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荷菲
摘要:在新形勢下,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促進了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因此人們群眾對于文化生活方面的追求也逐漸提高,在這種背景下,提高了對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要求,當前,我國在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中還存在若干問題,本文對這些問題簡要分析,并提出具體的發(fā)展對策。
關鍵詞:新形勢;群眾文化;建設;問題;發(fā)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3-0264-01
一、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意識不夠
當前我國在文化建設方面從領導到基層群眾都對沒有足夠的意識,部分地區(qū)的領導,將工作重心放在了發(fā)展經濟方面,錯誤認為只要經濟實力雄厚就可提高群眾生活質量,沒有注重群眾精神文明的建設,因此,對群眾文化建設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群眾本身對文化意識也相對薄弱,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中,人們將生活重點放在了謀生方面,忽略了自身的文化追求,也是影響群眾文化建設的主要原因。
(二)文化建設資金不足
在群眾的文化建設上需要物質基礎,因此在建設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但從當前我國群眾文化建設上來看,資金來源有限,而且數(shù)額較少,不能為日常的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支持,缺乏文化活動所需的服裝、道具、以及場地等,打消了群眾對文化活動參與的積極性。此外,部分地區(qū)的有關部門雖然對文化建設方面投入部分資金,但是仍然不能滿足大部分群體受益,因此,缺乏文化建設資金,導致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停滯不前。
(三)文化活動單一
當前我國基層群眾的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著活動方式單一,主題不明確的問題,大多數(shù)為群眾自發(fā)組織的廣場文化,如:廣場舞、大秧歌、健美操等,難以滿足不同群眾對不同文化的追求。單一的文化活動形式不能提高群眾對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因此制約著我國群眾文化建設的進程。
二、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中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提高文化意識
在群眾文化建設方面,首先應提高各級領導以及群眾對文化建設的意識程度。各地區(qū)領導方面,應積極制定完善的文化建設機制,在各級部門的文化建設工作中保證建設工作的具體落實,為文化建設提供更多的資源,對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同時,將基層群眾的文化建設的成果納入各地區(qū)文化部的工作考核當中,此外,還應建立各種激勵制度,激勵基層群眾踴躍參與到文化建設工作之中,為文化建設注入新鮮的活力。通過提高各級領導對群眾文化建設的意識,完善文化建設機制,進而提高群眾對文化建設的意識程度,使其順應時代發(fā)展形勢,積極參加各種文化活動,為群眾文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增加文化建設資金投入
資金是群眾文化建設的主要支撐力量,因此,只有在文化建設方面增加資金上的投入,才能為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促進基層群眾的文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在群眾文化建設上增加資金投入,還可促進文化活動形式的多樣化以及規(guī)范化,使文化活動可以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們需求。
具體可通過以下幾方面增加文化建設方面的資金投入:第一,由各地區(qū)的政府進行專項財政撥款,對各級文化部的文化建設工作提供支持,鼓勵文化部門為群眾舉辦多樣化的文化活動,促進各地區(qū)的文化建設工作;第二,為吸引各地區(qū)的企業(yè)積極參與文化建設工作,政府可出臺相關優(yōu)惠政策,制定出具有特色的文化項目,形成政府、地方企業(yè)共同參與的文化建設形式,為基層群眾的文化建設吸納更多的資金投入;第三,社會當中的集體或者個人也可為相關文化建設活動提供必要的支持,如:為文化活動籌資、提供文化場所等,以資源共享的方式為文化建設提供支持。
(三)建立多樣化文化活動
新形勢下,要使群眾文化建設滿足不同群眾的需求,需要建立多樣化的文化活動形式,可具體通過節(jié)日文化豐富群眾文化活動,因為群眾對節(jié)日有更高的參與熱情,因此,可利用節(jié)日文化促進群眾文化的建設,同時還可促進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在具體的文化建設活動中,將富有優(yōu)秀價值的節(jié)日文化和文化活動相結合,促進建設活動常規(guī)化,既可增加群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又可促進文化活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此外,在群眾文化建設上,除廣場文化之外,還應大力發(fā)展團體文化以及藝術館類型文化,可通過尋找民間的藝術高手組成民間團體,為群眾提供藝術表演。還可由政府組織群眾參加文化藝術館等方式,從多個方面不斷豐富群眾文化活動類型,促進群眾文化建設。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我國群眾文化建設工作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因此,各地區(qū)的文化部門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通過提高各級領導和地方群眾的文化意識、增加文化建設資金投入、為群眾建立多樣化文化活動等方式提高群眾文化建設水平,發(fā)揮文化建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