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蒙
摘要:本文從褲子的誕生開始說起,梳理隨著歷史年代的更迭服裝的演變中褲子的形態(tài)、用料、裝飾等方面的變化。歐洲人穿褲子的歷史是歐洲服裝史發(fā)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人們對穿著自由的追求和審美發(fā)展演變的重要記錄之一。
關(guān)鍵詞:古代歐洲褲裝;服裝史
中圖分類號:TS941.7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5-0064-01
一、褲裝的歷史
褲子是何時誕生的:在目前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說法,但有一種說法認為在俄羅斯莫斯科東北約209公里意外的舊石器時代的遺址里,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了兩位穿著皮上衣式的獸皮批和類似皮褲的少年人尸體,并認為他們所穿著的就是最早的褲子。但由于年代久遠,下裝的具體形制難以辨別,因此不足以證實此為褲子誕生的確切年代。布蘭奇·佩尼所著的《世界服裝史》中認為,歷史上出現(xiàn)最早的分腿褲子是由波斯人所發(fā)明的。
從人類的著裝需求來說,褲子的誕生是十分合理的。最初人們開始遮蔽身體的時候就知道要將腰部以下裹纏起來,但需要進行活動的雙腿是不能被全部包裹的,當人們意識到為了便利兩腿需要單獨的服裝部分進行保護和保暖時,褲裝的外形就產(chǎn)生了。雖然褲裝較裙裝的出現(xiàn)要晚,但其成形期是基本一致的。早期褲裝多被進行生產(chǎn)活動的底層人民所穿著,不過隨著歷史的推進,褲裝開始進入上流社會。
二、古代歐洲褲裝的演變與發(fā)展
1.舊石器時代晚期。在距今9.2萬年至1萬年期間,生活在舊時代晚期的克羅馬農(nóng)人隨著人口的急速增長和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手工業(yè)的發(fā)展達到空前高度。此時的克羅馬農(nóng)人已經(jīng)不同于我們對于晚期智人印象中只能生產(chǎn)簡單縫制的獸皮服裝的落后手工業(yè)狀態(tài),而是已經(jīng)發(fā)明了人工紡織。1868年法國多邊尼克地區(qū)克羅馬農(nóng)洞穴內(nèi),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了當時人們所繪制的壁畫中生動的表現(xiàn)了他們的穿著,男性下身穿著半截褲,手中拿著弓箭在狩獵。這是我們能追溯的最早的關(guān)于古代人歐洲人穿著褲裝的記錄。
2.上古羅馬時期。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l(fā)世紀是羅馬人引領(lǐng)服裝的時代,此時褲裝卻不被主流群眾所接受,甚至被認為是野蠻的象征。但是在于高盧人的交戰(zhàn)期間,羅馬人意識到了高盧人所穿的褲子(Braeae)不僅可以抵御嚴寒天氣的侵擾,同時更方便腿部的活動,這才漸漸被羅馬士兵所接受。到哈德良統(tǒng)治的時期,上衣下褲的形制已經(jīng)在軍隊間普及,并且使用皮革面料使得褲子的防御性能大大提高。
3.拜占庭帝國時期。在這一時期東方傳來的長褲被納入拜占庭男子的的服裝選擇之中,有緊身與寬松兩種,此時的褲子已經(jīng)是拜占庭上層男子服裝中的典型服飾之一了。緊身的褲子被稱作霍茲(Hose),查士丁尼皇帝就穿著這種緊身褲。但無論是緊身褲還是寬松褲,在褲子上都有豐富抽象的幾何紋樣裝飾,這是當時拜占庭人們的審美。
4.西歐中世紀時期。公元5世紀至公元10世紀是歐洲文化黑暗時期,過著游獵生活的日耳曼男子是穿著褲裝的主要人群,他們穿著長褲,并在外膝蓋以下的部分使用皮革綁帶以十字交叉的方式纏繞整個小腿。下裝可以拆分為褲、襪、裹腿布三個部分,褲子分為內(nèi)用外用兩種,有的褲管可以將腳套在里面。而接下來的羅馬式時期,歐洲人將日耳曼人的褲子進行了改造。男性下身穿著褲子布萊(Braies)和襪子“肖斯”(chausses)。布萊是由日耳曼人的外衣演變而來,褲腿較寬松,無襠,只有兩條褲筒,上口用繩子系在腰里,面料多樣,除了棉麻之外還有毛織物和軟皮革。而肖斯則隨著時間越變越長,到了哥特式時期肖斯變成了兩個褲腿顏色各異的緊身長褲,而布萊則變成了短褲。
5.近世紀時期。近世紀從文藝復(fù)興時期開始,男子的下身一律穿著名為布里齊茲(Breeches)的褲子,這種褲子褲長未有具體規(guī)定但都為短褲,有的在大腿上部,有的長至膝蓋甚至過膝。其樣式多種,不僅有呈馬褲形的南瓜褲,在后來還有過膝褲、燈籠褲等。此時的短褲內(nèi)會加入填充物使之膨脹顯得下身更加雄壯,上面有裝飾性切口與上衣一致。因為地區(qū)的不同,褲子的形式也稍有不同。意大利式的短褲較為肥大,腰間打褶收攏,褲腿收緊,褲子上少有切口的裝飾;而德國的短褲則有時不在內(nèi)添加填充物,而外部切口裝飾較多。此時的肖斯又作為緊腿長襪所使用,色彩明亮。
公元1620年,巴洛克時期所演變出的褲裝主要有兩款:克尤羅特(culotte)和朗葛拉布(Rhingrave)。前者是貴族男子間流行的一種緊身半截褲,褲長至膝關(guān)節(jié),褲腿用吊襪帶或緞帶束緊,上面裝飾蝴蝶結(jié);而后者是一種長度到達小腿肚的裙褲,又譯作“萊茵伯爵褲”,其外形已經(jīng)很接近現(xiàn)代女性的裙子,但基本形制仍為寬松半截褲,其腰部以下有碎褶,在褲子下穿著的長筒襪上面有刺繡裝飾。
公元1715年至公元1789年的洛可可時期是古代歐洲服裝記載的最后一個時期,此時褲裝的形制已經(jīng)趨于成熟。于巴洛克時期出現(xiàn)的克尤羅特被繼續(xù)使用,其造型較巴洛克時期更為緊身合體,不需要扎腰帶,褲長在膝關(guān)節(jié)上下,褲口處用3至4??圩舆M行固定。
褲裝每一次的變化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審美,但無論如何演變,都脫離不了最初的形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