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欣
2016年6月,在全國脫貧攻堅、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歷史時刻,為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上海市首批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隊進藏,積極融入西藏地區(qū)的建設事業(yè)。進藏以來,工作隊以惜時如金的緊迫感、精誠團結的作風、金石可鏤的意志、點石成金的智慧,系統(tǒng)調研、精心規(guī)劃、精準發(fā)力,在西藏教育事業(yè)內涵式發(fā)展中發(fā)揮了示范和輻射作用。
一、教育援藏工作的背景
隨著“科教興藏”戰(zhàn)略的深入實施,西藏各族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社會面貌也煥然一新。但是,由于西藏地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受自然條件和歷史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基礎教育起步較晚、教育理念相對滯后、現代教育技術不夠普及,在建立現代教育科學體系、拉近和內地尤其是沿海發(fā)達城市的差距、實現教育公平目標的跨越式發(fā)展道路上還存在諸多困難。
2016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以共享發(fā)展促進教育公平。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供給,就是實現教育共享發(fā)展的重大議題。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供給,除了依靠傳統(tǒng)的校舍改造、教師流動等模式外,還應拓展新的路徑,在課程資源、教學方式等方面深化教育內涵,提升教育品質,塑造教育新生態(tài)。隨著“互聯網+教育”理念的不斷落實,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推廣和應用,使很多學校在教育資源的多樣性、學習活動的開放性等方面發(fā)生了重要轉變。因此,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豐富課程內涵、轉變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共享優(yōu)質教育教學資源是實現西藏地區(qū)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
二、學校信息化發(fā)展的現狀分析
來自上海的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隊通過實地觀察、師生座談等途徑,了解了學校的信息化發(fā)展現狀。在硬件設施方面:學校所有的教室、辦公室均實現了有線和無線網絡全覆蓋;在教師素質方面:學校教師能夠積極參加信息化培訓,人人參與信息化教學,并能將學到的新技術應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學中。
通過對學校信息化現狀的調查分析,結合西藏的地緣實際,援藏工作隊認為,以目前的條件,內地豐富、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很難及時輻射到雪域高原。由于西藏山高水遠,故教育資源的“遠程共享”便成為必然的選擇。鑒于此,工作隊決定在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建設遠程教學平臺,將優(yōu)質教育教學資源輻射到日喀則市及其下屬的偏遠地區(qū)。這對西藏現代教育科學體系的建立、拉近與教育發(fā)達地區(qū)的差距、實現教育公平的跨越式發(fā)展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三、遠程教學平臺的功能和效益
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遠程教學平臺項目作為智慧校園建設的主要核心部分,有三個方面的主要功能:一是能與上海的遠程教研平臺對接,為遠程教研提供環(huán)境支持;二是培養(yǎng)能夠組織遠程教研活動的教師團隊,為遠程教研提供師資力量;三是在上海尋找一批與日喀則市學校開展遠程聯合教研的共建單位,并逐漸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活動機制。
通過遠程教學平臺取得了三大效益:一是教育效益;二是技術效益;三是經濟效益。三大效益的取得不僅縮小了援藏地區(qū)與內地的教育差距,而且提高了當地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四、案例介紹
遠程教學平臺的建成并投入使用,成為了學校教育、教學、教研等活動的主要展示平臺。近期,援藏學校已開通了與上海市共康中學、上海市育鷹學校、上海市松江區(qū)教育學院等校的遠程互動通道,開展了遠程教研、遠程班會、遠程教師培訓等活動。下面,以松江區(qū)教育學院對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通過遠程教學平臺進行班主任培訓為例,進一步說明遠程教學平臺在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方面所發(fā)揮的作用。
2017年12月1日,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班主任系列校本培訓第一次活動在遠程中心舉行,全體班主任及見習班主任均參加了此次活動。這節(jié)課的背景是新疆班學生與本部學生發(fā)生了不愉快,班主任決定通過班會課化解同學關系危機。在課上,班主任耐心引導學生說出真心話,使學生在真情流露中轉變了觀念。這節(jié)課將校園中的一些突發(fā)事件轉變成教育契機,為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為學校班主任如何上好班會課打開了思路,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效果。
2017年12月8日,在遠程中心舉行了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班主任系列培訓第二次活動。本次培訓由上海市班主任工作名師通過遠程方式,為學校班主任及新入職教師做了題為“主題班會課的功能與設計”的講座。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從班主任對班會課的現實困惑出發(fā),闡釋了班會課的功能和實踐指導等技術性問題,使參加培訓的教師體會到班會課應以實踐為導向,在課前應開展專題調研,在課中應專注主導,在課后應開展專項研究。
通過這種方式,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的教師近距離地聽到了遠在上海的精彩的專家講座。遠程教學平臺為日喀則和上海兩地的教育架起了橋梁,有利于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從而帶動當地教育教學水平的快速提升。
五、未來發(fā)展的設想
一是抓住組團式教育援藏的契機,和上海的學校建立合作聯盟,搭建滬藏遠程教育互動平臺。學校將建立“1+5+X”遠程平臺:“1”是指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本校),“5”是指5所上海援藏的縣中;“X”是指滬藏其他若干所學校。借此發(fā)揮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的紐帶和輻射作用,借助遠程教學平臺將上海的優(yōu)質教育教學資源輻射到對口的學校,全面提升日喀則地區(qū)教育教學水平。
二是通過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需求的調研,細化學校在教研、師訓、德育等方面的需求清單。同時,進一步加強與上海優(yōu)質教育資源提供單位的溝通,采取“點菜烹調”的方式形成遠程互動項目共享菜單,以滿足各級各類教師的不同需求。
三是通過遠程教學平臺搭建的橋梁,幫助受訓教師吸收先進教育教學經驗和理念,并結合西藏地區(qū)的實際情況進行實踐,形成一套具有西藏特色、上海特點的先進經驗,并讓其落地生根,從而為西藏地區(qū)的教育獲得跨越式發(fā)展打好基礎。
隨著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遠程教學平臺越來越多地融入當地教育、教研、師訓等工作中,將進一步改變滬、藏兩地優(yōu)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的現狀,促進教育公平發(fā)展,為全面教育和在西藏地區(qū)培養(yǎng)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