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改自己的習作
張伯華:畢業(yè)于首都師范大學。現(xiàn)任中國教師發(fā)展基金會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校園文化建設(shè)專項基金學術(shù)顧問委員會副主任,CCTV中學生頻道教學顧問,中國青少年寫作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首席作文專家,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少年報社少年新聞學院客座教授,北師大《百思迪威作文教程》主編兼客座教授等職。由于其在作文教學方面成效顯著,在網(wǎng)上被譽為“中國作文第一人”。
小學生寫習作一落筆就成為佳作的現(xiàn)象極為少見,基本上都需要對習作進行修改。那么,怎樣修改自己的習作呢?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從觀察上找毛病。
小學生習作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觀察不細。
要獲得信息,必須要觀察。觀察是有學問的,粗枝大葉地看上一眼,很容易出問題。
一篇習作如果在觀察時就出現(xiàn)了誤差,文中肯定會有硬傷。
修改時,應先從觀察的角度審查一下文中的描述是否符合實際情況。
1.我家有一棵大棗樹,樹干兩個人都抱不過來。
2.頂著牛毛細雨,我來到學校,衣服全濕透了。
這兩句話是明顯的病句,病就病在觀察上。
第一句話中的“大棗樹”太大了,連“兩個人都抱不過來”——世上有這么“大”的棗樹嗎?
第二句話中的“牛毛細雨”也很難使衣服“全濕透”。
所以,修改習作,要先從這些明顯的漏洞入手。
第二,從選材上找毛病。
選材是一項慎重的工作。拿到題目后究竟寫什么,要好好想一想。
比如寫《一件難忘的事》,難忘的事很多,究竟寫哪一件,應該先進行比較,再選材。人人都寫的俗人俗事,就不要寫了。別人不常寫的事,應該優(yōu)先考慮。
修改時,應該衡量所選的材料是否新穎。如果過于陳舊,就可以換點新鮮的事。
小學生初寫作文,要從寫真人真事練起。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兒,新眼看見的事兒,只要記得牢,印象深,寫起來實際上最省心省力。許多小學生感到寫作文難,感到?jīng)]的寫,他們是進入了一個誤區(qū),硬要編一些沒影兒的事。這樣的事自己不但沒干過,連見也沒見過,愣要寫在作文中,怎么能不笑話百出呢?
第三,從其他方面找毛病。
構(gòu)成一篇優(yōu)秀習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除觀察、選材外,還有許多因素需要考慮。比如開頭是不是吸引人,結(jié)尾是不是發(fā)人深省,詳略安排是不是恰當,中心思想是不是突出等。
第四,從語言表達上找毛病。
語言表達是習作修改最后的環(huán)節(jié)。在語言表達上最容易犯的毛病有:
1.用詞不準確。
2.前言不搭后語。
3.句子不完整。
4.噦嗦。
這些毛病應逐句研讀,仔細品味后,根據(jù)發(fā)現(xiàn)的情況逐一修改。
1.這支筆很不大好用。
2.修路時工人們遇到了一塊堅強的巨石。
3.這次停電大約經(jīng)歷了可能半個小時左右。
4.舅舅的一邊站著一個小女孩。
這幾句話的語病并不一樣。
第一句中“很”與“不大”語義矛盾。
第二句話中的“堅強”一般用于寫人,這里用于形容“巨石”,屬搭配不當。
第三句連用了“大約”“可能”與“左右”三個語義類似的詞,屬于噦嗦。這三個詞只用其中一個就行了。
第四句語意不明:舅舅身邊究竟站著幾個小女孩呢?是只有“一邊站著一個小女孩”呢,還是身體的每“一邊”都“站著一個小女孩”呢?
以上只是列舉幾種語病,實際上習作中的語病還有很多,需要我們仔細推敲。
練習題(仔細閱讀下面的“病文”,參考“病因分析”進行修改。)
有趣的小實驗
今天的自然課,老師教我們做了一個小實驗,名叫不吹自滅的蠟。
老師把早就準備好的蠟燭放在桌子上,然后用火柴點燃它。接著,老師請一位同學來到講臺上,告訴他用茶杯扣在蠟燭上,火苗很快就滅了。
病因分析
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老師讓同學用茶杯扣火苗。實驗過程寫得太簡單了,而且這個小實驗的原理是什么,小作者也未做總結(jié)。文章也未能寫出實驗的趣味性。(親愛的小主編們,你們能把這篇作文修改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