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芝麻胡同》正在北京衛(wèi)視播出,該劇以1947年的北京為背景,講述了經營“沁芳居”醬菜鋪生意的嚴振聲與牧春花、林翠卿三人之間長達數十年的情感糾葛。何冰飾演百年老字號醬菜鋪的傳人。醬菜是北京人生活中重要的食材之一。著名作家梁實秋專門寫過北京的醬菜。北京的醬菜都有哪些特點,以下做一個簡單介紹。
聊聊咱們北京的醬菜
說起老北京喜愛的醬菜品種有:醬黃瓜、大醬蘿卜、小醬蘿卜、大腌蘿卜、醬疙瘩、水疙瘩、熟疙瘩、醬苤藍、醬甘露、醬銀苗、醬瓜、醬八寶菜、醬黑菜、腌胡蘿卜、腌雪里蕻、五香蘿卜干、辣蘿卜干、榨菜等。
過去咱老北京的老字號醬菜園不少,雞毛小店更多,前門外的“六必居”早在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就開張了,至今已近500年的歷史了。西單路南的天源醬園,開業(yè)于清同治八年,是一家制作南味醬菜的醬園,桂花糖熟芥、醬芽姜等是招牌菜。東安市場北門對門,是一家清真醬園,叫天義順醬園。還有地安門大街寶瑞醬園,西四天義醬園、前門外天章醬園等,這些就不必細說,四九城多如牛毛的大街小巷的油鹽店都有醬菜出售。
老北京醬菜不能不提“醬豆腐,臭豆腐”,前門外延壽寺街西致和醬園,開業(yè)于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至今也有400多年的歷史了,創(chuàng)辦人王致和。王致和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價廉物美,很受各階層市民的歡迎,據說慈禧太后也喜歡吃王致和臭豆腐。本來不登大雅之堂的臭豆腐一經“老佛爺御用”,頓時身價百倍,高官顯宦們跟著太后吃臭豆腐不必說,不少名人為其寫牌匾、楹聯(lián)。
老北京的醬菜出售既有批發(fā)躉貨也有零售散賣,為了方便顧客裝醬菜有壇子、罐子還有醬菜簍,“醬菜簍”是用細荊條編制的小簍,內裝甜醬咸菜用以送禮或長途攜帶,醬菜簍是因貨制宜的保存方法,以免生蟲、霉爛、變味、變形。
老北京人對老北京醬菜情有獨鐘,因為它貨真價實,北京醬菜北京味,才是咱老北京地道的家鄉(xiāng)味。
轉自:老北京網
淡而有味的老北京醬菜
醬菜是以新鮮的蔬菜經鹽腌漬后,再用水釋出鹽分,最后放入醬或醬油中泡制而成,與傳統(tǒng)咸菜相比,醬中的氨基酸、香味、糖等進入蔬菜中,既提高了營養(yǎng),又增加了滋味,還能比較好地保鮮,因而在冬季深受北方民眾的喜愛,老北京一年中有幾個月均需醬菜佐餐,醬園成了人們最常去的所在。
據傳,北京醬園始于元代,明清時醬菜業(yè)空前發(fā)達,清代北京醬園分三類:一是老醬園,多為山西臨汾人開設,以六必居為代表;二是南醬園,以創(chuàng)辦于乾隆元年(1736)的桂馨齋為代表,腐乳店王致和亦屬南醬園;三是京醬園,以天源、天義順為代表。
1938年編制的《北平旅行指南》一書中的“著名食品”一節(jié)里,桂馨齋是唯一收錄的老字號醬園。據1939年出版的《日下舊聞錄》中記載:“北平醬菜,頗多著名,每年運往京東、東三省、上海等地者頗多,還遠銷日本,為京市出產之大宗,甜醬菜現(xiàn)以桂馨齋、天源、東楊、天義順等四家為最佳?!?/p>
梁實秋先生寫道:“糧食店的六必居,因為匾額是嚴嵩寫的(三個大字的確是寫得好),格外的有號召力,多少人跑老遠的路去買他的醬菜。我個人的經驗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绷合壬鷮﹁F門醬菜也頗不以為然,倒是對天義順贊賞有加。
究其原因,老北京醬菜以淡口味為尊,即如梁先生所說“北平的醬菜,妙在不太咸,同時又不太甜”,甜咸過重,就遮蔽了蔬菜的本味,而“日本的醬菜,太咸太甜,吾所不取”。
《醬菜》
梁實秋
抗戰(zhàn)時我和老向在后方,我調侃他說:“貴地保定府可有什么名產?”他說:“當然有。保定府,三宗寶,鐵球、醬菜、春不老。”他并且說將來有機會必定向我獻寶,讓我見識見識??箲?zhàn)勝利還鄉(xiāng),他果然實踐諾言,從保定到北平來看我,攜來一對鐵球(北方老人喜歡放在手里揉玩的玩意兒),一簍醬菜,春不老因不是季節(jié)所以不能帶。鐵球且不說,那簍醬菜我起初未敢小覷,勝地名產,當有可觀。油紙糊的簍子,固然簡陋,然凡物不可貌相。打開一看,原來是什錦醬菜,蘿卜、黃瓜、花生、杏仁都有。我捏一塊放進嘴里,哇,比北平的大腌蘿卜“棺材板”還咸!
北平的醬菜,妙在不太成,同時又不太甜。糧食店的六必居,因為匾額是嚴嵩寫的(三個大字的確是寫得好),格外的有號召力,多少人跑老遠的路去買他的醬菜。鐵門也有一家醬園,名震遐邇,也沒有什么特殊。倒是金魚胡同市場對面的天義順,離我家近,貨色新鮮。
醬菜的花樣雖多,要以甜醬蘿卜為百吃不厭的正宗。這種蘿卜,細長質美,以制醬菜恰到好處。他處的蘿卜嫌水分太多,質地不夠堅實,醬出來便不夠脆,不禁咀嚼。可見一切名產,固有賴于手藝,實則材料更為重要。甘露,做螺螄狀,清脆可口,是別處所沒有的。
有兩樣醬菜,特別宜于做烹調的配料。一個是醬黃瓜炒山雞丁。過年前后,野味上市,山雞(即雉)最受歡迎,那彩色的長尾巴就很好看。取山雞胸肉切丁,加進醬黃瓜塊大火爆炒,臨起鍋時再投入大量的蔥塊,澆上麻油拌勻。炒出來雞肉白嫩,羼上醬黃瓜又成又甜的滋味,是年菜中不可少的一味,要冷食。北地寒,炒一大鍋,經久不壞。
另一味是醬白菜炒冬筍。這是一道熱炒。北方的白菜又白又嫩。新從醬缸出來的醬白菜,切碎,炒冬筍片,別有風味,和雪里蕻炒筍、薺菜炒筍、冬菇炒筍迥乎不同。
日本的醬菜,太成太甜,吾所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