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友
對待工作無怨無悔,對待群眾,姜瑞華則是充滿真情。
“姜教和崗組成員數(shù)年如一日照顧孤寡老人戴婆婆的事跡,已傳為佳話?!?月13日上午,渝中區(qū)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隊臨江門崗組組長鄒昌杰告訴記者,首任組長姜瑞華帶出來的“愛民如親”光榮傳統(tǒng)一直沒有丟,崗組至今還在幫助孤寡老人和貧困兒童。
鄒昌杰說,他已是第八任組長,只是在崗組紀念大會上見過姜瑞華。問到他對姜瑞華的印象,他直言既陌生又熟悉:“熟悉是因為他創(chuàng)下了‘愛崗敬業(yè)、愛民如親的臨江門崗組傳統(tǒng),25年來一直傳承不息。”
“戴婆婆名叫戴素華?!痹?jīng)跟姜瑞華一起戰(zhàn)斗在臨江門崗組的事故與預防大隊副大隊長曲經(jīng)云告訴記者,孤寡老人戴婆婆家住渝中區(qū)放牛巷社區(qū),長期無人照料,生活比較困難。
在一次交通安全知識宣傳中,姜瑞華和曲經(jīng)云來到了戴婆婆家。
破舊的房屋、空落的廚房、昏暗的光線……曲經(jīng)云至今記得當時的景象?!按蠹铱吹靡姷鸟R路需要光鮮亮麗的警察,看不見的地方就不需要真情了嗎?”姜瑞華被深深地觸動了。
從此,姜瑞華每月都會和同事上門看望,并為戴婆婆購置藥品、食物等?!爸灰先擞惺?,他總是第一時間出現(xiàn),老人有什么不適,他就是再遠再累,也要趕到老人家中,帶她就醫(yī),喂她吃藥。”曲經(jīng)云說。
“工作之余,他還陪著腿腳不便的老人乘坐公交車,看一看城市的變化,每次老人都樂得合不攏嘴。”曲經(jīng)云回憶道,后來,崗組的同事知道了戴婆婆的事情,便主動加入進來,“久而久之,幫扶孤寡老人成了臨江門崗組的傳統(tǒng)。”
2008年,戴婆婆因病離世。姜瑞華和同事親手為老人穿上壽衣,為老人收拾屋子,送老人最后一程。群眾的感慨,曲經(jīng)云至今牢記心底:“真的比親兒子還親!”
記者采訪中得知,姜瑞華的幫扶對象遠不止戴婆婆,張永強便是其中之一。
2月26日,張永強也因突發(fā)腦溢血病逝。
盡管已過去一月有余,但1月17日張永強特地來到殯儀館吊唁的鏡頭,仍清晰地烙印在渝北區(qū)公安分局政治處民警霍楓的腦海。
當天傍晚6點,一輛出租車駛進渝北區(qū)殯儀館,從副駕駛位置下來一位拄著拐杖的男子,顫顫巍巍地走向姜瑞華的靈堂?!案绺纾宦纷吆?!”站在靈前,男子喃喃地說。
他正是張永強,54歲,比姜瑞華略小,雖然稱呼姜瑞華為“哥”,可兩人并不是親兄弟。但對于張永強來說,姜瑞華比親哥還親。
1986年,剛到主城區(qū)工作的姜瑞華到渝中區(qū)臨江門找同學玩,在這里,跟同學的鄰居張永強相識。
隨后,張永強成為重慶冠生園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一名駕駛員,時常會很早起床送貨。姜瑞華在張永強的公司附近培訓,在這期間,兩人常打招呼,不過也只是點頭之交。
真正讓張永強認下這位“哥哥”,是在2013年。
那一年,張永強突發(fā)腦溢血被緊急送往醫(yī)院救治,人也昏迷了很長一段時間。他沒有想到,這個萍水相逢的警察會來醫(yī)院看他,更沒想到,在此后的5年里,姜瑞華會成為他生活里最重要的角色。
在張永強住院的近半年時間里,姜瑞華每周都會到醫(yī)院照顧他兩三次,幫他擦身、翻身……甚至端屎倒尿。
出院回家后,張永強臥床休養(yǎng),姜瑞華仍然時常去看望他。
張永強說很久沒見到陽光了,姜瑞華就半抱半扶著他下樓到院壩曬太陽。
尚在恢復期的張永強嘴角歪斜,會不由自主地流口水,有時還會滴在姜瑞華的肩上、背上。姜瑞華不但不嫌棄,還會小心翼翼地幫張永強擦拭干凈。
病退后,張永強每個月僅有1000多元收入,家里還供著大學生,妻子雖在外打工,但家庭生活仍是捉襟見肘。姜瑞華知道后,對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有什么困難直接跟我講?!?/p>
姜瑞華經(jīng)常自掏腰包給張永強買去藥品,逢年過節(jié),會送去年貨、粽子、月餅,還有紅包,有時500元,有時1000元。
在張永強的印象中,姜瑞華本人很節(jié)儉,沒見他買過什么貴重東西,穿著也很樸素。
后期恢復得不錯,生活基本能自理,張永強告訴姜瑞華,不用經(jīng)常給他送東西,多給自己添置點生活用品,可姜瑞華總是跟他說:“等你兒子能頂家的時候就不送了?!?/p>
1月17日下午,得知姜瑞華殉職的消息,張永強立即從南岸區(qū)南坪鎮(zhèn)回龍灣社區(qū)攔了一輛出租車來到渝北區(qū)殯儀館,送“哥哥”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