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瓊
浙江省立同德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大多數(shù)胃癌病人術前常已存在不同程度營養(yǎng)不良及免疫功能減退,加之手術本身的創(chuàng)傷和手術應激,常導致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更困難。對此,筆者采用藥膳飲食療法干預30例,并觀察其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選擇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7月1日我院胃腸外科收住的胃癌術后脾氣虛型患者6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56~79歲,平均58.44歲;Ⅰ期15例,Ⅱ期6例,Ⅲ期9例;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21.57±2.11。治療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60~74歲,平均62.33歲;Ⅰ期17例,Ⅱ期8例,Ⅲ期5例;BMI 20.48±1.75。兩組資料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術后可以經(jīng)口進食后給予常規(guī)飲食。
2.2 治療組:術后可以經(jīng)口進食后給予相應的藥膳飲食。具體如下:①流質(zhì)藥膳飲食:荷葉佛手米湯。組成:人參、白術、茯苓各9g,甘草6g,荷葉、佛手各3g,粳米100g。制法:藥材加水1000ml煎至500ml,去渣取水加入粳米,小火煎煮半小時后,去渣取湯300ml食用。每日4次,每次60~80ml。②半流藥膳飲食:木香砂仁粥。組成:人參、白術、茯苓各9g,甘草6g,木香、砂仁各3g,粳米100g。制法:藥材加水煎湯,去渣后加粳米粥食。早晚分食。③藥膳軟食/普食:山楂麥芽燉排骨。組成:人參、白術、茯苓、山楂各9g,甘草6g,麥芽12g,排骨1000g。制法:藥材加水1000ml煎湯至500ml,排骨洗凈放入,小火燉半小時收汁,根據(jù)口味加入調(diào)味品后熟食。佐餐當菜,隨量食用。療程為1周。
3.1 評價指標:采用胃腸功能恢復療效評定表,評估治療前、治療1周后受試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I級:治愈,腸鳴音恢復正常(3~5)次/分,排氣正常,排便每日1次,飲食正常,腹圍恢復正常;Ⅱ級:顯效,腸鳴音不正常、較弱,(1~2)次/分,排氣正常,排便2日1次或不規(guī)律,飲食不適,腹部微脹;Ⅲ級:好轉(zhuǎn),腸鳴音聽不清,(0~2)次/分,排氣時間推遲,有便意不排便,飲流食或不進食,腹部膨隆;Ⅳ級:未愈,腸鳴音消失,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未出現(xiàn)排氣、排便現(xiàn)象、禁食水,腹脹明顯,有惡心、嘔吐感覺。采用中醫(yī)證候評分表評估,擬定療效標準。臨床痊愈:癥狀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癥狀明顯減少,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癥狀減少,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癥狀無減少或稍有減少,證候積分減少<30%。
3.2 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比較
3.3 兩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藥膳既營養(yǎng)美味,又滋補療疾。它是由藥物、食物和調(diào)料三部分組成,取藥物之性,借食物之味,“藥借食力,食助藥威”,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脾氣虛弱在胃癌發(fā)生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充盛則正氣強健,機體各臟器及組織可得充分供養(yǎng),其生理功能才得以正常有序運行。藥膳中所用四君子湯方中,黨參益氣和胃,健脾燥濕;茯苓、白術健脾化濕;炙甘草益氣健脾,調(diào)和諸藥。觀察結(jié)果表明,藥膳飲食對促進胃癌術后脾氣虛證患者胃腸功能早期恢復有顯著作用,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