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剛
摘要: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承載,也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音樂具有很強的民族特色,不同的民族音樂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他不僅能夠給人不同的感受,同時也能夠勾起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懷,能夠讓學生們體會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民族音樂從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傳遞民族文化的作用,它能夠讓文化運用音符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能夠讓源遠流長的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關(guān)鍵詞:小學生;民族音樂;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3-0094-01
一、小學生民族音樂學習存在的問題
1.忽略學生們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很多老師由于受到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在教學中教學目的過于強烈,無非就是讓學生們掌握相關(guān)的知識,達到學校要求的教學目標而己。老師已經(jīng)習慣了主宰課堂,老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們根據(jù)老師的指示按部就班的進行。整個過程中學生們只是被動的配合,并沒有學習的積極性。老師只注重教學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們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們對民族音樂的學習沒有興趣,學習的效率和質(zhì)量都不太理想。
2.教學方式單一枯燥。在小學的民族音樂課堂教學中,老師的教學方式非常的單一,無法滿足學生們的需求,導致學生們學習興趣不高,沒有學習的欲望,學習的效率非常的低。老師通常采用的教學方式就是先給學生們唱一遍,然后帶領(lǐng)學生們唱,當學生們遇到問題時進行必要的指導,然后進行作業(yè)的布置。幾乎每一天、每一節(jié)課都是這樣的重復教學,時間久了學生們便會感到厭煩,因此缺少學習的積極性,影響民族音樂的學習。
3.不注重民族音樂的教學。在這個應試教育的社會中,很多老師會因為民族音樂不是學生們升學考試的必考科目而不重視音樂的教學。有的學校雖然設置了相關(guān)的課程,但是并沒有真正的落實教學,課程的設置只是一種形式。很多文化課的老師會占用音樂課的時間進行教學,導致音樂課程教學的時間等于虛設,影響音樂的教學。
二、培養(yǎng)小學生民族音樂學習興趣的策略
1.進行示范教學。示范教學擁有很大的作用,自制樂器就是一種常見的示范教學形式,它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它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堅強毅力——不怕困難、堅持到底。自制簡易樂器的含義很廣,它既包括自尋音源材料,用以探索、表現(xiàn)、體驗音樂的進行、休止、速度、力度、段落、情緒等,還包括制作各種簡易的樂器,如鈴鼓、酒瓶吹奏樂器、自制彈撥樂器等。如在欣賞民樂合奏時,我讓學生組建快樂的小樂隊,因為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就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主題的演奏活動。課前可以把主動權(quán)讓給學生,讓他們自帶茶杯、酒瓶等適合做打擊樂器的材料,課上組織學生們進行操作。然后利用制作的學生敲敲打打,這樣不僅僅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也有利于學生們學習興趣的提高。合作學習充分地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個環(huán)節(jié)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整個欣賞活動中,陶醉在創(chuàng)設的音樂情境中,盡情地表達對樂曲的感受。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首先離不開老師的作用,沒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就像黑夜中沒有燈火照明一樣,然而老師的錯誤帶領(lǐng)或者說師生之間存在隔閡,也會使學生置身與茫茫黑夜中。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們常會說他們喜歡上某位老師的課,往往這些老師之所以討學生喜歡是因為他們能把課堂的氣氛搞活躍,激起了學生們的興趣,學生們自然而然的在課堂上提起了精神,大大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讓老師在學生中產(chǎn)生這種效果,這就需要老師平時多注意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所思所想,以及關(guān)注他們的生活。培養(yǎng)與學生之間的感情,為創(chuàng)建活躍的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課堂上,以最簡潔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教學,把音樂用奇妙而有趣的語言變成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的推動力,使所教內(nèi)容成為教師和學生的興趣中心,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這些都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
3.豐富教學內(nèi)容。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wǎng)絡技術(shù),讓學生從不同的層次、角度了解與民族音樂相關(guān)的文字、音響、圖像等多種信息,幫助學生形象、準確地感受和認識。通過欣賞各種音樂資料,學生如身臨其境,從而反復聆聽與體味,加深對作品資料的理解。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自己家鄉(xiāng)的民族音樂進行調(diào)查研究,使其近距離、真實地接觸民族音樂,而通過學生的自我介紹則可讓大家了解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利用信息技術(shù)手段,提供給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體驗,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此,我在音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以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使學生在直觀、具體、生動、有趣的課堂氣氛中更好地學習民族音樂。
三、結(jié)語
在小學的民族音樂教學中,老師要能夠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老師要能夠更新教學思想,豐富教學內(nèi)容,注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學生們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提高民族音樂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徐亞飛.淺談中小學生對民族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J].音樂大觀,2013(07).
[2]林佳楠.淺談如何培養(yǎng)中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J].音樂大觀,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