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強 周宏強 崔誠 王永珠 寶雞職業(yè)技術學院 陜西寶雞 721013
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校園局域網、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信息化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教育領域中,一場信息化的顛覆性變革正轟轟烈烈地發(fā)生著,互聯網+教學也成為各類院校教學的重要形式,目前的互聯網教育基本的形式包括直播、錄播、直播面授和一對一四種,對于高職院校,錄播的線上課程資源+線下課堂教學已成為最適合的互聯網+教育教學形式,共享型專業(yè)教學資源庫是較早出現的能夠實現此種教學形式的平臺。
國內從2011年開始共享型專業(yè)教學資源庫建設,我院從2013年也開展了利用共享型專業(yè)教學資源平臺開展了互聯網+教學。通過對省內20余所高職院校使用共享型專業(yè)教學資源庫開展互聯網+教學情況的調研和總結,對應用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加以總結,提出改革的策略,并對改革后的教學效果加以分析,得出利用平臺進行互聯網+教學的方法。
隨著,出現了包括共享型專業(yè)教學資源平臺大學MOOC、藍墨云等多種形式的互聯網+教學,等教學模式和平臺層出不窮,微課圈、騰訊課堂、網易云課堂、藍墨云班課、超星學習通。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fā)展,各高職院校都積極進行了互聯網+教學的改革,采取了多種互聯網+教學形式,根據對陜西省各高職院校的調研,2017年之前主要的形式為共享型專業(yè)教學平臺,近年隨著手機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更多的形式為藍墨云班課和超星學習通,如表1所示。
自2013年起,陜西10余所高職院校陸續(xù)開始建設共享型專業(yè)教學資源平臺,進行互聯網+教學,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了改革,在平臺上,平均每所學校開設300余門的課程,單所學校最高訪問量達到了9429866,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也存在不少問題,近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手機端的藍墨云班課、超星學習通等互聯網+形式也快速發(fā)展,而共享性專業(yè)教學資源平臺也以優(yōu)慕課的形式再次發(fā)展和更新。
表1 省內職業(yè)院校開展互聯網+教學改革情況統計表
(1)教學資源的形式不夠豐富和生動,大部分是紙質教學文件的電子化,視頻動畫等適合網絡傳播教學的形式較少,.教學資源質量不夠高,缺乏專業(yè)性和藝術性,對學生吸引力不足。
(2)“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職教思想貫徹不夠深入,資源建設缺乏企業(yè)應用情景,共享型專業(yè)教學平臺上各類資源仍以理論知識的講解占主要比例,實操相關資源較少。
(3)教學資源建設缺乏可持續(xù)性, 教學資源建設很多都是為了“評估”或者“示范”而建設,“評估”或者“示范”完畢資源建設和維護便處于停滯狀態(tài)。
(4)教學資源的共享性不夠,大部分院校的教學資源僅對本校學生開放,而不能和其他院校以及社會求知者共享。
(5)共享型資源平臺的互動性差,教師仍然定位為單向的知識傳播者,師生交流不暢,不能實現翻轉課堂。
(6)共享型資源平臺上各職業(yè)院校課程低水平重復性建設,缺乏協調和配合,教育資源建設規(guī)劃不完善。
(7)大多數教師意識到了互聯網+時代教學方式重要性和有效性,但是,潛意識依舊保留著傳統教學方式,所以,在變革教學方式時,采取的態(tài)度依舊是抵制和排斥。
(8)管理體制不夠完善,激勵措施少,教師缺乏持續(xù)進行互聯網+教學的動力。
(9)共享型資源平臺使用效果評價不夠多元化,往往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進行評價,導致平臺的改進不夠及時和有效。
(1)省級教育管理部門要協調、組織和管理各職業(yè)院校進行共享型專業(yè)教學資源平臺的建設,不能搞一窩蜂,每個學校每門課程都建設,要整合并優(yōu)化教育資源,根據各職業(yè)院校的特點和專業(yè)課程的優(yōu)勢協同分工,在平臺上集中力量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以提高平臺的建設效率和質量。
(2)各高職院校要制定相應的管理體制和激勵措施,以提高教師利用共享型專業(yè)教學平臺進行互聯網+教學的積極性。
(3)要研究和制定資源共享的體制和辦法,提供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渠道,并給予版權的保護和獎勵,以利于資源充分共享,實現平臺的開放性。
(1)教師需要革新教學理念,在教學中積極利用共享型專業(yè)教學平臺進行互聯網+教學。并且轉變教師角色定位。將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主宰”角色轉換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合作者和幫助者。實現翻轉課堂教學。
(2)教師要積極進行培訓和學習,提高信息化工具的應用能力,尤其應針對課程中的難點重點,拍攝制作相關的視頻和動畫,并通過平臺網路進行大范圍的傳播,提高平臺課程資源的形式豐富度和生動度。
(3)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對學生也要進行互聯網+學習的培訓,使學生熟悉共享型專業(yè)教學資源平臺的結構、使用方法,鼓勵學生下載安裝共享型專業(yè)教學資源平臺配套升級的優(yōu)慕課APP。
高職院校要和企業(yè)共同開發(fā)符合崗位能力要求的課程資源,引進企業(yè)的生產案例、項目,解決互聯網+教學閉門造車,課程資源形式單一,和生產實際結合度不高的問題。
2013年起我院開始利用共享型專業(yè)教學資源平臺進行互聯網+教學,并在使用過程中積極進行改革,制定了《寶雞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學資源庫管理制度》等體制文件,整合并優(yōu)化教育資源,在平臺上集中力量建設護理、機械制造與設計、會計電算化三個重點專業(yè)30余門相關課程,革新師生教學觀念,鼓勵和引導師生利用共享型專業(yè)教學資源平臺進行互聯網+教與學。并加強“校企合作”,與寶雞市相關企業(yè)單位共同開發(fā)建設課程資源,共享型專業(yè)教學資源平臺的用戶注冊數、在線數和教學效果大幅提升。證明了改革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