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倩
如火如荼的藝博會
文/張 倩
民族復興,百年大計,經濟為翼,文化為根,藝術就是最好的傳承方舟。面對藝術市場的繁榮,藝博會也緊跟步伐,火熱了起來。進入9月,從藝術博覽會到藝術都市、藝術深圳、藝術廣東等等,藝術品博覽會的戰(zhàn)役早就提前以高頻率進入了火力全開的戰(zhàn)斗狀態(tài)。
各類不同陣營的主辦方之間充滿直接對峙的火藥味,各地的藝博會甚至同期舉行,更為藝博會市場火上澆油。盡管藝博會市場競爭如此白熱化,有消息稱,真正的大戰(zhàn)將集中在11月,9月份的藝博會集中開幕,才僅僅是11月大幕的預熱。
藝博會如此高密度地進入人們的視線,對主辦方或參展畫廊而言,想要在這樣非常集中又快節(jié)奏的藝博會中突出重圍,必須有正確的選擇、精準的定位。
尤其在藝博會頻繁撞車的當下,主辦方必須清楚自己面臨的現實問題:資源爭奪如何進行。藝博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畫廊在選擇不同的藝博會,而藝博會也在選擇不同的畫廊。對于重要的藝術城市來說,抓住需求才是出口。
目前,藝術深圳、藝術廣東、藝術廈門、藝術澳門、藝術南京、藝術昆明……幾乎每一座消費水平不錯的城市,都在被藝博會占領著。對市場而言,除了城市的市場大氛圍,對藝術品博覽會品牌、市場細分和深耕的信賴,也成為藝博會是否能夠獲得高人氣的重要因素。
藝博會市場正從混沌的野蠻生長進入相對穩(wěn)定的階段。高密度的藝博會舉辦,也從正面反映了藝術品市場的發(fā)展空間。藝博會服務的不再是以畫廊為主的賣方市場,以藏家為主的買方市場,他們正成為藝博會的重頭戲。
民族復興,百年大計,經濟為翼,文化為根,藝術就是最好的傳承方舟。面對藝術市場的繁榮,藝博會也緊跟步伐,火熱了起來。進入9月,從藝術博覽會到藝術都市、藝術深圳、藝術廣東等等,藝術品博覽會的戰(zhàn)役早就提前以高頻率進入了火力全開的戰(zhàn)斗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