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在工作、生活中見過這樣一類人:他們喜歡對周圍的人和事評頭論足,言語中透著諷刺與不屑,如“A不去社交應酬,情商真夠低的”;他們往往經過簡單的揣測就敢斷言,罔顧事實:“B能在好單位工作,一定是靠關系”;他們愛給他人貼上相當刻薄的標簽:“C都老大不小了還騎輛破車,人生太失敗了”。這類人拼命抓住一切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仿佛不這樣做,就無處展示自己的“人生智慧”。
古人講:“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辈浑S意評價他人,是一種修養(yǎng),更是一場自我的修行。
火車上,一個男孩望向火車窗外叫道:“爸爸,看,樹居然在往后退!”父親微笑,一對年輕夫婦坐在一旁,面帶同情,看著這位少年的幼稚行為。
不一會兒,男孩突然又叫道:“爸爸,看,云在和我們一起奔跑呢!”那對年輕夫婦忍不住對男孩的父親說:“你為什么不帶你兒子去看一個好一點的醫(yī)生?”
男孩父親笑著說:“看了,我們剛從醫(yī)院回來,我兒子從出生就看不見,今天他剛獲得新眼睛?!蹦贻p夫婦啞然無言。
很多人明明不了解真相,只是通過別人的某個舉動或某句言論便理所當然地妄加評價,讓人感覺輕率且充滿惡意。不是誰都有條件活得輕盈,不了解別人的過去,就不要輕易下評判;
懂得不以自身在智力上、物質上的優(yōu)勢,去譏諷弱者,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之一。
美國作家海明威說:“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
在生活中,不少人局限在窄窄的個人偏見里,隨意評價別人,背后議論他人,還以此為樂趣,殊不知,為何自己走到哪里都不受待見,不被尊重,因為沒有人愿意靠近一個臭嘴巴。
知人不評人,是與人交往時的一份克制,一份自律。
作家李尚龍講過這樣一件小事。有一次,他在地鐵里捧著一本莫言的《豐乳肥臀》,一個路人看了一眼書名,然后很鄙視地搖了搖頭。
還有一次,李尚龍在教師休息室里捧著一本《希望永遠都在》看,一個老師走了進來,看了一眼書名,用很嘲弄的口氣說:“你也看雞湯啊?!?/p>
那位老師不知道的是,《希望永遠都在》是一本講柬埔寨歷史的書,只是名字像雞湯而已。
這世界從不缺發(fā)表意見的人,缺的是不隨意評價他人的善良和涵養(yǎng)。
“水深不語,人穩(wěn)不言”,層次高的人,能以包容的胸襟看待世界,不去干涉他人的生活,更不會對他人的生活指手畫腳、評頭論足。
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說無意義的話,懂得適時沉默,是一種修養(yǎng),更是一種境界。
世事紛繁復雜,人人都有一張嘴,管也管不了。在流言蜚語之中,專注自身,過好自己,就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有一位畫家,將自己非常滿意的一幅佳作送到畫廊里展示,還特意準備了一支筆,并附言:
“觀賞者如果認為此畫有欠佳之處,請在畫上做上標記?!苯Y果畫面上被標滿了記號,被指責得一無是處。數(shù)月之后,畫家又畫了一張同樣的畫拿去畫廊展示。
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他請求每位觀賞者在他們認為最欣賞之處做上標記。令人驚訝的是原先被指責的缺點,都變成了被稱贊的優(yōu)點。
永遠有人欣賞你,也永遠有人批評你,不可能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安心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苦短,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值得去欣賞,不活在他人的嘴里,更不要讓別人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向,才能過得坦然、自在。
(許亮薦自《廣州文摘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