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東萍
(柳江區(qū)人民醫(yī)院,廣西 柳州 545100)
糖尿病作為在中老年群體中發(fā)病率極高的一種內(nèi)分泌疾病,具有病程長、不可治愈性的特點[1]。雖然糖尿病終身都無法治愈,但只要進行良好的飲食、用藥等方面的管理,便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2]。然而有些患者出院后由于工作忙、年紀大、缺乏指導等原因,出現(xiàn)漏服藥、未能控制好飲食等治療依從性下降的現(xiàn)象。因此,對患者實施相關的護理延伸服務,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十分必要。目前開展的延伸服務方式主要有:電話隨訪、上門訪視、舉辦健康講座等。微信作為一種熱門的社交信息平臺,通過文字、圖片、語音和視頻等傳輸方式,為患者健康教育的實施提供了全新的途徑[3],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護理延伸服務中。本文重點分析在微信平臺上進行糖尿病知識教育對糖尿病患者護理延伸服務的應用價值,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分配”的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男38例,女22例;年齡36-78(63.6f3.8)歲;病程1-8(3.1f1.5)年。觀察組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齡35-75(63.3f3.7)歲;病程1-9(3.3f1.6)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均接受相同的健康教育、用藥治療與護理服務和出院指導等。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出院干預:護理人員每月進行一次電話隨訪,重點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并囑咐患者定期回院復診。
觀察組實施糖尿病知識微信平臺延續(xù)護理干預:
(1)建立糖尿病患者微信群:組織科室護士長、1名糖尿病??谱o士及3名知識和經(jīng)驗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強的護理人員組成糖尿病患者微信群,護士長擔任微信群管理員。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的具體血糖情況、疾病風險程度將其分類為對應的微信群,每月進行集中指導;護理人員還需添加每位糖尿病患者的微信號,以便進行針對性的護理服務。
(2)具體實施:出院前指導每位患者關注科室微信公眾號“你的醫(yī)生”,不會使用微信的患者可讓家屬進行關注,指導患者及家屬使用方法。護理人員每周推送相關的糖尿病知識圖文或視頻,根據(jù)分類好的微信群每日進行對應的食譜推送;鼓勵患者在餐后1小時進行適度運動,每次運動時間在30-60 min為宜;重點推送患者所用藥物的作用機制、服藥時間和服用劑量,指導患者學會保存和注射胰島素,并學會觀察用藥反應和處理突發(fā)狀況;指導患者學習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病原因、臨床癥狀及應對措施,囑咐患者定期進行尿常規(guī)、眼底等檢查;鼓勵患者每日進行糖尿病日記記錄,保持皮膚干燥清潔,穿著舒適寬松的鞋襪,以防出現(xiàn)糖尿病足。
(3)個性化護理:護理人員對每位患者提出的疑問及時進行解答,并定期進行針對性的微信訪問,重點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用藥情況等,以便提高患者的認知度與治療依從性。
(4)信息反饋與處理:護理人員每月將患者出現(xiàn)的問題和疑問進行整理,并定期召開微信座談會,組織所有糖尿病患者共同學習,以避免出現(xiàn)類似情況。
觀察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干預后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小時血糖值、低血糖及住院發(fā)生率、疾病知曉率、服藥依從率和護理滿意度。
自我管理能力是對自我監(jiān)測、合理飲食、適度運動、規(guī)律用藥、足部護理五個方面進行評估,分為差、良、優(yōu)三項:(1)差:經(jīng)常出現(xiàn)作息、飲食不規(guī)律、缺乏運動、不按時服藥等情況;(2)良:偶爾出現(xiàn)飲食、運動、作息不當?shù)那闆r;(3)優(yōu):沒有出現(xiàn)飲食、作息、運動、服藥等不良情況。
應用SPSS 20.0 for windows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表1可知,觀察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優(yōu)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n(%)]
由表2可知,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均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的血糖值(mmol/L)
由表3可知,觀察組患者干預后低血糖及住院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疾病知曉率、服藥依從率和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3 比較兩組患者低血糖及住院發(fā)生率、疾病知曉率、服藥依從率和護理滿意度(n=60)
由于部分患者對疾病的不重視或不了解,加之自身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的不穩(wěn)定,往往在出院后對血糖控制情況不佳[4]。隨著通訊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微信成為了各個階層的人群都不可缺少的一種娛樂、生活、工作手段。具有操作方便,可隨時交流等特點,介紹的內(nèi)容豐富,圖文并茂,需要的流量也很少,將其作為糖尿病護理延伸服務的一個重要方式,可以極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和治療的配合度。相較于電話、上門等服務方式,微信的靈活性更高,患者也比較容易接受和吸收[5]。本研究可知,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疾病知曉率、服用依從率、護理滿意度要更高,干預后血糖水平、低血糖及住院發(fā)生率要更低。
總而言之,微信可為糖尿病患者進行疾病知識認知和自我管理提供重要的學習和約束平臺,具備較高的應用價值。