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菲
藝博會作為區(qū)別于畫廊的一級市場,是一種將藝術和商業(yè)活動結合起來的運作模式。頂級的藝術博覽會更是具備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品牌影響力。藝博會能將世界各地的畫廊、收藏家、策展人、藝術家、藝術愛好者、藝術機構、藝術媒體等匯集在一起,已不僅是一個藝術品展示和交易平臺,更形成了一種復雜的藝博會現象。在各類藝博會不斷涌現、藝術品市場深度調整的大環(huán)境下,各路藝博會都在積極尋求生存策略——如何找準自身定位,于混戰(zhàn)中突出重圍?
如今藝博會在世界遍地開花,大大小小的藝博會層出不窮,讓藝術愛好者的日程表變得越來越膨脹。一方面,全球藝術博覽會十分火熱。知名的博覽會有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弗里茲藝術博覽會,馬德里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和紐約軍械庫藝術博覽會……2019年全球的藝博會、雙年展及三年展密密麻麻排滿了藝術愛好者的行程單,從年頭排到年尾。
另一方面,國內新創(chuàng)辦的藝術博覽會數量激增。2018年6場全新的博覽會同時出現,成都、南京、杭州等地都創(chuàng)辦了當代藝術藝博會。之前畫廊平均每年參加博覽會的數量最多2場,現在達到了每年7-8場的數量。對于畫廊而言,有選擇性地參加博覽會是2019年經營策略上要做出的必要調整。
我們不妨來借鑒一些有著特別生存策略的藝博會是如何定位的。
休閑至上派
2019年全球藝博會指南已經新鮮出爐,全球藝術愛好者也整裝待發(fā)。一年一度的西班牙馬德里當代藝術博覽會(ARCO Madrid)將于3月26日至3月3日開展。假如你有機會參加ARCO,你會體驗到怎樣的藝博會之旅呢?
ARCO是“藝術(Ad)”和“當代(Contemporory)”兩個單詞開頭字母的縮合,也是西班牙語“弓箭”的意思。ARCO Madrid創(chuàng)建于1982年,它現在不僅是西班牙首屈一指的博覽會,也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每年超過10萬的參觀人數,讓ARCO成為全世界參觀人數最多的藝博會。甚至超過BASEL、TEFAF、FRIZEZ等藝博會。每年超過200家畫廊參展,ARCO不僅作為老牌歐洲藝博會的代表之一,其對拉丁美洲藝術市場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如果參加ARCO,你需要飛臨作為歐洲第三大城市的西班牙馬德里。飛機一落地,你馬上可以體驗到這座由阿拉伯人建立于公元865年的軍事堡壘城市。在ARCO舉辦期間,整座城市都成為了藝術的海洋。各類平行展,例如Art Madrid、Ust MAD等。行程單可以非常豐富,ARCO平行藝展,自由活動或參觀皇家馬德里的主場——伯納烏球場。晚上在弗拉門戈酒館Corral de la Moreria觀看表演。和足球、斗牛一樣,弗拉門戈舞被稱為西班牙國粹的藝術形式,讓所有看過的人印象深刻。
ACRO藝博會是當前“實驗性”藝博會的先驅。早在2002-2007年因其建筑項目而獲得了潮流開創(chuàng)者的殊榮。其中頗受人矚目的是由建筑師、藝術家、景觀藝術家和時尚舞臺設計師設計的“休息區(qū)”。這一項目給藝博會帶來了新鮮的空氣,它利用放松的空間平衡了藝博會刻板的展廳與展位的格子體系,也改變了大部分藝博會上,參觀者走過漫長的距離卻找不到一個歇腳凳的尷尬現狀。
比利時策展人菲利普路易克斯評論這一做法:“游客是來自由交流的,他們想交換情感和看法,他們想要與人聯絡感情,想要得到放松。”當然,這種“休閑精神”并沒有得到所有畫廊主的認同,認為這些休閑區(qū)占據了太多展覽的空間和人們的注意力。吸引了一些游客,而不是真正可以推銷藝術品的收藏家。
《藝博會時代》的作者、西班牙策展人帕克巴拉甘認為應該采取中庸之道:“展會中可以以小島的形式供人休息、社交和享用快捷美食,設置可以拆裝又經濟實惠的臨時建筑。在建筑師和多學科人才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在藝博會忙碌喧囂中,建立起自由方便、供人交流思想的場所。當然,在這里銷售藝術品還是主要目的。”
體驗經濟派
今年最值得關注的藝博會可能是2019年2月1 5日在洛杉磯拉開帷幕的“Frieze弗里茲洛杉磯”首屆展會,舉辦地設在了派拉蒙電影工作室(Poromount Pidures Studios)。
“弗里茲洛杉磯”博覽會獨立策展平臺“FriezeProiect(項目)”單元所處的“紐約外景”布景中,給所有參加博覽會的人帶來了新奇的體驗,從博覽會的“人造紐約”場景切換到展會外面真實的世界,洛杉磯標志性的碧空藍天,和街旁的棕櫚樹,讓人感受到獨屬于這座城市的鮮活面。正如Frieze的項目策展人Ali Subotnick所談到的:在這兒,你會獲得美術館、畫廊,以及普通的藝博會無法感受到的特殊體驗。
Frieze在紐約的操作模式同樣是營造獨特的“藝術周”效應。在藝術周氛圍的營造上,具有很強烈的Frieze風格。此次博覽會與經營娛樂產業(yè)著稱的Endeovor公司合作,有利于促進藝術展與當地的娛樂產業(yè)結合。
巴塞爾作為藝術市場博覽會的領袖,看準市場定位,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及時規(guī)避了風險,并增加了一個新的品牌,這個就是“邁阿密海灘”。如今邁阿密海灘正在形成無可阻擋的上升勢頭,可以理解為源于其提供的體驗品質:在歡樂的氛圍中合時宜的慶祝。海灘風景和媚俗的裝飾令人心曠神怡??腿丝梢缘绞詹丶覀兊募抑羞M行參觀,還有無休止的派對可供參加。
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藝博會要在收藏家心中保持住地位就必須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定位。異國風情和自然氣候都是占有利地位的市場因素。但如果本身參展的藝術品質不高,那么這些因素也就無足輕重了。弗里茲和軍械庫藝博會都有強烈的個性,因此無需過多游說,愛好者就會主動到那里。巴塞爾藝博會邁阿密海灘、墨西哥城MACO藝博會,圣胡安的CIRCAPR藝博會、迪拜藝博會以及新型的上海當代藝博會,都可以用異國情調的神話來概括他們藝術品銷售的風格。
實際上,在世界范圍內,藝博會都在不斷給人們制造新的文化體驗。沃爾特迪士尼公司是“體驗”這一概念的創(chuàng)立者。它在城市中建造“娛樂建筑”,結合精美建筑與最富創(chuàng)意的戲劇性和娛樂于一體的商業(yè)項目。于是購物中融入了一種新奇的體驗,如好萊塢星球飯店和杜莎夫人蠟像館等——這些主要是家庭和旅游休閑類結合。
小約瑟夫潘的研究著作《體驗經濟》一書解釋了展示出乎預料的東西:“實際上體驗展示者必須不斷更新他們所提供的體驗。要制造變化或者增加元素,以保持所提供體驗常新,刺激并值得人們花錢再來次。如果做不到,就是對體驗提供者的褻瀆。對游客來講,相較一成不變的體驗,他們更愿意體驗自己無法預料的東西,并為之驚喜?!?/p>
如果農業(yè)社會提供的是農業(yè)產品,工業(yè)社會提供的是工業(yè),后工業(yè)社會提供的是服務,那么當今社會提供的就是各種體驗。根據這樣的理論,體驗成為了一種具有一流經濟價值的商品。人們花錢是為了體驗或者享受一個產品,而非產品本身。安迪沃爾霍爾說:“紐約餐廳販賣的不是食物,而是氛圍?!?/p>
藝博會顯然是體驗經濟的典范。藝博會不僅追求所展出的藝術品的品質,也追求他們所提供的體驗的質量。這也是西班牙馬德里ARCO藝博會自1982年創(chuàng)立以來40年獨霸一方,成為一種媒體奇觀的秘密。
城市娛樂中心
如果把藝博會看做城市娛樂的中心,也許這概念是對藝博會現象的復雜性更為準確的反思和概括。
藝博會自身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搭建藏家與畫廊之間的交易平臺,能夠讓畫廊盈利。同時也能促進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承擔起一部分美術教育的社會職能。藝博會通過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可以吸引年輕人的目光,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藝術審美能力與收藏意識。但是如果藝博會想更好地實現自身目的,創(chuàng)造怎樣的體驗無疑是關鍵問題之。
在藝博會的體驗性上,上海本地藝術生態(tài)圈做出了很好的探索。上海春季藝術沙龍曾借鑒弗里茲藝博會在戶外搭建帳篷作為臨時展館的經驗,一舉躍升為亞洲規(guī)模最大的戶外藝術博覽會。利用戶外開闊空間舉辦的大型3D和水幕電影、泰國文化表演等豐富的文化活動,讓觀眾享受到多元文化的樂趣。
作為承擔政府意志的展會,上海西岸藝博會結合對上海老建筑——龍華機場、上海鐵路南浦站、北票煤炭碼頭等遺址的保護性開發(fā),構建出一個全新的公共開放空間,使得在上海及周圍區(qū)域生活的人們愿意到這里居住或進行休閑娛樂活動。西岸藝博會還引入更新的元素、更高的科技與更人性化的服務,使藝博會充滿活力和新鮮感。舉辦展覽的同時還把工作坊、音樂、電影等具有娛樂性和公共教育性的活動引入到藝博會的現場,使藝博會成為城市個重要的文化節(jié)日與美的盛會。
在物質消費極大發(fā)展的今天,良性體驗成為年輕人一個重要的消費心理。西岸藝博會引入更加多元的餐飲區(qū),兼顧不同消費人群的消費能力,讓觀眾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食品,這樣人們在藝博會的駐留時間就會更長,從而帶動整個西岸地區(qū)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
對于藝博會而言,是單純售賣藝術品,還是結合地域文化特點制造城市文化體驗高潮,也許是在名目各樣的藝博會中找準自身定位,于混戰(zhàn)中突出重圍的生存策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