦水腫、急性胃擴張等并發(fā)癥時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
比較分析兩組治療效果、愈合時間和疼痛時間、創(chuàng)面感染發(fā)生情況以及瘢痕形成情況。
治療效果:完成治療后,患者的創(chuàng)面完全愈合且臨床癥狀與體征完全消失為治愈;完成治療后,患者的Ⅱ度創(chuàng)面愈合程度大于等于50%且臨床癥狀與體征得到顯著改善為有效;完成治療后,患者的Ⅱ度創(chuàng)面愈合程度小于50%且臨床癥狀與體征未得到改善為無效[1]。
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完成后,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00%,對照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6.00%,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比較(例)
愈合時間和疼痛時間與對照組患兒相比較,觀察組患兒顯著較短(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愈合時間和疼痛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患兒的愈合時間和疼痛時間比較(±s,d)
?
治療完成后,觀察組患兒的創(chuàng)面感染發(fā)生率為8.00%(4例),對照組患兒的創(chuàng)面感染發(fā)生率為22.00%(11例),觀察組患兒的創(chuàng)面感染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χ2=3.843,P<0.05)。
對照組深Ⅱ度燒傷患兒中形成瘢痕患兒數有2例,Ⅲ度燒傷患兒中形成瘢痕患兒數有5例,瘢痕形成率為14.00%,觀察組Ⅱ度燒傷患兒無瘢痕形成的患兒,Ⅲ度燒傷患兒中形成瘢痕患兒數有1例,瘢痕形成率為2.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91,P<0.05)。
熱力作用、理化因素導致人體面部皮膚組織受損的情況被稱之為面部燒傷,而當面部燒傷發(fā)生后,則會導致面部皮膚組織發(fā)生壞死、變性,甚至出現碳化、焦痂等情況。按照燒傷嚴重程度,可分為Ⅰ度燒傷、淺Ⅱ度燒傷、深Ⅱ度燒傷以及Ⅲ度燒傷,不僅給患兒造成了嚴重的疼痛感受,而且對患兒的面部美觀性產生了嚴重影響,為此,對面部燒傷實施治療時,不僅需考慮最終的治療效果,而且需注重治療所需時間和瘢痕產生對患兒面部美觀性所產生的影響,而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具有重大意義[2]。
目前,治療面部燒傷的措施主要可分為兩種,即磺胺嘧啶銀干燥暴露療法和濕潤暴露療法,且具有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就磺胺嘧啶銀干燥暴露療法而言,雖然治療效果顯著,但相關要求較為嚴格,一旦發(fā)生操作不當,則極易導致感染發(fā)生,甚至會致創(chuàng)面愈合延長,并增加患兒的痛苦[3]。其中干燥法的缺點主要可體現為創(chuàng)面疼痛很明顯,創(chuàng)面干燥緊繃,經常干裂出血,患兒痛苦。同時因為疼痛出血的原因導致患者不愿活動,后期常常導致功能受限,愈合后皮膚瘢痕重,色差大,不美觀。濕潤暴露療法則屬于一種順應了機體組織生長機制以及修復規(guī)律的治療措施,有效針對燒傷創(chuàng)面的生理變化,繼而對創(chuàng)面的局部微循環(huán)起到了改善作用,即促使瘀滯區(qū)域的休克細胞被復活,繼而提升了上皮細胞的生長速度,最終促進了毛細血管的修復和生長。具體而言,濕潤暴露療法的優(yōu)勢在于創(chuàng)面保持一定的濕潤,不干燥不出血不疼痛,治療期間患兒活動自如,愈合后患兒的功能不受影響,皮膚瘢痕輕,色澤美觀[4]。從本文的研究結果可獲知,治療完成后,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00%,對照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6.00%,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與郭建忠[5]等人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88%,對照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6.92%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小兒面部燒傷患兒中采用濕潤暴露療法實施治療的效果顯著,縮短了患兒的愈合時間和疼痛時間,同時降低了創(chuàng)面感染的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