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夢君
(湖北省襄陽市口腔醫(yī)院 湖北 襄陽 441000)
在拔牙手術后,感染為患者的一種常見并發(fā)癥,其發(fā)生原因和牙結石、手術創(chuàng)傷大、身體狀況差、拔牙時出現(xiàn)骨碎片以及手術時間長等因素密切相關[1],若不能及時、正確的處理,將會引發(fā)諸多的合并癥,危及患者生命健康。此研究,筆者將著重分析PDCA護理管理在口腔拔牙術中的應用對預防術后感染以及提高護理滿意度的干預作用,報道如下。
68例接受口腔拔牙術治療的患者,擇取自2016年8月—2018年7月。利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所選病例分成2組,A組和B組各有34例。A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為20~78歲,平均(51.9±3.4)歲。B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為20~77歲,平均(51.6±3.2)歲?;颊吆炇鸫搜芯恐橥鈺R床資料完整,比較兩組的病情等基線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術前均完善各項檢查,并予以常規(guī)護理管理,其內容主要有:健康教育,生命體征監(jiān)測,用藥指導等。A組加用PDCA護理管理措施,詳細如下:(1)制定計劃。成立護理小組,并由組長帶領小組成員學習PDCA護理管理和口腔拔牙術的臨床護理要點等方面的知識,提高每一位成員的業(yè)務水平,使其能夠向患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且精心的護理服務。定期在小組內開展討論會議,利用魚骨圖亦或者是頭腦風暴法對拔牙術后感染的發(fā)生原因進行有效的分析,并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狀況,為其制定系統(tǒng)性的護理方案。(2)實施計劃。嚴格按照護理方案中的內容對患者進行施護,綜合分析患者術后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并對患者施以預防性護理干預。做好患者家屬的思想工作,努力取得家屬的積極配合,確保每一項護理工作都能順利開展。組長需對護理方案執(zhí)行的情況進行監(jiān)督,并針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護士進行正確的指導。(3)檢查階段。成立護理質量檢查小組,對患者日常護理工作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記錄以及不定期抽查,并將護士反饋的問題及時上報給護士長以及醫(yī)院管理層。針對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不足之處,需及時指出,然后再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以進一步完善護理方案。(4)處理階段。醫(yī)院管理層需對反饋的問題作出詳細的分析和總結,同時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督促護理小組全面落實各項改進措施,讓患者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護理。
對比兩組的術后感染發(fā)生率,利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評估兩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分值介于0~100分之間,滿意≥90分,一般滿意<90分且≥60分,不滿意<60分。計算護理滿意度按照如下公式進行:(滿意例數(shù)+一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研究數(shù)據(jù),t用于檢驗計量資料,即(±s),χ2用于檢驗計數(shù)資料,即[n(%)],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中術后感染者有2例,占總比例的5.88%;B組中術后感染者有9例,占總比例的26.47%。和B組進行比較,A組的術后感染發(fā)生率更低,組間差異顯著(χ2=5.3142,P<0.05)。
A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7.06%,比B組的79.41%高,P<0.05,見表。
組別例數(shù)比較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滿意度A組3417(50.0)16(47.06)1(2.94)33(97.06)B組3410(29.41)17(50.0)7(20.59)27(79.41)χ2----5.1000 P----0.0239
口腔疾病在我國臨床上比較常見,而拔牙手術則是口腔疾病的一種重要治療手段[2],雖能取得比較顯著的療效,但術后并發(fā)癥比較多,比如:傷口腫脹、感染以及長時間出血等[3],使得患者病情的恢復受到了不利影響,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痛苦。PDCA護理管理為比較新型的一種循環(huán)管理方法,能夠從多個方面入手,比如:制定計劃和實施計劃等,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調整護理方案,以有效改善臨床護理服務的優(yōu)質性以及全面性。需要嚴格按照護理方案中的內容有計劃的對患者進行護理,并安排專人對各項護理操作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監(jiān)督和管理,以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護理方案作出適當?shù)恼{整。此研究中,A組的術后感染發(fā)生率比B組低,P<0.05;A組的護理滿意度比B組高,P<0.05。提示口腔拔牙術患者應用PDCA護理管理措施,可顯著提高其術后感染的預防效果,并有助于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
綜上所述,采取PDCA護理管理法對接受口腔拔牙術治療的患者進行干預,能夠有效預防術后感染,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