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偉
寶寶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一點小小的動靜便足以讓父母心弦緊繃,其中發(fā)熱是最常見的,面對這種情況,父母們該如何為寶寶選擇和使用退熱藥呢?
一般認為患兒低熱時不主張使用藥物降溫,家長們使用退熱藥物時需首先排除嬰幼兒由于哭鬧、進食、運動、衣被過厚、室溫等因素的影響。
當出現以下三種情況時可應用退熱藥:
1.體溫高于38.0℃,且既往有熱性驚厥病史者;
2.體溫在38.5℃~39.0℃之間,伴全身不適感者;
3.高熱及超高熱患者(體溫高于39℃)。
家長們需要注意的是,發(fā)熱本身不是一種疾病,它只是疾病的一種癥狀或表現。如果嬰幼兒發(fā)熱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yī),查明發(fā)熱原因,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1.小于3個月的孩子出現發(fā)熱癥狀、小于6個月的孩子出現直腸溫度高于38.3℃、小于1歲的孩子出現直腸溫度高于39.4℃或大于1歲的孩子發(fā)熱持續(xù)超過24小時,應及時去看醫(yī)生;
2.孩子發(fā)熱同時伴隨其余嚴重癥狀,如嘔吐、腹瀉、咳嗽、驚厥、異常出疹、嚴重的咽喉疼痛及耳朵疼痛等;
3.孩子發(fā)熱同時伴隨著情緒激動或無精打采、昏昏欲睡等精神癥狀;
4.其余異常嚴重情況。
目前,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全球兒童推薦、副作用小的退燒藥只有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兩種。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3個月及以上的嬰幼兒發(fā)燒,可以給予對應劑量的對乙酰氨基酚,而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可以給予對應劑量的布洛芬;小于三個月的嬰兒出現發(fā)熱癥狀建議采用物理降溫方法。如果嬰幼兒患有肝臟或腎臟疾病,在應用藥物前應咨詢醫(yī)生。
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劑量選擇是根據嬰幼兒的體重來計算,以下是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劑量表:
特別提示:
1.兩個表格中根據年齡而算的計量僅僅是為了方便,退熱藥的計量應該根據孩子目前的體重來計算;
2.兩個表格的數據摘自《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第6版)》,僅供參考。不同產品有所區(qū)別,具體請參照藥品說明書。
1.口服退熱藥一般每4~6小時給藥1次,每日不超過4次,在喂孩子吃藥前,一定要仔細閱讀藥品包裝上的標簽,確保服用正確的藥物;
2.盡量選用一種退熱藥,聯(lián)合使用應注意適應證;
3.應盡量飯后服用,不宜空腹給藥,以避免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4.服用時應多飲水,及時補充電解質,以利于排汗降溫,防止發(fā)生虛脫;
5.反復使用退熱藥時要勤查血常規(guī)以檢測粒細胞數是否減少;
6.退熱藥療程不宜超過1周,熱退即停服。體弱、失水、虛脫患兒不宜再給予解熱發(fā)汗藥物,以免加重病情;
7.糖漿類退熱藥開啟后室溫條件下可保存1~3個月(通常冬天不超過3個月,夏天不超過1個月);口服溶液、混懸液和乳劑在瓶口及瓶蓋未受污染的情況下,可在室溫下保存2個月。(編輯 冀青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