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三七超窄行氣吸式精密排種器設計與試驗

        2019-04-29 02:20:44賴慶輝于慶旭
        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 2019年4期
        關鍵詞:種器負壓合格

        賴慶輝 于慶旭 蘇 微 孫 凱

        (昆明理工大學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工程學院, 昆明 650500)

        0 引言

        三七是中國名貴中藥材,在云南省廣泛種植。三七播種的株距和行距均為50 mm左右,屬于密集型精密播種[1-2]。精密排種器是播種機的核心部件,其作業(yè)精度決定播種質(zhì)量,按其工作原理,精密排種器通常分為機械式和氣力式兩大類[3-10]。氣吸式排種器[11-17]具有傷種率低、通用性好、作業(yè)穩(wěn)定等特點,適合三七等密集型精密播種作物。

        國外對氣吸式排種器研究較早,目前已經(jīng)廣泛應用。GUARELLA等[18]研究分析氣吸式蔬菜精密排種器型孔直徑、型孔形狀和種子距離對排種器吸種的影響,并建立數(shù)學模型。BARUT等[19]以玉米精密排種器為研究對象,研究吸孔形狀、吸室真空度、吸孔面積、排種輪線速度等因素對排種性能的影響,得出吸種率隨排種輪線速度的增加而降低、隨吸室真空度的升高而升高的結論。SINGH等[20]對播種機氣吸式排種器進行優(yōu)化,對排種孔的孔徑及其形狀進行試驗研究,得到優(yōu)化后的孔徑參數(shù),并確定了最合適的排種孔形狀。GAIKWARD等[21]用洋蔥種子和辣椒種子對氣吸式精密排種器進行性能測試,得出適合播種洋蔥和辣椒的排種器吸孔吸力及噴嘴直徑。

        融合機械氣力組合充種技術,可進一步提高氣吸式排種器的充種性能,目前許多學者對機械氣力組合式排種器進行了研究。史嵩等[22]設計了一種氣壓組合孔式玉米精量排種器,通過正壓氣流與導槽相結合,為研制播種精度更高的排種器提供了參考。賈洪雷等[23]設計了一種氣吸機械復合式大豆精密排種器,在排種輪上同時設有吸孔、導種槽和取種槽,通過回歸分析和多因素試驗得出排種器最優(yōu)結構。殷德峰[24]設計了一種氣力窩眼輪式小粒徑種子排種器,結合氣力式排種器和窩眼輪式排種器的特點,解決了由于小粒徑蔬菜種子外形不規(guī)則造成的充種難度大的問題。

        按照三七特性和種植農(nóng)藝要求,融合機械氣力組合充種技術,本文設計一種超窄行氣吸式精密排種器。通過理論計算、仿真試驗和臺架試驗,得到主要結構參數(shù),并分析吸孔負壓、排種輪轉速和種層高度對排種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

        1 結構與工作原理

        1.1 排種器結構

        超窄行氣吸式三七精密排種器主要由機架、種箱、導種器機構和排種輪機構組成,其結構如圖1所示。排種輪機構由排種輪、負壓導氣管、密封隔板和空心連接軸等組成。

        圖1 排種器結構示意圖Fig.1 Structural diagram of seeding metering device 1.負壓導氣管 2.鏈輪 3.軸承 4.左側空心連接軸 5.中間空心連接軸 6.種箱 7.種層高度調(diào)節(jié)板 8.排種輪 9.軸承座 10.右側空心連接軸 11.導種器機構 12.密封隔板 13.機架

        1.2 工作原理

        負壓導氣管上加工有固定角度的通氣開口。在充種區(qū)和攜種區(qū),排種輪的通氣孔與負壓導氣管的負壓腔相通;在投種區(qū)通氣孔與負壓腔隔絕。密封隔板保證排種輪外部的氣密性。排種器的工作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2 排種器工作示意圖Fig.2 Working structural diagram of seeding metering device 1.負壓腔 2.吸孔 3.窩眼孔 4.通氣孔 5.負壓接口

        排種輪兩側端面加工有水滴形窩眼孔,窩眼孔底部加工有吸孔,吸孔與通氣孔相通。鏈條帶動排種輪轉動工作,在充種區(qū),通氣孔與負壓腔相通,吸孔產(chǎn)生吸附力,三七種子在吸附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進入窩眼孔,并且吸附力將種子吸附在窩眼孔內(nèi),完成充種;在攜種區(qū),吸附在窩眼孔內(nèi)的種子,隨著排種輪一起轉動,實現(xiàn)攜種;在投種區(qū),通氣孔與負壓腔隔絕,吸孔吸附力消失,種子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投種,完成投種過程。

        2 關鍵部件設計及參數(shù)確定

        2.1 三七種子參數(shù)

        三七種子含水率ω′為20%~60%,密度ρ為929~1 132 kg/m3,長度L為5.2~7.2 mm,寬度W為4.8~6.8 mm,高度H為4.0~6.0 mm,平均直徑D為5.62 mm,球度S為90.86%,可近似為球體[25],特征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三七種子特征參數(shù)Tab.1 Material parameters of Panax notoginseng seed

        2.2 排種輪設計

        排種輪的主要結構參數(shù)包括排種輪直徑、窩眼孔數(shù)量及尺寸、吸孔直徑和排種輪厚度。排種輪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圖中d1為排種輪直徑,d2為吸孔分布圓直徑,d3為負壓導管安裝孔直徑,d4為通氣孔直徑,d5為吸孔直徑。

        圖3 排種輪結構示意圖Fig.3 Structural diagram of seeding disc

        2.2.1排種輪直徑

        排種輪直徑是排種器基本結構特征參數(shù)之一,決定排種器的結構布置,以及其他部件的結構尺寸。當窩眼孔和吸孔停留在充種區(qū)的時間越長,越有利于充種,充種性能通常越好。為研究排種輪各參數(shù)對充種時間的影響,建立影響充種時間t的方程

        (1)

        式中α——充種區(qū)域角,(°)

        ω——排種輪角速度,rad/s

        n——排種輪轉速,r/min

        v——播種機作業(yè)速度,m/s

        L′——粒距,mm

        Z——窩眼孔數(shù)量

        由式(1)整理可得

        (2)

        由式(2)可知,在作業(yè)速度v、粒距L′和充種區(qū)域角α固定的情況下,吸孔在充種區(qū)停留時間t只與窩眼孔數(shù)量Z有關,但隨著排種輪直徑增大,窩眼輪的排布數(shù)量可以增多,即可增加充種區(qū)停留時間t,從而可增加合格指數(shù),同時負壓腔的空間也會增大,需要風機提供的空氣流量也相應增加,能耗增加。

        型孔輪直徑一般選取80~200 mm[26],綜合考慮排種器的整體結構,最終選取排種輪直徑d1=150 mm。根據(jù)排種輪直徑和種箱尺寸布置,選取種層高度范圍為20~80 mm。

        2.2.2窩眼孔數(shù)量及尺寸

        (1)窩眼孔數(shù)量

        根據(jù)排種器整體結構布置,負壓導管安裝孔直徑d3為30 mm,排種輪的通氣孔直徑d4為8 mm,通氣孔不能互相干涉,因此根據(jù)通氣孔和負壓導管安裝孔直徑布置可知

        (3)

        由式(3)可確定窩眼孔數(shù)量Z≤11.6,通氣孔夾角盡量選取整數(shù),便于加工,所以確定窩眼孔數(shù)量Z=10。

        (2)窩眼孔尺寸

        三七種子近似為球體,播種屬于單粒點播,因此窩眼孔底部形狀為半球型;加工窩眼孔的球頭銑刀與排種輪端面法線的夾角為加工傾角δ,加工出來的窩眼孔類似水滴形,這有利于充種和投種。圖4為水滴形窩眼孔結構示意圖,圖中w為窩眼孔開口寬度,h為窩眼孔深度,r為窩眼孔底部球半徑。

        圖4 水滴形窩眼孔結構示意圖Fig.4 Structural diagram of water drop-shaped hole

        為提高窩眼孔機械充種效果,窩眼孔開口寬度w、窩眼孔深度h和窩眼孔底部球半徑r需根據(jù)三七種子的最大長度Lmax而定[27],即

        (4)

        由式(4)整理可得

        (5)

        已知三七種子的最大長度Lmax=7.2 mm,由式(5)可得窩眼孔底部球半徑r≥4.91 mm,本文選取窩眼孔底部球半徑r=5 mm,窩眼孔深度h=7.5 mm,窩眼孔開口寬度w=8.67 mm。

        窩眼孔與排種輪圓周的壁厚為2~5 mm,所以吸孔分布圓直徑d2=135 mm。

        (3)窩眼孔加工傾角

        排種輪材質(zhì)選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簡稱 ABS塑料),三七種子與ABS塑料最大靜滑動摩擦角φ為26.5°[25],所以窩眼孔加工傾角δ必須大于26.5°,本文選取加工傾角為30°、40°、50°、60°、70°進行單因素五水平試驗。采用離散元軟件EDEM進行仿真試驗[28-29],種子顆粒選取直徑6 mm的圓球,種層高度為50 mm,排種輪轉速為24 r/min,吸孔無吸附力,其他試驗條件均一致,分析窩眼孔加工傾角對機械充種性能的影響,仿真試驗如圖5所示。

        圖5 仿真試驗Fig.5 Simulation test

        只驗證機械充種效果,窩眼孔充入1粒種子即為充種合格。參照GB/T 6973—2005 《單粒(精密)播種機試驗方法》進行試驗,以合格指數(shù)、漏播指數(shù)和重播指數(shù)作為試驗指標,每組試驗統(tǒng)計4行,每行連續(xù)測量200個窩眼孔,每組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仿真結果如圖6所示。

        圖6 加工傾角與試驗指標關系Fig.6 Relationship curves of machining angle and reference index

        隨著加工傾角增大,窩眼孔容積急劇增加。窩眼孔可充入多顆種子,由圖6可知,當加工傾角大于50°時,重播指數(shù)急劇加大,漏播指數(shù)降低至0,導致合格指數(shù)先增大后急劇減小?;诜抡娼Y果,加工傾角δ選取為50°。

        2.2.3吸孔直徑與吸孔壓差

        (1)吸孔直徑

        排種輪吸孔直徑d5經(jīng)驗公式[27]為

        d5=(0.6~0.7)D

        (6)

        三七種子平均直徑D=5.62 mm,由式(6)可得吸孔直徑范圍為3.37~3.93 mm,本文選擇吸孔直徑d5=3.5 mm。

        (2)吸孔理論壓差

        假設種子為均勻球體,合力作用于質(zhì)心,氣室內(nèi)負壓腔為穩(wěn)定氣流,種子受力如圖7所示,此時種子受到自身重力G、吸孔吸附力F、支撐力N和摩擦力f作用。

        圖7 種子受力分析圖Fig.7 Force analysis of seed

        對三七種子在窩眼孔內(nèi)時進行受力分析,沿著吸孔吸附力F和重力G方向建立xoy坐標系,建立種子受力平衡方程

        (7)

        式中β——支撐力方向角

        種子所受吸附力由吸孔內(nèi)外壓差所形成,壓差ΔP則決定三七種子能否吸附在窩眼孔內(nèi),吸附力F和重力G方程式為

        (8)

        式中g——重力加速度,m/s2

        由式(7)、(8)整理得

        (9)

        由圖7可得支撐力方向角β為

        (10)

        已知三七種子平均直徑D=5.62 mm,選取最大密度ρ=1 132 kg/m3,最大靜滑動摩擦角φ=26.5°,由式(9)、(10)計算得吸孔理論壓差ΔP=50 Pa。

        2.2.4排種輪厚度及氣室內(nèi)部流場分析

        (1)排種輪厚度

        根據(jù)三七種植技術規(guī)程,本文播種密度采用5 cm×5 cm[1],即粒距L′=50 mm,按照播種密度對排種輪和導種器進行結構布置,如圖8所示。

        圖8 排種輪和導種器結構布置圖Fig.8 Structural arrangement diagram of seed-metering wheel and guiding device 1.導種器 2.排種輪

        導種器寬度l1≥12 mm,安裝間隙l2≥1 mm,由圖8可得排種輪厚度范圍為

        2h+d4

        (11)

        式中l(wèi)——排種輪厚度,mm

        由式(11)得排種輪厚度范圍為23 mm

        (2)氣室內(nèi)部流場分析

        為進一步確定排種輪厚度,本文采用Fluent軟件分別對厚度為25、30、35 mm的排種輪進行內(nèi)部流場模擬分析,選取吸孔端面處的流速作為評價指標,吸孔端面為吸孔與窩眼孔底部交匯面,吸孔端面處的流速越大表明吸種能力越強,同時各個吸孔處的流速及空氣運動軌跡基本一致,說明各個吸孔差異不大,流場分布均勻,利于充種和攜種[30-31]。

        在UG軟件中建立排種器的氣室模型,如圖9所示。該排種器氣室模型包括窩眼孔、吸孔、通氣孔和負壓腔,在吸種區(qū)和攜種區(qū)通氣孔數(shù)量共計6個,30 mm厚度排種輪的氣室體積約為132 856 mm3,僅為同行數(shù)氣吸滾筒式排種器氣室體積的5%左右。

        圖9 排種器的氣室模型Fig.9 Seed-metering air chamber model 1.吸孔端面 2.壓力出口 3.壓力入口 4.窩眼孔 5.吸孔 6.通氣孔 7.負壓腔

        模擬過程采用k-ε模型,選取窩眼孔端面為壓力入口邊界條件,入口壓力設置為0 Pa,負壓接口為壓力出口邊界條件,出口壓力設置為-1 000 Pa,壁面采用無滑移邊界條件。不同厚度排種輪吸孔端面的速度云圖如圖10所示。

        圖10 不同厚度排種輪吸孔端面的速度云圖Fig.10 Velocity contours of suction hole end face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seed-metering wheel

        本文吸孔采用直孔形式,由圖10可知,排種輪厚度為30 mm時,吸孔端面處流速最大達到31.43 m/s,表明吸種能力最強,同時各個吸孔處的流速及空氣運動軌跡基本一致,說明各個吸孔差異不大,流場分布均勻,有利于充種和攜種。

        厚度30 mm排種輪的速度云圖和壓力云圖如圖11所示。由圖11a可知,腔體內(nèi)未出現(xiàn)較大局部渦流和回流現(xiàn)象,整體流場分布均勻。由圖11b可知,氣室內(nèi)部壓降較小,壓力分布較均勻,且吸孔端面處的最小壓差為417.12 Pa,大于吸孔理論壓差ΔP=50 Pa,進一步驗證排種輪厚度為30 mm時氣室布置最為合理。

        圖11 厚度30 mm排種輪的速度云圖和壓力云圖Fig.11 Velocity contour and pressure contour of seed-metering wheel in 30 mm thickness

        2.3 排種輪轉速

        本文排種器的作業(yè)速度v=0.9~1.8 km/h,粒距L′=50 mm,窩眼孔數(shù)量Z=10,由式(1)可得排種輪轉速方程為

        (12)

        由式(12)得排種輪轉速n=30~60 r/min。

        3 排種性能試驗

        3.1 試驗材料與儀器設備

        選取文山三七種子,含水率為60%,在JPS-12型計算機視覺排種器性能檢測試驗臺上進行試驗,利用加野麥克斯KANOMAX6036型熱式風速風量儀(精度0.01 kPa)測量吸孔端面氣壓,U型測壓管監(jiān)測氣壓穩(wěn)定性,排種性能試驗如圖12所示。

        圖12 排種性能試驗Fig.12 Seed-metering performance test 1.排種器 2.U型測壓管 3.KANOMAX6036型熱式風速風量儀 4.JPS-12型計算機視覺排種器性能檢測試驗臺

        3.2 試驗方法

        根據(jù)GB/T 6973—2005 《單粒(精密)播種機試驗方法》實施,選取對排種器工作性能影響較大的排種輪轉速、吸孔負壓和種層高度作為試驗因素,為尋求最佳參數(shù)組合,進行三因素二次回歸正交旋轉組合試驗,以排種合格指數(shù)Y1、重播指數(shù)Y2、漏播指數(shù)Y3和各行排量一致性變異系數(shù)Y4為評價指標,每組試驗統(tǒng)計4行,每行連續(xù)測量200粒種子,每組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

        3.3 二次回歸正交旋轉組合試驗

        通過前期單因素試驗,確定吸孔負壓為450~750 Pa,排種輪轉速為30~60 r/min,種層高度為20~80 mm。試驗因素編碼如表2所示,試驗設計方案與結果如表3所示,表中X1、X2、X3為吸孔負壓、排種輪轉速、種層高度的編碼值。

        3.4 回歸數(shù)學模型的建立與顯著性檢驗

        采用Design-Expert 8.0.6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多元回歸擬合,對試驗結果進行回歸分析,可以得到合格指數(shù)Y1、重播指數(shù)Y2、漏播指數(shù)Y3和各行排量一致性變異系數(shù)Y4的回歸方程。

        表2 試驗因素編碼Tab.2 Experimental factors and codes

        表3 試驗方案設計與結果Tab.3 Experiment design and results

        3.4.1合格指數(shù)Y1

        通過試驗以及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多元回歸擬合,得到各因素對排種合格指數(shù)Y1影響的回歸模型為

        (13)

        回歸方程的顯著性檢驗如表4所示。根據(jù)表4可知,模型的擬合度極顯著(P<0.01)。但吸孔負壓和排種輪轉速的交互項(X1X2)、吸孔負壓和種層高度的交互項(X1X3)以及排種輪轉速和種層高度的交互項(X2X3)的P值均大于0.1,說明以上各項對排種合格指數(shù)的影響不顯著,其他各項的P檢驗均極顯著,說明相關試驗因素對響應值影響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存在二次關系。失擬項P=0.126 9,不顯著,說明無其他影響指標的主要因素?;貧w方程的決定系數(shù)R2=0.94,說明回歸方程的預測值與實際值擬合良好。剔除不顯著因素后的回歸模型為

        (14)

        通過對式(14)回歸系數(shù)的檢驗得出,影響排種合格指數(shù)的因素主次順序為吸孔負壓、排種輪轉速、種層高度。

        3.4.2重播指數(shù)Y2

        通過試驗以及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多元回歸擬合,得到各因素對重播指數(shù)Y2影響的回歸模型為

        (15)

        (16)

        通過對式(16)回歸系數(shù)的檢驗得出,影響重播指數(shù)的因素主次順序為種層高度、吸孔負壓、排種輪轉速。

        3.4.3漏播指數(shù)Y3

        通過試驗以及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多元回歸擬合,得到各因素對漏播指數(shù)Y3影響的回歸模型為

        (17)

        (18)

        通過對式(18)回歸系數(shù)的檢驗得出,影響漏播指數(shù)的因素主次順序為吸孔負壓、排種輪轉速、種層高度。

        3.4.4各行排量一致性變異系數(shù)Y4

        通過試驗以及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多元回歸擬合,得到各因素對各行排量一致性變異系數(shù)Y4影響的回歸模型為

        (19)

        (20)

        通過對式(20)回歸系數(shù)的檢驗得出,影響各行排量一致性變異系數(shù)的因素主次順序為排種輪轉速、吸孔負壓、種層高度。

        表4 回歸方程方差分析Tab.4 Variance analysis of regression equation

        注:*表示影響顯著(P<0.05),** 表示影響極顯著(P<0.01)。

        3.5 各因素對排種合格指數(shù)的影響

        通過Design-Expert 8.0.6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可得到吸孔負壓、排種輪轉速和種層高度對合格指數(shù)的影響,其響應曲面如圖13所示。任意固定某個因素的水平,根據(jù)響應曲面圖,分析其余2個因素間的交互作用對排種合格指數(shù)的影響。

        3.5.1吸孔負壓和排種輪轉速的交互作用

        圖13a為種層高度為50 mm時,吸孔負壓和排種輪轉速對排種合格指數(shù)交互作用的響應曲面圖。由圖可知,在吸孔負壓為600~640 Pa,排種輪轉速為35~42 r/min時,排種合格指數(shù)較高。吸孔負壓一定時,隨著排種輪轉速的增大,排種合格指數(shù)先上升后下降。排種輪轉速一定時,隨著吸孔負壓的增大,排種合格指數(shù)先上升后下降。

        圖13 交互因素對合格指數(shù)的影響Fig.13 Effects of interactive factors on qualified index

        3.5.2吸孔負壓和種層高度的交互作用

        圖13b為排種輪轉速為45 r/min時,吸孔負壓和種層高度對排種合格指數(shù)交互作用的響應曲面圖。由圖可知,在吸孔負壓為600~640 Pa,種層高度為40~50 mm時,排種合格指數(shù)較高。吸孔負壓一定時,隨著種層高度的增大,排種合格指數(shù)先上升后下降。種層高度一定時,隨著吸孔負壓的增大,排種合格指數(shù)先上升后下降。

        3.5.3排種輪轉速和種層高度的交互作用

        圖13c為吸孔負壓為600 Pa時,排種輪轉速和種層高度對排種合格指數(shù)交互作用的響應曲面圖。由圖可知,在排種輪轉速為38~41 r/min,種層高度為44~50 mm時,排種合格指數(shù)較高。排種輪轉速一定時,隨著種層高度的增大,排種合格指數(shù)先上升后下降。種層高度一定時,隨著排種輪轉速的增大,排種合格指數(shù)先上升后下降。

        3.6 最佳參數(shù)優(yōu)化

        設定合格指數(shù)大于93.0%,漏播指數(shù)小于3.5%,重播指數(shù)小于3.5%,各行排量一致性變異系數(shù)小于3.0%,優(yōu)化得到最佳參數(shù)范圍如圖14所示。在種層高度為50 mm時,黃色區(qū)域為最佳參數(shù)優(yōu)化區(qū)域,即吸孔負壓560~660 Pa,排種輪轉速34~48 r/min時,合格指數(shù)大于93.0%,漏播指數(shù)小于3.5%,重播指數(shù)小于3.5%,各行排量一致性變異系數(shù)小于3.0%。

        圖14 參數(shù)優(yōu)化分析Fig.14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and analysis

        對優(yōu)化得到的結果進行驗證。在相同的試驗條件下選取吸孔負壓為650 Pa,排種輪轉速為40 r/min,種層高度為50 mm,進行3次重復驗證試驗,得到排種器合格指數(shù)平均值為94.1%,且均大于93.0%;漏播指數(shù)平均值為3.1%,且均小于3.5%;重播指數(shù)平均值為2.8%,且均小于3.5%;各行排量一致性變異系數(shù)平均值為2.7%,且均小于3.0%;試驗結果與優(yōu)化結果相符。

        4 結論

        (1)設計的超窄行氣吸式三七精密排種器,融合機械氣力組合充種技術,排種輪兩側加工有水滴形窩眼孔,可進行“一輪雙行、多輪串聯(lián)”播種作業(yè)。該排種器結構緊湊,相對于氣吸滾筒式排種器氣室更小,對風量和風壓穩(wěn)定要求低。可進行超窄行播種作業(yè),適應三七等密集型精密播種作物。

        (2)基于離散元法,利用EDEM軟件,以水滴形窩眼孔加工傾角為試驗因素,以合格指數(shù)、重播指數(shù)和漏播指數(shù)為試驗指標,進行單因素仿真試驗,驗證水滴形窩眼孔機械充種性能,得出較佳加工傾角為50°。

        (3)采用二次回歸正交旋轉組合試驗方法進行試驗,以吸孔負壓、排種輪轉速和種層高度作為試驗因素,以合格指數(shù)、重播指數(shù)、漏播指數(shù)和各行排量一致性變異系數(shù)為試驗指標,對試驗結果進行回歸分析,建立回歸方程,得出影響合格指數(shù)的主次順序為吸孔負壓、排種輪轉速、種層高度。

        (4)利用Design-Expert 8.0.6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優(yōu)化處理,當種層高度為50 mm、吸孔負壓為560~660 Pa、排種輪轉速為34~48 r/min時,合格指數(shù)大于93.0%,重播指數(shù)小于3.5%,漏播指數(shù)小于3.5%,各行排量一致性變異系數(shù)小于3.0%。對優(yōu)化結果進行驗證試驗,得到的試驗結果與優(yōu)化結果基本一致。

        猜你喜歡
        種器負壓合格
        基于EDEM的雙腔式棉花精量排種器排種性能仿真研究
        精量排種器現(xiàn)狀及發(fā)展分析
        氣力托勺式馬鈴薯精量排種器設計
        我是合格的小會計
        早早孕負壓吸引人工流產(chǎn)術的臨床探討
        一種手術負壓管路腳踏負壓控制開關的研制
        誰不合格?
        消費者報道(2016年4期)2016-11-23 19:48:47
        做合格黨員
        大江南北(2016年8期)2016-02-27 08:22:46
        藍普鋒RPC系列PLC在高層無負壓供水系統(tǒng)中的應用
        自動化博覽(2014年6期)2014-02-28 22:32:19
        旱作水稻鋪膜播種機排種器性能優(yōu)化試驗
        中文字幕久久熟女蜜桃| 亚洲国产a∨无码中文777|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av白丝在线| 少妇真人直播免费视频| 国产二区交换配乱婬| 亚洲男人av天堂午夜在| 欧美熟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出一进一爽一粗一大视频免费的| 久久久久久免费毛片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18|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乱人伦| 亚洲双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精品 | 久久婷婷国产剧情内射白浆 | 亚洲av色av成人噜噜噜| 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 无码av无码天堂资源网| 国产精品18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有码精品天堂| 在线视频观看一区二区| 欧美v国产v亚洲v日韩九九| 婷婷五月综合丁香在线| 澳门毛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九月色婷婷免费| 久久久精品少妇—二区| 成人女同av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 精品国产18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77| 黑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亚洲色图专区在线观看| 男女性爽大片视频| 性色av 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 亚洲免费看三级黄网站| 中国少妇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女人做爽爽18禁网站|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