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寶林
(甘肅省宕昌縣畜牧草原站,甘肅 宕昌 748500)
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地處青藏高原邊緣岷山山系與西秦嶺延伸交錯地帶,境內(nèi)海拔在1 138~4 154 m之間,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溫和而濕潤,垂直氣候顯著,南北差異大。有天然草原面積約10.12萬hm2,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原面積約9.04萬hm2,2018年牛存欄8.8萬頭,主要品種為牦牛和西門塔爾、德國黃牛、秦川牛等的雜交后代。隨著肉牛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進入全新階段,全縣凍配點均發(fā)放了西門塔爾牛細管凍精,其雜交一代(西本F1)深受養(yǎng)牛戶歡迎,對全縣肉牛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發(fā)揮了顯著作用。宕昌縣本地黃牛的體型小,生長發(fā)育慢,用西門塔爾牛進行改良的效果非常顯著,本文報道的就是西門塔爾牛的雜交效果測定。
選用體況良好,體型較大、無傳染病和生殖系統(tǒng)疾病的本地黃牛作繁殖母牛,按配種計劃用西門塔爾牛細管凍精實施人工授精。
利用各鄉(xiāng)鎮(zhèn)家畜改良站,選擇發(fā)育正常,體質(zhì)健壯無病,膘情中等的本地黃牛用西門塔爾牛細管凍精進行人工授精(AI)。對AI的全過程進行詳細記錄,根據(jù)記錄跟蹤預(yù)產(chǎn)并依次進行生長發(fā)育性能測定。西門塔爾牛與本地黃牛二元雜交一代稱為西本F1。
根據(jù)AI記錄和預(yù)產(chǎn)期跟蹤檢查與配母牛的產(chǎn)犢情況,進行初生、6月齡和12月齡的生長發(fā)育測定。測定指標為體重、體高、胸圍、體長(帶尺)、腿圍和管圍等6項。
測定資料用SPSS 13統(tǒng)計分析。
對西本F1和本地黃牛從初生至12月齡階段的體重、體尺等生長發(fā)育性能進行系統(tǒng)測定。公牛初生、6月齡、12月齡的體尺體重測定結(jié)果見表1。
體重:本地黃牛和西本F1的初生重分別為22.75 kg和39.2 kg,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16.45 kg和72.31%(P<0.01);6月齡體重分別為113.50 kg和177.58 kg,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113.5 kg和177.58%(P<0.01);12月齡體重154.09 kg和228.81 kg,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74.72 kg和48.49%(P<0.01)。各階段體重西本F1極顯著高于本地黃牛,充分體現(xiàn)了西本F1的發(fā)育優(yōu)勢。
體高:本地黃牛和西本F1的初生體高分別為65.29 cm和73.66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8.37 cm和12.82%(P<0.01);6月齡體高分別為94.71 cm和105.25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10.54 cm和11.13%(P<0.01);12月齡體高分別為102.25 cm和108.71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6.46 cm和6.32%(P<0.01)。
十字部高:本地黃牛和西本F1的初生十字部高分別為68.38 cm和74.27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5.89 cm和8.61%(P<0.01);6月齡十字部高分別為97.93 cm和108.64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10.71 cm和10.94%(P<0.01);12月齡十字部高分別為105.75 cm和113.62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7.87 cm和7.44%(P<0.01)。
體斜長:本地黃牛和西本F1的初生體斜長分別為60.83 cm和72.80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11.97 cm和19.68%(P<0.01);6月齡體斜長分別為101.29 cm和108.93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7.64 cm和7.54%(P<0.01);12月齡體斜長分別為116.38 cm和119.50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3.12 cm和2.68%(P<0.01)。
胸圍:本地黃牛和西本F1的初生胸圍分別為64.92 cm和76.07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11.15 cm和17.17%(P<0.01);6月齡胸圍分別為112.61 cm和134.02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21.41 cm和19.01%(P<0.01);12月齡胸圍分別為126.00 cm和141.57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15.57 cm和12.36%(P<0.01)。
管圍:本地黃牛和西本F1的初生管圍分別為9.68 cm和10.28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0.6 cm和6.20%(P<0.01);6月齡管圍分別為12.64 cm和15.34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2.7 cm和21.36%(P<0.01);12月齡管圍分別為13.31 cm和15.10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1.79 cm和13.45%(P<0.01)。
公牛的體重和5項體尺均以西本F1為高,極顯著高于本地黃牛,雜一代的改進效果突出。
試驗牛母牛初生、6月齡、12月齡的體尺體重測定結(jié)果見表2。體重:本地黃牛和西本F1的初生重分別為20.67 kg和37.26 kg,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16.59 kg和80.26%(P<0.01);6月齡體重分別為97.58 kg和156.88 kg,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59.3 kg和60.77%(P<0.01);12月齡體重分別為161.23 kg和223.81 kg,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62.58 kg和38.81%(P<0.01)。
表1 公牛體尺、體重測定結(jié)果比較
注:**表示P<0.01。下同。
表2 母牛體尺、體重測定結(jié)果比較
體高:本地黃牛和西本F1的初生體高分別為64.00 cm和71.74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7.74 cm和12.09%(P<0.01);6月齡體高分別為92.66 cm和103.79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11.13 cm和12.01%(P<0.01);12月齡體高分別為103.97 cm和113.71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9.77 cm和9.39%(P<0.01)。
十字部高:本地黃牛和西本F1的初生十字部高分別為67.32 cm和72.33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5.01 cm和7.44%(P<0.01);6月齡十字部高分別為95.80 cm和107.29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11.49 cm和11.99%(P<0.01);12月齡十字部高分別為108.50 cm和118.62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10.12 cm和9.33%(P<0.01)。
體斜長:本地黃牛和西本F1的初生體斜長分別為61.16 cm和69.83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8.67 cm和14.18%(P<0.01);6月齡體斜長分別為99.64 cm和105.00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5.36 cm和5.38%(P<0.01);12月齡體斜長分別為118.81 cm和124.50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5.69 cm和4.79%(P<0.01)。
胸圍:本地黃牛和西本F1的初生胸圍分別為63.70 cm和74.10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10.4 cm和16.33%(P<0.01);6月齡胸圍分別為11.34 cm和126.38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13.51 cm和126.91%(P<0.01);12月齡胸圍分別為126.91 cm和136.57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9.66 cm和7.61%(P<0.01)。
管圍:本地黃牛和西本F1的初生管圍分別為9.41 cm和9.71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0.3 cm和3.19%(P<0.01);6月齡管圍分別為11.90 cm和14.12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2.22 cm和18.66%(P<0.01);12月齡管圍分別為13.01 cm和14.10 cm,西本F1比本地黃牛提高1.09 cm和8.38%(P<0.01)。
母牛的體重和5項體尺也均以西本F1為高,極顯著高于本地黃牛。
本地黃牛和西本F1在3個年齡段體尺體重測定表明,西門塔爾牛對本地黃牛的改良效果非常明顯,其雜一代的初生重、6月齡和12月齡的體重均顯著高于本地黃牛。在體尺方面,西本F1在體高和腿圍、管圍方面體高幅度較大,體斜長的提高幅度較小,說明位于青藏高原過度地帶的地區(qū)利用西門塔爾牛改良本地黃牛的效果明顯,適于在當?shù)赝茝V應(yīng)用。
與國內(nèi)同類地區(qū)肉牛改良效果相比,測定結(jié)果與已經(jīng)報道的一致[1],雜一代的提高幅度在20%~30%以上。李銘等[2]報道,用西門塔爾牛改良廣西黃牛,其雜一代公牛初生、6月齡和12月齡的體重分別為22.78,118.80,160.56 kg,母牛為23.93,122.46,147.93 kg,西雜一代初生公、母的體高、胸圍、體長分別是63.8 cm,65.6 cm,55.8 cm和63.9 cm,66.8 cm,58.1 cm,其對廣西黃牛的提升很顯著。李世貴[3]對西門塔爾牛改良四川昭覺縣本地黃牛的測定表明雜一代的初生重為24.00 kg,比本地黃牛提高84.6%,6月齡分別為175.00 kg和161.20%,12月齡分別為255.00 kg和142.9%,改良效果非常顯著。其他如張曉雪[4]、姚守秀[5]等均報道了用西門塔爾牛改良當?shù)攸S牛的情況,對各階段體重體尺的提高效果明顯,成為當?shù)靥嵘馀.a(chǎn)業(yè)的主要雜交利用途徑。
對西門塔爾牛改良本地黃牛的跟蹤測定表明,西本F1牛初生、6月齡和12月齡3個階段的生長發(fā)育性能良好,體尺體重比本地黃牛顯著提高。體重提高,體型明顯增大,為后期充分發(fā)揮肉用性能,提高個體產(chǎn)肉量奠定了良好基礎(chǔ)。與同類測定比較表明,西本F1牛的表現(xiàn)與其他地區(qū)的基本一致,進一步表明用西門塔爾牛改良本地黃牛的安排是有效的,可以在當?shù)厍嗖馗咴吘墯夂蝾愋偷赜蛲茝V,緩解牦牛、犏牛產(chǎn)肉量較低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