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梅 王紅梅
[摘 要] 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產生正面作用的同時,切忌忽視或淡化另一種教育,更不要為教育而教育。應多角度思考對學生的教育,因為凡事都有兩面性。學生的思想教育需要師生同頻共振,更需要在典型事件中去吸取經驗教訓,同時也需要班主任對家長行進行引導,以求得到他們的協(xié)同配合。
[關鍵詞] 正反教育;榜樣;協(xié)作
在班級管理中有許多工作需要多角度去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多角度考慮問題,因為凡事都具有兩面性。說到兩面性,我們常常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同樣存在著正面教育與反面教育,需要我們多角度思考。只有不斷強化對學生的正反教育,才能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一、發(fā)揮好教師榜樣力量
《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中第七條明確了教師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也一直是教師行為準則。教師要以身作則當好學生的榜樣。從班級管理的角度,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為學生做榜樣的過程中,最主要的還是要注重一些細節(jié)。在《學生評價手冊》每學期教師一寫評語時、在學生習作中進行書寫批改語時,一定要寫出讓小學生認得清的規(guī)范字,發(fā)揮教師榜樣力量來規(guī)范學生的書寫。我們常常教育小學生要常剪指甲、勤洗澡、常換衣服。教師是否也做到了呢?
目前,在一些學校中存在著年輕班主任中跟隨當代的時尚潮流也進行了美甲,各種顏色、形狀,甚至在夏天的時候腳指甲也呈現出不同的色系。美甲行為是社會上的成人行為,年輕人愛美盡人皆知,但身為教師不應為之,否則所有的說教都顯得蒼白無力。小學生善于模仿,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也要做到。發(fā)揮教師榜樣的力量,就是從正面對學生進行教育,但一定要考慮到正面教育的背后是否在起著反面作用。發(fā)揮好教師榜樣力量,思考背后存在的不利因素,才能強化對學生的正面教育。
二、反思好典型教育案例
古人云:“牽牛要牽牛鼻子”。那么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也要講究抓住事情的本質與要害處。同樣道理,在班級中對學生進行教育時,一定要思考正反兩方面的因素。當然,在正面教育的同時,學生中往往存在“反面”行為,我們同樣也可以尋求管理的思路,積極引導他們從人性的角度去關注幫助他們。
陽光下,學生在歡快的音樂聲中舉起自制的沙瓶器械參加體育大課間活動??吹綄W生律動的身姿,無不展現著他們在體育健身活動中透視出來的睿智。伴著整齊優(yōu)美的動作之下就是那沙瓶里發(fā)出的時高時低的“沙沙”聲。這聲音是沙子碰撞到瓶壁發(fā)出的嗎?班級中利用廢舊礦泉水瓶作為瓶操道具正好可以對學生進行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養(yǎng)成教育??赏高^沙瓶卻看到了里邊裝的并非是沙子而是黃豆、大米等糧食。聽學生們說,他們試過沙瓶內裝沙子時發(fā)出的聲音就是沒有裝黃豆、大米、玉米等發(fā)出的聲音響大,而且在同等量的情況下沙子較沉一些。因此這一千多人的瓶子中便裝上了黃豆等糧食。細細算來2個學生用1斤糧食,1000多名學生用的加上學生平時浪費掉的大約也得近千斤糧食??梢娮灾粕称垦b糧食不可取。
透視這個給孩子帶來快樂的沙瓶,一方面,對學生進行廢物利用的教育,另一方面,卻忽視了對學生愛惜糧食的教育。在沙瓶操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把德育、智育、美育、心理教育等活動融合進行,要通過活動的開展,促進其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使大課間活動成為一個育人的綜合實體。
三、利用好家校協(xié)作平臺
利用好網絡微信平臺。教育部最近的回復要將規(guī)范教師教育教學行為,規(guī)定教師不得通過手機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業(yè)。目前,班主任與家長的聯(lián)系使用最為頻繁的就是微信群。除了以上不允許的內容之外,家長與教師之間談的最多的還是作業(yè)。不布置但作業(yè)完成較好的在微信群中進行展示一下,在班級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孩子讓家長看一下相片或者小視頻,微信群還是有許多利用之處。但班主任在發(fā)相片或小視頻時還要考慮到除了學習之外,那些學困生身上有哪些閃光點值得家長助力去對自己的孩子進行一種宣傳教育。如果一味地曬出不完成作業(yè)的名單、寫字不好學生的作業(yè)、通報在上課等方面表現不好的學生姓名,無疑是有想利用反面典型教育那些家長的嫌疑?!皻㈦u給猴子看”有時也會傷害家長與孩子的心。網絡平臺信息傳播又那么迅速,所以反面的說教最好少用一些。班主任在利用好善意的批評與合理的表揚。此外,就是利用好學校開放日、家長會、家庭教育講座、家訪等,從正面去幫助他們更加科學地配合學校教育學生。
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產生正面作用的同時,切忌忽視或淡化另一種教育,更不要為教育而教育,因為大家都知道強扭的瓜不甜。多角度考慮問題并透過現象看事情的本質,你會發(fā)現,教育不僅僅只有一面。只要學校、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方法得當,學生才會受益,思想教育工作才不會偏頗,而且會以“隨風替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趨勢沁入學生心田。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