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熙茹 譚強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及錄像觀察等方法,對國際體聯(lián)頒布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體操比賽賽制進行深入分析,旨在探索新賽制的變化方向及對我國體操隊所產(chǎn)生的影響,為我國體操隊備戰(zhàn)東京奧運會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4+2”賽制;我國體操隊;東京奧運會;備戰(zhàn)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8.2?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9.02.027
中國體操隊歷來都被稱之為“夢之隊”,但在經(jīng)歷北京和倫敦奧運會的輝煌后,里約奧運會中國體操隊陷入到前所未有的低谷。缺乏領(lǐng)軍人物、比賽成功率不高、國際話語權(quán)缺失等各種原因的出現(xiàn),導致整個里約周期中國隊的成績都不理想。2016年底,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頒布了2020年東京奧運會體操比賽的技術(shù)規(guī)程,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變化為團體參賽人數(shù)的再次縮減,繼倫敦奧運會團體參賽人數(shù)縮減至5人后,國際體聯(lián)將東京奧運會的團體參賽人數(shù)再次縮減至4人,但同時又新增兩個個人項目的參賽名額,即“4+2”賽制。團體賽人數(shù)的減少,意味著每個運動員要承擔的項目增多了,這對于缺乏全能型選手的我國來說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困擾;而新增的兩個個人項目的參賽名額,對我國來說是挑戰(zhàn),但更是機遇。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頒布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4+2”賽制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錄像觀察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邏輯分析法。
2研究結(jié)果與分析
2.1“4+2”賽制解讀
即每個代表隊可派4人參加團體比賽,另派2人參加個人項目的比賽。團體資格賽為“4-4-3”賽制,決賽則采用“4-3-3”賽制,“4+2”中的“4”如果在團體資格賽中獲得個人全能前24和單項前8名,那么其同樣可獲得該項目決賽的資格,也就是說參加團體賽的4人既可以參加團體比賽,又可以參加個人項目的比賽。
2.2“4+2”的名額競選方式
2.2.1團體比賽4人名額的競選方式
團體比賽的名額以國家為單位,由2018年世錦賽團體決賽和2019年世錦賽資格賽決定,4個具體名單由每個參賽國家自行支配,獲取團體比賽資格的隊伍可任意選派4名選手參加東京奧運會。2018年世錦賽,所有隊伍都可報名參加團體資格賽,每支隊伍由5名選手和1名替補組成,資格賽中獲得前3名的隊伍,直接獲得東京奧運會的團體參賽資格。
2.2.2個人項目參賽名額的競選方式
2.2.2.1競選原則
個人參賽名額分為2種類型,分別是選手本人和整個國家。前者不允許轉(zhuǎn)讓,如果發(fā)生意外退賽,由排名靠后的選手遞補;后者則可以由國家任意選派選手參加。個人項目的參賽資格由2019年世錦賽資格賽全能和單項決賽排名、2018-2020年的單項世界杯賽積分、2020年全能世界杯賽積分和2020年的洲際比賽全能決賽共同決出,其中前兩種比賽的名額為選手本人獲得、后兩種則授予整個國家。
2.2.2.2競選方式解析
個人項目參賽名額的競選主要有4種方式,參加世錦賽、單項世界杯、全能世界杯和洲際比賽。世錦賽的35個名額主要是針對于一些團體實力較弱或無法組成5人團體的國家而設置的,因為對于美中俄日等傳統(tǒng)體操強國來說,團體席位足以保障。而單項世界杯、全能世界杯和洲際比賽的名額對于其他國家而言需全力去爭取。通過單項世界杯獲取的名額授權(quán)于選手本人,且該選手在東京奧運會只能參加該項目的比賽,意味著該名額的獲取不僅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更是國家內(nèi)部選手與選手之間的競爭,甚至是國家內(nèi)部項目與項目之間的競爭。
2.3“4+2”賽制給我國體操隊帶來的挑戰(zhàn)和機遇
2.3.1缺少頂尖全能選手成為我國團體項目中的最大隱患
團體參賽人數(shù)的減少,意味著每名運動員在團體決賽中承擔的比賽項次由原來的男子3.6項、女子2.4項變?yōu)槟凶?項和女子3項(見表2),而且運動員們承擔的4項或3項還必須具有相互補償性。而在實際情況中,每名運動員都承擔4項或3項且相互補償?shù)那闆r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頂尖全能選手的重要性再一次被凸顯,能夠上滿6項或4項的全能選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隊友的項目短板,同時也能夠為教練員擴大排兵布陣選擇的余地。
自楊威退役后,我國男子全能就一度進入到低迷狀態(tài)。倫敦奧運周期更是為了保團體的利益最大化,戰(zhàn)略性地放棄了全能項目的爭奪,以致2012奧運會我國無人進入到全能項目的決賽。里約奧運周期中,我國陸續(xù)涌現(xiàn)了像林超攀、鄧書弟及肖若騰等全能新秀,選手在“量”上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他們都存在1-2個弱項及比賽經(jīng)驗不足,與日本隊還有“質(zhì)”的差距。在不久前剛結(jié)束的2017年體操世錦賽中,肖若騰和林超攀打破了日本連續(xù)8年的統(tǒng)治局面,包攬了全能的冠亞軍,為我國在東京奧運周期開了一個好頭。但兩位中國選手的吊環(huán)成績均在13.800上下,與烏克蘭選手維尼亞耶夫相差0.7分,若將來他們同時參加東京奧運會,那會很大程度拉開我國與對手之間的差距。因此,在保證強項的完成基礎上,努力提高弱項的難度分,讓全能選手的綜合實力再上一層樓,才有機會在東京奧運會上與主場作戰(zhàn)的日本隊一爭高下。
相對于男子全能,自我國女子體操隊建隊至今,一直沒能奪得全能項目的金牌,最好成績?yōu)榻曉丛?010年鹿特丹世錦賽中獲得的第2名。到了里約奧運周期,看似全能人才較為富裕的中國隊,卻創(chuàng)造了以往奧運周期全能項目的最差戰(zhàn)績,究其原因在于我國全能選手偏科極為嚴重。要想重回2008年奧運會的巔峰,2個實力較強的全能選手(上滿4項)搭檔2個雙項選手,或3個全能選手搭檔1個雙項選手將是最合理、最具競爭力的搭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